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債暴跌,麻煩大了
國內的信用債,近兩日上演集體跳水,打折出售。
隨便貼一張債券價格的圖給大家看(面值均為100元)。
債券為什麼暴跌?
到底發生什麼事了?
接下來又會發生什麼?
在通脹基本穩定的情況下,按照當前中國金融從業者的理解:
貨幣,就是指央行利率,利率高,就叫緊貨幣,利率低,就叫寬貨幣;
信用,就是指社會融資規模變動,如果減少,就是緊信用,如果增加,就是寬信用。
由此,產生了關於債券和股票投資的四象限。
根據過去10個月股市和國債的情況,今年大概可以算作股票慢牛,債券熊市,按道理來説,這就是所謂的“緊貨幣寬信用”。
然而,從LPR這個基準利率來看,今年的貨幣利率其實並沒有上升,甚至還下降了一點兒,這顯然稱不上是緊貨幣的情況。
只能説,這是另外的問題。
從5月份到現在,國內的債市場基本連續跌了半年,一直到10月末才有一波小反彈,但是,當央行副行長劉國強發話説,“資金要去實體經濟,不要去錢生錢的遊戲”,立即又稀里嘩啦的跌了下來。
實際上,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民營企業債券違約並不是很多,這一波的違約潮以及市場所擔心的,都是那些過剩產能和殭屍國企的債券——要命的是,這些國企違約的債券看起來數量不多,但因為金額都極其龐大,導致其市場影響非常糟糕。
某種程度上説,大家心底裏都知道,很多國企都是在借新債還舊債,但都憧憬着,這些國企至少在當前低利率時代,可以撐上個幾年沒有問題,死貧道不死道友嘛,但沒想到的是,像華晨和永煤這種AAA級的信用債,居然直接躺下了,這一下子,讓市場信心頓失,導致了近兩日債券市場暴跌。
有人説了,跌就跌嘛,不就和股市一樣,跌跌更健康!
不不不,你不能拿股市的情況來類比債市,特別是信用債市場,不能這麼跌。
從大類上説,債券分為兩類:利率債、信用債。
利率債,就是有國家和政府信用擔保的債券,例如國債、央票、地方政府債等,一般情況下它不會違約,無非就是其價格會跟隨利率變動而波動,所以稱之為“利率債”;
信用債,通常也稱之為產業債,就是由市場上的企業所發行的債券,因為純粹依賴於信用而發行,如果遇到企業違約,有可能一分錢也不剩——因為有可能會違約,所以投資信用債的收益,要高於利率債(也就是説,信用債的到期收益率大於利率債)。
想要了解中國的債券分類,請點擊:
一副撲克牌,認知中國債券分類
對於投資信用債的投資者而言(主要是各種債券基金),他們主要是想獲取穩定而相對於國債更高的收益,為避免單個債券違約的風險,他們通常選擇購買一籃子信用債,只要債券市場整體不出大問題,對個別債券違約的事情,市場是有預期的、也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如果大量AAA級(最高信用評級)的信用債券違約,債券基金價格暴跌,這就會讓市場產生極大的恐慌,懷疑會有一大波的企業債券違約潮,這意味着投資者會自動把風險給計價進來,投資者很可能對所有的產業債都格殺勿論——
老子不管你啥評級,都特麼是騙炮的,堅決不買。
這樣一來,那麼正常的企業也很難通過發行債券實現融資了。
我要強調的是,直接融資中,債券與股票的區別很大——
債券的償付優先級是高於股票的,股票可以跌為0,而債券在股票價值跌為0之前,理論上説都是有價值的。另外,股民們在購買股票的同時,其心理暗含着接受股權變為0的假設,而購買債券的人,就是為了圖安全和穩定,如果債券也像股票一樣,跌去50%、60%,對於整個金融市場的穩定,百害而無一利。
因為,這一次市場擔心的是那些擁有最高評級的產業債券違約,如果任由這些債券出現問題,那更進一步的情況,有可能是人們對整個中國融資體系的信用產生懷疑了,這可是誰也承擔不起的責任。
正是因為這一系列原因,我個人推斷,就在接下來的週五、週六和週日三天之內,央媽或者證監會、銀監會,大概率可能就會出台相關的措施,以挽救整個債券市場信心的崩潰——大概率是放水,或者直接出台影響市場利率的政策。
大家等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