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靜關注工業母機、高端芯片、新材料、新能源汽車藴含的投資機會
本週股市大跌,滬指、深指、創業板指跌幅分別高達2.53%、3.69%和4.55%;但兩市成交依然超過6.2萬億,日均達1.24萬億。
有人説,成交活躍説明行情火熱,投資者交投意願提升,牛市並未離去。這話有一定道理,但並不全對。一個最重要的理由是,市場並未見增量資金。
本週五,中國證券報發表題為“大擴容!新基金總規模突破2萬億權益類佔八成”的文章,給人的印象是增量資金進來了。再一看文中內容,截止8月20日,新發基金確實達到20031.74億份,而去年全年也不過31413.64億份。但截止日的基金份數,去年年底為23717.68億份,今年截止8月20日為19579.71億份,即淨減少4138億份,降幅為17%。
成交量之所以那麼大,主要還是一些板塊在輪番炒作。
以最熱門的半導體板塊為例。該板塊流通市值為1.83萬億元,約佔兩市總流通市值 69 萬億的2.6%,可板塊指數自7月底達到最高點3935點以來,連續四周的成交佔兩市總成交之比高達8.3%、6.57%、5.4%和4.96%。隨着成交佔比日益下降,板塊指數也跌至目前的3458點,跌幅為12.3%,遠超過滬指從最高點跌7%和創業板指從最高點跌9%。
這説明什麼?説明即使是最熱門的板塊,也已經熱過了頭,一批先知先覺者正通過反覆炒作大步撤離,而那些後知後覺甚至不知不覺者卻在那裏接棒。
不僅是半導體,券商、新能源車、儲能等板塊也基本如此。
有市場人士根據歷史數據得出結論,凡連續很多天成交過萬億(如今已經連續20多天了),指數又反覆折騰盤整,向下的幾率遠高於向上。
在筆者看來,始於2019年初2440點上來的A股牛市已接近尾聲。
這兩年半的牛市先是價值發現(所謂“茅指數”),之後是挖掘成長(所謂“寧組合”)。不管是“茅指數”還是“寧組合”,都有一個共同點,即以機構為主重倉龍頭企業,重倉大市值股票。而自從今年4月起,反壟斷一重錘砸向阿里,被重罰182億 (營收的10%) 以來,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之後滴滴、美團、騰訊等大市值龍頭股,以及眾多的教培、遊戲、釀酒企業紛紛退潮,截止目前,互聯網巨頭以及當初機構重量級的抱團股,股價大部分被腰斬。
以後的A股會怎麼走?8月18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以及8月19日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召開的擴大會議,已經給我們指明瞭方向。
8·18會議的重點有兩條:一是研究紮實促進共同富裕問題;二是遵循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統籌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
關於共同富裕,重點鼓勵三種人為致富帶頭人,即辛勤勞動、合法經營、敢於創業的人。注意,首先是勤勞致富。
會議還提到“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三次分配”印象中是首次提出。初次分配即按生產要素分配;再分配是國家通過税收、轉移支付等手段,例如養老金、醫保等都是再分配的產物;而三次分配則是動員社會力量,建立社會救助、民間捐贈、慈善事業、志願者行動等多種形式的制度和機制,這是社會互助對政府調控的補充。注意,這三次分配都是“基礎性制度安排”。而初次分配、再分配的制度安排已基本成熟,新的基礎性制度重點在“三次分配”。
至於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目前我們能看到的是,7月份的社融數據為1.06萬億元,已經同比大減6362億元,這裏就不展開了。
8·19會議顯然是對中央最高層會議的學習和貫徹落實。其中有一點特別重要,即國資委要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列舉了四項:針對工業母機、高端芯片、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適時組建新的中央企業集團。
怎麼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國資委會議關於“確保實現‘兩利四率’目標”是個新提法。
“兩利”即淨利潤、利潤總額;“四率”即營業收入利潤率、資產負債率、研發投入強度、全員勞動生產率。在這裏,之前的考核指標“淨資產收益率”被換成了“全員勞動生產率”。這應該是勤勞致富的具體體現。
上文已經提到,這兩年多的牛市領頭羊除了大市值龍頭企業外,還有一個特點,即除了“茅指數”中的中國中免、長江電力等個別公司屬於央企外,“寧組合”的20來只個股似乎找不到一家央企。國資委既然要下決心組建戰略性新興產業新央企,並且將“研發投入”和“全員勞動生產率”作為新的考核指標,加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這樣的新央企值得期待。
其實,A股現有上市公司中,有關上述“四大行業”的公司很值得關注,例如新材料行業的中兵紅箭、中科三環、中材科技(均為央企)以及合盛硅業等,就有相當的基礎,且估值並不高。同樣,在工業母機、高端芯片、新能源汽車中,也可以找出一批。之所以説要冷靜關注,就是投資者要多研究政策風向與行業基本面,不要頭腦一熱就付諸行動。
(文章來源:金融投資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