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以來,已有16家公司宣佈在多晶硅環節有所動作,涉及產能265萬噸,總投資超過2500億元。2021年,國內光伏製造環節的總投資規模超過7200億元,硅料、硅片、電池組件等環節均湧入鉅額投資。
硅料環節正有複製最近兩年硅片環節投資熱的跡象。
近日,近兩年來攪動硅片市場的“黑馬”上機數控(603185.SH)斥資118億元,擴大其在硅料環節的投資力度。
而在2月25日,寶豐能源母公司寶豐集團與寧夏酒泉簽訂多晶硅投資協議,一期項目計劃投資額達200億元。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統計,自2021年以來,已有16家公司宣佈在多晶硅環節有所動作,涉及產能265萬噸,總投資超過2500億元。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最近兩年來,國內光伏行業各環節迎來了一輪又一輪投資熱潮。根據統計數據,2021年,國內光伏製造環節的總投資規模超過7200億元,硅料、硅片、電池組件等環節均湧入鉅額投資。
然而,不同於硅片、電池片組件等領域的擴產熱,多晶硅環節為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行業壁壘高。“作為光伏產業鏈的上游,多晶硅在最近兩年迎來了利潤大爆發。”一位券商機構分析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相對於整個產業鏈而言,多晶硅的盈利處於優勢地位,故吸引大量投資屬於意料之中。不過,多晶硅項目技術門檻高、投資週期長、生產難度大、資金投入多等特點,短期內難以改變行業競爭格局。
但值得注意的是,預警聲音也有所出現。“多晶硅高利潤是暫時的。”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副秘書長馬海天表示,需警惕多晶硅投資過熱。
龍頭與“黑馬”
上機數控斥資百億加速其在多晶硅料領域的投資步伐。兩年前,這匹“黑馬”在硅片環節“大鬧一番”後,如今又將觸手伸向更上游。
根據公告顯示,上機數控擬在內蒙古包頭市固陽縣投資建設年產15萬噸高純工業硅及10萬噸高純晶硅生產項目,總投資預計為118億元。據悉,整個項目分為二期具體實施,第一期設計產能為8萬噸高純工業硅項目、5萬噸高純晶硅項目,總投資預計為60億元。第二期項目將根據市場情況推進,投資進度預計將於2023年達產。
“此次投資有利於公司獲取硅材料穩定供應的新渠道,保障原材料的供應。”從上機數控的表述中,不難看出,其投資多晶硅的主要目的是突破近些年來原材料供應的卡脖子情況。
值得一提的是,這並非上機數控進軍多晶硅環節的首個信號。早在2021年一季度,該公司與保利協鑫能源的合作便一度引發業內熱議。
去年4月,上機數控與保利協鑫能源的子公司江蘇中能共同成立了內蒙古鑫元,持股35%,合資公司將進行年產10萬噸顆粒硅及15萬噸高純納米硅的項目建設。隨後,該合資公司進行了兩次增資,上機數控的持股比例有所下降。
與硅料龍頭企業進行股權合作,是目前下游廠商與上游綁定供給的常見合作方式之一。
例如,隆基股份、晶科能源先後參股通威股份的多晶硅項目——2020年9月,隆基股份宣佈參股投資通威股份的控股子公司四川永祥新能源和雲南通威高純晶硅,其中後者是通威股份保山4萬噸高純晶硅項目實施主體;2021年2月,晶科能源與通威股份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其中一項合作內容是晶科能源按35%股權比例戰略參股通威股份4.5萬噸高純晶硅項目公司。
這樣的合作形式,隨後也在晶澳科技和新特能源之間出現。2021年6月,新特能源與晶科能源、晶澳科技簽訂了《投資建設年產10萬噸高純多晶硅綠色能源循環經濟項目暨內蒙古新特硅材料有限公司增資擴股協議書》。其中,晶科能源和晶澳科技各增資3.15億元,分別持有內蒙古硅材料公司9%股權。
事實上,對於大部分下游企業而言,深度綁定與上游企業的股權合作,並非是將多晶硅料業務作為獨立業務進行拓展。但上機數控卻是例外。
從金剛線設備商到硅片新貴,上機數控一度成為了炙手可熱的新進入者。而此次在包頭投資高純工業硅和高純晶硅項目後意味着,上機數控具備了在硅料環節的自有產能。
在向上佈局硅料領域後也意味着,先前在光伏產業只靠單一硅片業務盈利的上機數控,未來多了“一條腿”走路。
擴產與過熱
上機數控百億投資多晶硅,只是近兩年來多晶硅賽道頻頻湧現大額投資的縮影。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不完全統計,自2021年2月至今,多晶硅領域已經迎來了16家新老面孔的投資簇擁,總涉及規劃產能265萬噸,總投資額達2589.99億元。
這其中,保利協鑫能源年產30萬噸顆粒硅項目,東方希望年產25萬噸多晶硅項目,青海麗豪、通威股份、信義玻璃、大全能源各自年產20萬噸多晶硅項目均是大手筆,項目投資均達到百億級別。
最新的添火者是寶豐集團。今年2月25日,該集團與酒泉市簽訂《多晶硅上下游協同項目投資合作協議》。該項目總體規劃建設35萬噸/年工業硅、30萬噸/年多晶硅、50GW拉晶切片、30GW電池組件生產裝置,以及配套15GW光伏發電和風力發電電站。其中,項目一期計劃投資200億元,在瓜州縣北大橋現代高載能產業園建設5萬噸/年多晶硅、2.5GW/年拉晶、2.5GW/年切片、2.5GW/年電池、2.5GW/年光伏組件生產裝置,在瓜州縣北大橋、幹河口等新能源規劃區內配套建設0.50GW光伏發電、1.75GW風力發電電站。一期項目計劃於2022年3月20日開工,2023年6月底建成投產。
這也預示着,在明年上半年,國內光伏產業將再迎來5萬噸多晶硅投產。
實際上,從各家公司公佈的規劃信息推測,今年底至明年上半年,將集中迎來多晶硅投產的一次大浪潮。如,新特能源去年2月份公佈的年產10萬噸多晶硅項目,建設週期為1.5年;東方希望去年5月份公佈的年產25萬噸多晶硅項目,建設週期最快只需1年左右。
於是,業內對於多晶硅的擴產潮也發出了警惕階段性產能過剩的提醒。
2月23日,馬海天在 “光伏行業2021年發展回顧與2022年形勢展望線上研討會”上表示,預計到2025年底,中國多晶硅產能為300萬噸/年,若包括海外供應,共計可以滿足全球1000GW左右的光伏裝機需求。
而從需求端來看,到2025年,全球光伏裝機需求為400GW,折算成多晶硅需求為130萬噸。
“產業增量有前景,但過度投資規劃的76萬噸/年則會成為過剩產能。”馬海天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