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為何高價入股吉利,成為第二大股東,原來竟與沃爾沃有關?

2005年5月,吉利成功實現香港上市,此後股票一直處在平穩上升的階段。

當年6月,吉利股價暴漲9.5%至0.8港元。到了2006年,吉利股價更是連續數月在1港元的高點震盪。2007年因併購錳銅的利好,吉利股價再次直線上漲,6月股價超過1.5港元,創上市以來的新高。

高盛為何高價入股吉利,成為第二大股東,原來竟與沃爾沃有關?

由於國家對資產的外流一直有所限制,此時的上市公司只裝有吉利汽車46.8%的資產。經過兩年多的運作,吉利終於將46.8%變成了99%。隨着上市公司的資產擴大了一倍,其股價到了當年最高的1.46港元,這讓李書福“冬泳”的信心更為充足。

然而,此前一直在平穩上升過程中的吉利股票,卻在2008年年底跌得一塌糊塗,從當年最高的1.46港元,到12月時一下子變成了0.15港元。這是怎麼回事?

斷崖式的直降,無疑給吉利人潑了一盆徹骨的涼水。0.15港元的股價,甚至還沒剛上市時的高,就連桂生悦自己都覺得有些慘不忍睹。

歸根到底,當年消費者對整個市場都普遍信心不足,最終也殃及吉利。

要命的是,上市公司在自身的上升期時,有一家著名的外資銀行建議發CB,還可以溢價。

高盛為何高價入股吉利,成為第二大股東,原來竟與沃爾沃有關?

當桂生悦開始着手去做這件事情的時候,這家外資銀行竟然組織人手將吉利的股票給打下來了,從當時的0.9港元,一直打壓到0.72港元,儘管有溢價25%,到頭來還是0.2港元,依舊等於沒有溢價。

“後來上市公司又搞了兩次重置,”桂生悦有些感嘆地説,“現在就連一次我都不會同意的,只是當時我也不太懂。另外,公司説話剛開始也沒有太多底氣。”

這種狀況一直拖到了股票升到1.46港元的那段日子。

高盛為何高價入股吉利,成為第二大股東,原來竟與沃爾沃有關?

在這段日子裏,桂生悦記得有不少人賺了錢,“但是也有一些人沒有出手”,於是就不幸地遇到了這次斷崖式的直降。

眼看到期日就要到來,擺在桂生悦面前的是兩個選擇:如果股價能重新回到0.9港元以上,自己就不用着急還錢,畢竟投資者更願意持有股票;如果股價持續走低,他就必須按照投資者的重置意見,將錢還給人家。

為此,吉利曾跟多家投行談過,包括南非商業銀行的投資基金,但是它們大多不看好吉利的未來。儘管此時的股價已經自2009年1月開始慢慢回升,但他們還是拒絕了吉利的方案。

高盛為何高價入股吉利,成為第二大股東,原來竟與沃爾沃有關?

終於,吉利遇見了高盛的直投部門。

讓市場有些大跌眼鏡的是,高盛對吉利選擇了直接支持的方式。他們不僅很看好吉利,而且覺得桂生悦跟他們談的股價——當時為0.6港元——不是太高,而是太划算了。

問題是,要做投資就得對公司做全面的盡職調查和評估,這需要有一個過程,前前後後高盛一做就是5個多月,這也就意味着高盛的投資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為了解決CB到期的問題,桂生悦還是得到處借錢,李書福也想盡各種辦法,甚至動用了私人腰包,最終讓吉利沒有因為這幾億港元而違約。

曾有一段時間,國內媒體都緊盯吉利,認為吉利的資金鍊變得緊張,質疑李書福“冬泳”是否是虛張聲勢。但它們不知道的是,吉利當時的壓力主要就來自這幾億港元,但對其自身的發展更並無大礙。

高盛為何高價入股吉利,成為第二大股東,原來竟與沃爾沃有關?

更重要的是,此事的解決,也讓很多人看到吉利是有還錢能力的,能撐得住,並沒有因金融危機而變得極度虛弱。

在吉利的股價繼續回暖的過程中,高盛也做完了盡職調查。

此時吉利汽車的股價已經從當初的0.6港元多,飈升到1.6港元,前後漲了將近三倍。如果換成其他投行,或許還會猶豫,都這麼高了,再投的話還能賺什麼?

高盛為了這個盡職調查,前後花了200多萬美元,不僅請專業的財務顧問,還請了汽車行業的很多專家來評估,做得非常正規也盡心盡力。在吉利股價上升之後,高盛還是堅定不移地支持吉利,追着桂生悦趕緊談條件。

高盛為何高價入股吉利,成為第二大股東,原來竟與沃爾沃有關?

為了對吉利負責,對李書福負責,更要對投資者負責,桂生悦也希望能談個好價錢。儘管當時的股價已是1.6港元,但他還是希望能溢價賣給高盛,同時能將票息談到最低。

一開始,高盛開的條件是票息6%,給出的理由是吉利汽車的股價已經升了三倍,但桂生悦並沒有輕易答應,談判暫時擱置。

這讓高盛有些騎虎難下。

更讓它緊張的是,它對吉利的追捧也引來了眾多競爭對手的關注。德意志、花旗、摩根大通、瑞士聯合銀行集團 等銀行蜂擁而至, “搶着”要為吉利服務,紛紛表示要幫吉利集資,而且馬上就可以集到幾億美元。

高盛為何高價入股吉利,成為第二大股東,原來竟與沃爾沃有關?

到這個地步,票息到底是多少,已經不是什麼問題了。

在一天的凌晨3點,吉利與高盛緊急召開會議,不歇氣地一直談到早晨,最終達成共識,那就是票息3%。同時,高盛以1.9港元的價格入股吉利,相比當時的股價,吉利汽車實現了溢價。

這無疑是一個雙贏的選擇。

對吉利而言,它從高盛手中獲得了大量的資金,“當時一下子拿了它3.5億美元,這是我們在歷史上拿的最大的一筆錢”。對高盛而言,儘管以相對較高的價位進入吉利汽車,但當它最終從吉利汽車身上套現離開時,還是賺得盆滿缽滿。

李書福坦言:“高盛為吉利注入了額外資本,為長期策略提供了資金支持。”其實,高盛入股吉利,或與吉利下一步的重大戰略密切相關,那就是收購沃爾沃。吉利的公告明確稱,資金用途包括潛在收購事項。

寫在最後:

對高盛來説,投資吉利當然不是為了扶持中國的自主品牌,而是看好中國汽車市場的未來,看好吉利的未來。對吉利來説,高盛的入股,顯然不只是拿了幾億美元資金那麼簡單,更大的影響還在於給市場和投資者釋放了一個積極的信號,那就是吉利的發展已經真正步入正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06 字。

轉載請註明: 高盛為何高價入股吉利,成為第二大股東,原來竟與沃爾沃有關?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