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目標下智慧出行企業可以做什麼?
3月9日,“‘碳達峯、碳中和’目標下,交通出行綠色發展研討會”在北京舉行,行業內專家就碳話題展開頭腦風暴。
在“十四五”期間,我國要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別降低13.5%、18%。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峯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一時間,“碳達峯、碳中和”成為社會公眾熱議的話題。
數據顯示,我國交通運輸行業一直是碳排放大户,數據統計表示,交通行業佔全國終端碳排放的15%,過去九年以年均增速5%以上發展,預計到2025年會增加50%。作為能耗和碳排放的三大行業之一,交通行業的低碳發展勢在必行而又任重道遠。
“雙碳”目標將加速電氣化滲透
“未來整個交通鏈條,包括交通製造、能源供給、超級計算、數字交通,都將納入到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的範疇,以‘雙碳’為牽引,將會導致整個交通各要素的迭代升級,到碳達峯乃至碳中和實現的時候,整個交通系統將迎來顛覆性變化。”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王先進説道。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表示,汽車、交通和能源,這三者構成了一個非常緊密也非常完整的碳鏈條,也就是説這個碳鏈條決定了任何一方在制定本領域本行業“雙碳”目標和策略的時候必須考慮到另外兩方的進展與支撐。
他認為,在當前“雙碳”目標強制推動下,電動化滲透比例將要加速,同時,這也將反過來助力能源行業的打通,電動汽車會成為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重要儲能支撐,甚至電動汽車就是能源一部分,那個時候可能就沒有了汽車行業,汽車已經劃為能源行業。
騰訊公司副總裁鍾翔平表示,推動我國科技企業實現碳中和,意義不僅在於科技企業自身的節能減排,更重要的是鼓勵科技企業加強技術研發創新,以碳中和為契機,倒逼我國低碳技術轉型,一方面,集中力量攻克能源互聯網、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等低碳技術。另一方面,通過和產業互聯網結合,促進經濟社會向低碳、綠色、循環方向發展。
碳交易可從新能源汽車入手
不少與會專家認為,推動碳交易將是一個思路。“我們最近在和很多電動汽車車企討論,能不能記錄電動汽車車主的碳足跡,形成碳資產,燃油車車主則有碳足跡的碳負債,利用區塊鏈技術,記賬每個人的碳資產來,最後推動交易和兑換,鼓勵減排正向激勵。”張永偉説,交易會形成激勵,也會形成強約束。
已有車企在考慮推動碳交易。今年1月,蔚來聯合上海碳排放交易所推出“藍點計劃”,蔚來成為全球第一家幫助用户完成碳減排認證交易的汽車公司。
“開電動車不是找了個‘電動爹’,而是確實能給整個社會作貢獻。”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説。
為進一步降低碳排放,此前推出的電池租用服務同樣是一個嘗試。
李斌介紹,2020年,蔚來在相關部委的支持下,實現了買車租電池的商業模式,“也就是説你買車的時候不需要買電池,電池的衰減、殘值下降或者定期的安全檢查全部都不需要用户管理,因此也備受用户歡迎”。
經測算,從2020年8月份推出該服務後,截至今年2月,有55%的蔚來訂單選擇了租用電池的模式。“你租用電池後,還可以選擇靈活升級,平時你用的是70度的電池包,這個星期你要自駕遊、出遠門,可以臨時租一個100度的電池包”。
李斌進一步介紹,蔚來還努力推進“三分鐘換電”的服務,還是有很多人家庭沒法安裝充電樁,現在多的時候一天有1萬用户使用換電服務。“現在都出現了一個詞叫‘電區房’,就是説小區距離換電站比較近。”李斌調侃説。
數字化推動智慧出行節能減排
在此次論壇上,騰訊副總裁鍾翔平則從實體產業與數字產業融合的角度,探討新技術在交通出行領域可以實現開源、節流和提效三個維度的效果。比如隨着道路養護需求的不斷增加,騰訊基於自動駕駛的感知能力形成了智能道路巡檢方案,已經在深圳福田落地應用,相較人工巡檢的方式效率提高了10倍,可以減少很大一筆道路養護開支。
在交通運營方面,騰訊與多個城市在探討,通過大數據來實現公交線路優化、公交智能調度,還可以根據更精準的實時公交查詢,來安排自己的通勤時間,提高通勤效率。
再比如出行服務,在地圖基礎上,根據位置和場景,提供與新能源汽車使用緊密相關的停車場、充電樁、換電站等配套設施服務,讓用户使用新能源汽車更便利,資源利用更高效。
鍾翔平介紹,數字化的升級也從汽車產品的智能化向上遊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環節拓展,通過數字化的觸達渠道和服務方式提升效率,減少環節間的重複消耗和浪費。
南方日報記者 郜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