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千億獨角獸要上市!走出去的陸金所,講出了一個行業大趨勢

又一家千億獨角獸要上市!走出去的陸金所,講出了一個行業大趨勢
作者| 貓哥

來源| 大貓財經

前幾天,陸金所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招股書。

在如今中概股密集“迴流”的時間節點,這個由平安集團孵化而出的金融獨角獸自然備受關注。畢竟從估值和規模上看,這可能是美股歷史上最大的一次金融科技IPO,其背後的意味深遠綿長。

到底是基於何種考量,讓陸金所選擇了這個時間邁出“走出去”的重要一步?

從整體上看,陸金所算是交出了一份頗為漂亮的答卷,儘管不可避免得受到了疫情的波及,但公司的業務規模依然保持了不錯的增長勢頭——

又一家千億獨角獸要上市!走出去的陸金所,講出了一個行業大趨勢
即使是在2020年上半年,陸金所控股的總收入也達到了256.8億,淨利潤72.7億;考慮到2017年到2019年達48.65%的淨利複合增長率,這算是一以貫之的優良傳統了。

在經歷了“去網貸”的轉型之後,輕裝上陣的陸金所有了更輕便從容的底氣:

陸金所控股的網貸存量資產由2017年的3364億元降至2020年上半年的478億元,業務總佔比從2017年的72.9%降低到當前的12.8%;

儘管網貸存量資產不斷降低,但財富管理平台的客户留存率與活躍投資者依然保持了不錯的增長勢頭。從2017到2019年,投資者留存率每年都在90%以上、活躍投資者的複合增長率則達14.1%。

而在踐行普惠金融、響應為中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的號召方面,公司也有了更多的騰挪空間:

在這一波席捲全球的疫情之後,不少行業都受到了相當的衝擊。相比資本充足、融資渠道通暢的巨頭們,數量眾多、在提供就業崗位方面尤為重要的中小微企業相對弱勢。

一邊是規模龐大但尚未被充分服務的中產階層和富裕人羣,一邊是嗷嗷待哺、苦求信貸而不得的中小企業和新興經濟單元,背靠平安集團且身具獨特金融DNA的陸金所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

以近年來增長迅速的零售信貸和財富管理業務為例,其中零售信貸業務中有近7成的用户為小微企業主。從金融服務對象來看,這也是對重要會議多次提到的“六穩”“六保”工作的積極響應。

作為平安金融生態圈中的成員,陸金所控股利用平安的生態系統來獲得高質量的借款人和平台投資者,促進了各業務間的相互協同聯動。

截至2020年9月30日,陸金所控股管理貸款餘額達5358億元、管理客户資產規模達3783億元,不僅總體規模不可小視、且依然保持着近21%的增速。

按照國際第三方諮詢機構Oliver Wyman的報告,陸金所控股的這兩項業務的規模在行業內分列第二、第三,高客單、高留存,這是客户羣體和用户質量給公司的底氣。

作為國內估值穩坐行業前列的金融科技公司,陸金所的融資歷程和上市時機一直備受關注。

在本次IPO之前,陸金所控股已經完成了三次股權融資。前兩輪在2015、2016年就已經確定,第三輪則搶在了2018年完成,萊恩資本、摩根大通等一眾國際巨頭也紛紛現身其中;

在諸多國際資本的追捧之下,公司的估值也是水漲船高——早在2018年完成了C輪融資後,陸金所控股的投後估值就達到了三百多億美元,高居行業前列。

這個體量的金融科技公司,其一舉一動都對市場有着深遠的影響,所以有關陸金所的上市傳言也是如影隨形,幾乎每一年都會被拿出來熱議。

比如在2016年底的時候,就傳出了陸金所啓動上市安排、將登陸港交所的消息;在兩個月前,市場又流出了陸金所將在美國提交上市申請的傳聞,不過最終都成了高高舉起的靴子、一直沒能落下。

好在這一次,算是塵埃落定的終錘了。

考慮到自身的業務定位,陸金所以美股為切入點進入最為成熟的美國金融市場,以極低的成本積累發達資本市場的先進經驗、獲得相對較高的估值,這是中國金融科技公司寶貴的出海嘗試。

更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平安集團旗下金融科技領域的“先鋒”,陸金所上市背後的考量尤為深遠。

當今時代,科技對社會進步與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日漸顯著。

在科研投入日益增長的今天,金融科技領域憑藉着廣闊的市場空間和較高的進入壁壘,平安集團的金融板塊也找到了新的增長引擎,這跟集團的整體戰略是分不開的。

早在多年之前,中國平安就確定了“金融+科技”雙輪驅動的戰略方向,並構建了相對完整的金融版圖。

自1988年從年營收522萬元的起於“微末”,到如今近萬億營收的金融巨無霸,中國平安無疑是改開40年中成長起來的最令人矚目的企業之一。

經過了3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國平安現如今已經成為一家全牌照的綜合金融控股公司。

得益於先進的公司治理模式,通過分散的股權、聯席CEO制度的決策模式、構建股權激勵等機制,既能為主業保駕護航,同時也引領着金融科技領域的創新。

除了保險、銀行、信託、資管等為眾人熟知的幾大模塊之外,中國平安還積極開拓了陸金所、金融壹賬通、平安醫保科技、壹錢包等在內的金融科技業務,且在規模與用户數方面實現了顯著的增長。

龐大的金融版圖不僅提供了持續增長的利潤,也在科技的幫助下實現了場景和用户的互聯互通。

在確保金融主業穩健增長的基礎上,平安圍繞着轉型升級需求,持續不斷得加大科技投入來為 “金融服務、醫療健康、汽車服務、房產服務、智慧城市”五大生態圈建設提供了技術支撐。

又一家千億獨角獸要上市!走出去的陸金所,講出了一個行業大趨勢
通過 “一個客户、多種產品、一站式服務”的綜合金融經營模式,公司已經為2億的個人客户和5.16億互聯網用户提供金融生活產品及服務。

當然了,在互聯網人口紅利方興未艾的今天,這只不過是個開始——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佈的數據,截止今年6月,我國網民的規模已達9.4億。

隨着互聯網普及率達不斷提高、服務不斷深入,“金融+科技”的戰略也將在未來迎來新的增量,這從集團近年來的增長勢頭中就可窺一斑。

假以時日,這會不會是又一個在國際資本市場中大放異彩的金融巨頭?

今年是資本市場的變革大年——

● 3月1日,新證券法正式實施,全面推行註冊制;

● 4月1日,正式在全國範圍內取消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

● 4月9日,國務院發佈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

● 6月12日,證監會等相關機構發佈了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的相關制度規則;

● 6月27日,有消息稱證監會計劃向商業銀行發放券商牌照;

● 7月1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取消保險資金開展財務性股權投資行業限制;

● 7月19日,人民銀行和證監會同意銀行間與交易所債券市場相關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在新的規則和趨勢面前,金融開放的腳步聲也愈來愈近了。

中資走出去、外資走進來,一邊是國際巨頭們的虎視眈眈,一邊是當前複雜的經濟形勢,我國金融行業的玩家們也面臨着空前嚴峻的挑戰。

想要在未來脱穎而出,唯有做大做強。

在這條道路上,既有國內機構們的強強聯合如券商合併、不同行業之間的跨行業合作,也有內部孵化、整合的攻堅——

即將在美國資本市場上暫露頭角的陸金所及其背後的金融“集團軍”,正是被寄予厚望的先鋒。

早在去年8月份,央行就印發了《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並提出了到2021年建立健全我國金融科技發展的四梁八柱、實現金融與科技的深度融合和協調發展。

這也與平安集團的發展戰略不謀而合:

一方面積累寶貴的先進市場經驗,一方面用募集的資金支持產品開發、技術基礎設施建設以及響應國家戰略等領域,實現國際國內的“金融+科技”雙循環,這也是未來金融行業持續發展的應有之意。

風高浪急,水大魚也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14 字。

轉載請註明: 又一家千億獨角獸要上市!走出去的陸金所,講出了一個行業大趨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