——加幫扶、減負擔、促改革、通堵點
中小微企業量大面廣,是經濟發展的韌性和潛力所在。實施組合式税收優惠、緩繳養老等三項社保費、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今年以來,國家層面出台各類政策舉措20餘個,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紓困幫扶力度。國務院日前發佈的一攬子穩經濟政策措施共有14條24處支持中小微企業。
如何讓紓困政策加快落地、確保企業應享盡享、早日渡過難關?《經濟參考報》記者在採訪中獲悉,針對中小微企業面臨的訂單難找、成本難降、賬款難收、融資困難、物流不暢等突出痛點,有關部門和地方綜合施策,着力打好“加減乘除”組合拳,算好企業發展“綜合賬”。
——加大幫扶力度、推進政策落實做“加法”
“每年的5-9月份是我們廠的生產旺季,一般在4月之前就會接到大量訂單,但是今年卻遲遲未見訂單。”揚州富恆鞋業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劉春明坦言,去年企業因為突然接到大量從東南亞、印度迴流的工藝鞋訂單,臨時向銀行貸款2600萬元,但疫情之下貨款回籠很慢,還貸壓力較大。
“好在國家對製造業中小微企業延緩繳納部分税費政策延長了執行期限。如今,不僅去年四季度已享受緩繳的90餘萬元税費能接着緩繳半年,今年一、二季度的部分税費還能接着緩繳。這緩的是税,續的是企業的生命。”劉春明説。
青島愛爾家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日前獲得了一筆面向“專精特新”企業的科創e貸——1000萬元利率為4.5%的純信用貸款。“在線上自行發起申請,提款僅用幾十秒時間,便捷、高效、資金成本低,解決了企業緊急資金的需求。”公司負責人感慨。
今年以來,有關部門密集出台紓困幫扶舉措,為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提供政策託舉。展望下一步,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力度、加大政府採購支持中小企業力度、加大穩崗支持力度、加大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力度……一個個“加”字彰顯政策呵護中小微企業的力度。
“今年以來,受國內外環境複雜性、不確定性影響,中小企業運行困難加劇。訂單難找、成本難降、賬款難收、融資困難、物流不暢等問題較為突出。對中小企業扶持的力度、廣度和深度不斷加大。”工信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主任單立坡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減少成本壓力、降低企業負擔做“減法”
今年受疫情影響,揚州協鑫智慧風力發電有限公司部分電站建設被迫延期2個月,間接增加了不少建造成本。剛剛抵達的1300萬元留抵退税政策紅包,對企業來説無疑是“及時雨”。“我們將定向用於歸還銀行貸款,按照目前貸款利率4.3%計算,一年可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55.9萬元。”揚州協鑫智慧風力發電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李慧説。
“對於前沿科技型中小企業來説,技術創新是第一位的,一系列減負降本政策給企業創新發展注入更多動力。”百圖生科副總裁周達表示,公司創立之初,在北京市海淀區有關部門協調下,很快找到了5000平方米的實驗辦公場地,節約了大量的時間和開辦成本。“今年受益於國有企業房租減免新政,公司還將獲得近300萬元的房租減免。我們將用這筆錢購買儀器設備、加大研發生產。”
降低市場主體用水用電用網等成本、推動階段性減免市場主體房屋租金……圍繞一個“減”字,一個個真招實招打出,讓企業“輕裝上陣”。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範若瀅認為,下一步,還要積極引導企業加強庫存管理,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簽訂原材料長期供給協議,減輕中下游企業的原材料成本壓力。幫助企業加快數字化改造,實現企業內部挖潛力、降成本,提高生產經營效率。
——加快改革步伐、放大政策效應做“乘法”
市場主體登記管理條例3月1日起施行,施行首月全國新設市場主體295萬户,增長19.3%;持續壓減涉企審批手續和辦理時限,全國企業平均開辦時間已經壓縮到4個工作日以內;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營造公平競爭環境……一項項改革放大助企政策效應。
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將中小微企業“扶上馬、送一程”。
通過對接中小企業融資大數據平台,慧之安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獲得逾3000萬元股權融資,同時還獲得全流程上市輔導服務。“對企業的發展來説,這不僅是雪中送炭,還是錦上添花的事。”公司負責人表示。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馬曉白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要堅持宏觀政策與“放管服”改革相結合,確保紓困政策直達企業、精準高效。“將短期紓困與長期減負相結合,協同發力、遠近兼顧,助力企業渡難關、謀發展。”
——除去堵點卡點、破解盲點難點做“除法”
何師傅是滿幫平台的一名貨車司機,今年主要跑蘇州、無錫、常州、南京四個城市。
“一開始有幾個地方需要通行證,由裝貨企業辦理,後來保通保暢之後,部分地方就把通行證取消了,進出更方便了。”何師傅告訴記者,近期路況很暢通,不堵車,不再有上下高速長時間滯留的情況。寧夏一路過來,安徽、河南、陝西、甘肅這邊服務區都正常運營。
國家統計局調查結果顯示,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打通物流和產業上下游銜接堵點政策成效有所顯現,5月份反映物流運輸不暢的企業比重較上月下降8.0個百分點。
完善交通物流保通保暢政策,打通產業鏈供應鏈卡點,破除供需之間的斷點……“除”字的背後直指貨暢其流、供需適配,讓中小微企業更好實現穩定經營。
“要千方百計儘快推動市場主體復工達產,真正讓企業生產經營活動轉起來。在此基礎上,切實推動各項惠企紓困政策貫徹落實,真正讓企業嚐到扶助政策的甜頭。與此同時,儘快打通和順暢物流堵點,推動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有效銜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副研究員許英傑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
日前出爐的《紮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共有14條24處支持中小微企業。
“這些政策措施針對性強、覆蓋面廣、協同度高,和前期已出台政策形成合力,推動解決中小微企業面臨的現金流嚴重不足、還本付息壓力較大、市場需求持續不振等實際困難,既輸血造血,更解‘燃眉之急’。”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徐曉蘭指出。
單立坡建議,下一步,各地圍繞中小企業的實際困難和現實需求,採取切實可行的配套措施,落實落細中央各項政策;進一步加大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工作力度,切實減輕企業負擔;不斷優化投融資對接服務,增加投融資渠道,降低中小企業融資門檻;各地中小企業服務機構、服務平台積極發揮作用,為中小企業送政策、送管理、送技術,助力企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