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兩年,百果園再度被傳上市。
3月14日,中國證監會官網顯示,深圳百果園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境外首次公開發行股份(包括普通股、優先股等各類股票及股票派生的形式)審批》材料已經被接收。
證監會官網信息
市場有進一步消息稱,百果園預計於今年4月份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説明書,擬主板掛牌上市。
百果園不是第一次被傳出將上市,2020年4月,百果園完成股份制改造,兩個月後向中國證監會國際部遞交材料,啓動赴港上市流程。
證監會相關資料顯示,2020年9月,百果園境外上市申請就已經被核准,時效期為一年。
而早在2019年,百果園就談及過上市問題,現任百果園總裁徐豔林曾表示:“百果園在考慮上市,這是方向。”
對於上市目的,徐豔林稱,資本進入後,讓產業能做的更好。
事實上,頭部水果零售商素有“南百果、北鮮豐、西洪九”之稱,三家企業的上市步伐也是“你追我趕”,爭搶水果連鎖第一股。
目前,鮮豐水果已完成A股上市的第一期輔導工作;重慶起家的洪九果品於去年9月向證監會遞交境外上市申請,今年1月13日正式獲批(“大路條”),擬主板掛牌上市。
上市後能廣開融資通道,對百果園的發展能起到增益作用。不過,屢次被曝出籌備上市的百果園,是否也有着“難言之隱”。
新冠疫情發生後,生鮮行業迅速火爆,百果園亦是在此時再曝出實質性的上市進展,但一眾互聯網巨頭在疫情後持續發力社區電商賽道,讓競爭環境變得撲朔迷離。
賣水果起家的百果園,還能靠水果“大盤”走多遠?
守住“水果”基本盤
2001年,學農業蔬菜專業出身的餘惠勇,在深圳開出第一家百果園門店,這是中國第一家水果特許連鎖專賣店。
二十餘年來,百果園專攻水果品類,並逐步改造傳統產業鏈。
針對國內水果產區分散、產品非標化的現狀,百果園根據水果肉質、糖度和外觀等指標,將產品分為“招牌、A、B、C”、“大、中、小”共12個等級,相當於建立一套果品標準體系。
同時,百果園將採購渠道分為五大類,頭部第一類第二類渠道為百果園自主投資的生產基地,以及百果園合作的包銷果園,而尾部的第五類為傳統的批發市場採購。
2015年,《中國企業家》報道稱,百果園前兩類採購渠道佔比達20%。
不僅是對水果產品、採購渠道按標準進行分類,百果園還深入到水果原產地,強化建設產地直採鏈路,進一步降低水果供銷的流通成本和損耗率。
截至去年8月,百果園在全國佈局超200個水果種植基地、17個生鮮配送中心,以及大量運輸車隊資源,這些基礎設施也保證百果園能將產區水果,以更低損耗、更高時效送抵門店。
例如水果的採後處理環節,水果被採摘後需要儘快遇冷處理以保持鮮度,因此百果園在“倉到倉”的幹線運輸中全程採用冷藏車,且車內配用温濕度儀,倉庫能借此及時追蹤每一輛車的温、濕度情況。
供應鏈優勢是百果園發展的地基,亦是其產品定位中高端的關鍵因素。
餘惠勇曾表示,百果園的最佳目標客羣應該是有一定經濟能力、對水果有一定辨識能力、對生活品質有追求的女性。
可見,與一般的水果連鎖品牌不同,百果園主打產品品質,即使是最常見的蘋果、香蕉、梨,百果園都會按內部標準進行分級,且門店售賣的產品,在品質與價格上不輸友商品牌。
以北京地區為例,百果園上重量600克的A級進口香蕉,售價6.9元;而叮咚買菜上同規格的產品,售價7.9元。
作為水果連鎖品牌的百果園,產品能力自然不遑多讓,但現實狀況是,各大玩家都在分食百果園存量的水果生意。
截止2021年8月,百果園在全國擁有超過5000家門店,但水果連鎖店品牌依然高度分散、羣雄割據,典型如鮮豐水果、洪九果品等。
即使從2016年起,百果園就相繼收購南京鮮時代、一米鮮等地方水果連鎖及生鮮品牌,但一批頭部“水果店”依然有實力,與百果園共同角逐“水果連鎖第一股”的頭把交椅。
更關鍵的,在消費者沒有強品牌認知的基礎上,鮮豐水果、洪九果品等都將分流百果園既有的市場份額。
而一眾互聯網玩家更是搶食了百果園的增量市場。
2020年後,前置倉、社區團購等行業異常火熱,互聯網巨頭在不斷創新次日自提、即時配送到家的場景,而水果亦是上述場景模式中的主推產品之一。
在新興的社區電商領域,互聯網巨頭皆是攜百億級資本入場,短時間內將業務覆蓋到全國,再通過產地直採、社會協作等模式,深入改造產業鏈。
巨頭來得迅猛且徹底,是百果園所無法比擬的。
顯然,不僅在水果連鎖行業,百果園還面臨着區域品牌分散的市場競爭業態,而決勝意志強烈的互聯網玩家,更是以重塑產業鏈的思維,將戰火燒到了生鮮水果領域。
如此市場環境下,倘若百果園成功上市,估值又能有多少?
面對外部競爭,百果園自然不會“坐以待斃”。早在十年前,百果園就開啓多元化策略,進軍線上化、開售蔬菜產品,但一路行至此,百果園的策略收效幾何?
“多元化”前途未卜
2008年,在淘寶商城推出“雙十一購物節”的前一年,百果園就正式推出網上電子商務銷售平台。
啓動線上業務九年後,百果園的線上單月銷售額超過1.2億元。此後,百果園不斷試水線上業務。
2018年,百果園進軍無人貨架領域,一度在北京、上海投放超200台無人貨櫃;2019年,百果園上線獨立生鮮平台“百果心享”,品類從水果拓展到大生鮮;2020年,百果園推出社區團購平台“熊貓大鮮”……
在零售業態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下,百果園的線上業務多端並舉,這也實屬正常,但擅長建設水果供應鏈和線下門店運營的百果園,破局線上化的道路並不順利。
餘惠勇曾認為,水果的特性決定了它只能面銷,“直接To C的、直接從大倉到家模式,基本上也無法複製,因為它不是最佳模式,一定是往下滑的趨勢。”
同時,面對社區團購賽道的互聯網巨頭,百果園很難擋住“羣狼圍攻”。地歌網發現,在上海,百果園的“熊貓大鮮”平台上,重量400克的西紅柿售價11.8元,相同產品在多多買菜上售價為2.39元。
單一的產品價格對比或許難以説明問題,但另有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百果園的會員數超過8000萬,而美團旗下社區團購業務,一個季度就能為平台帶來近3000萬的新增用户。
差距不僅出現在價格與用户數據上,更出現在平台思維上。
永輝超市創始人張軒松就曾表示,不能説弄個App就是新零售。對百果園而言,數字化不僅是多業態、多場景佈局,更不是簡單地上線多款應用,而是組織能力與管理思維的迭代,最終使整個組織架構更趨近於扁平管理模式。
新零售是場長線戰役,更會成為燒錢的“無底洞”,互聯網巨頭尚且在不斷試錯中摸索路徑,百果園新零售轉型又談何容易?
當然,作為傳統的水果連鎖品牌,百果園通過線上業務儘可能滿足不同消費客羣的需求,平台也是在不斷挖掘增量市場。
“找增量”策略是正確的,除線上化之外,百果園還在持續拓寬品類。
2019年4月,餘惠勇就宣佈百果園將進軍生鮮綜合領域,對標亞馬遜,從單一品類入手,逐步擴張到全品類商業帝國。
2020年2月起,百果園率先在華南地區部分城市引入蔬菜品類,目前“熊貓大鮮”上也有蔬菜、海鮮等生鮮品類在售。
在需求方面,吃飯是剛需,因此蔬菜與肉禽蛋的消費頻次明顯高於水果,而國內的蔬菜產業鏈與水果產業鏈其實面臨着相似的問題,百果園還可以複用其在水果領域的供應鏈經驗。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百果園要拓展的生鮮領域,亦是部分電商巨頭的主要發力點,例如拼多多提出“百億農研項目”,淘菜菜、京喜等發力建設產地直採鏈路。
包含水果、蔬菜品類在內,中國農業產業鏈還面臨着複雜的問題,在產品供銷通道上更是如此。因而,體量、資本實力更為雄厚的電商巨頭,在改造產業鏈上也更有底氣、更有實力。
但對百果園而言,“品類多元化、發力大生鮮”的故事並不好講。
在百果園的發展道路上,“上市”會是里程碑的事件,但上市之前,百果園內部業務缺乏多元長板、外部競爭形勢激烈的嚴峻現實,恐難以緩解。
最關鍵的,專注水果生鮮零售的百果園,未來想象力又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