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首席經濟學家熱議 北交所將成為促進創新型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器”

  本報記者 昌校宇

  若票選近期資本市場的“熱詞”,北京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北交所”)必是第一名。9月2日,“設立北交所”在服貿會上被官宣,深受鼓舞的資本市場在興奮之餘,也對其發展前景充滿期待。

  那麼,設立北交所背後有何深意?9月5日,六大首席經濟學家接受了《證券日報》記者採訪,從不同角度解讀了他們眼中的北交所。

  提升資本市場

  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北交所的設立與中國經濟發展的現實需求高度契合。”政信投資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何曉宇表示,當前,我國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需要不斷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培育壯大創新發展新動力。設立北交所是我國資本市場改革的又一力作,將大幅增加我國上市公司數量,併成為促進創新型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器”。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認為,設立北交所是繼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之後,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又一次完善、進步與地位的躍遷,也必將提升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此外,何曉宇認為,設立北交所還有利於區域均衡發展,提高北方市場的影響力。至此,三大交易所協調發展,組成了一個相互依存、有序銜接的資本市場體系,輻射範圍擴展至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從而共同支撐全國範圍內的中小企業發展。其中,京津冀城市羣將作為北方城市示範羣,輻射西北、東北大部分區域,達到拉動北方經濟發展的目的。

  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董忠雲對此也表示認同。他説:“結合證監會表態,北交所將堅持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市場定位,創新型中小企業是提高我國經濟水平、引領經濟結構轉型的核心力量,但多數企業面臨資金缺口,需要資本市場提供多元化資金支持。北交所的設立有利於繼續拓寬創新型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提升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大力發展資本市場,保持資本市場繁榮,是推動經濟發展和轉型的重要一步。若想提高企業競爭力、提高國家綜合實力,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是一條必由之路。”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設立北交所,將進一步壯大我國資本市場投資力量,縮小與成熟市場間的差距。

  何曉宇進一步分析稱,目前,我國正在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設立北交所,聚焦服務中小企業發展,將有效發揮北京的紐帶作用,貫通京津冀區域發展,並進一步與滬深交易所、區域性股權市場等形成合力,貫通南北。在加強資本市場建設的同時,進一步促進金融、科技、產業發展的良性循環,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與滬深交易所

  錯位發展

  證監會表示,北交所的組建是以現有的新三板精選層為基礎,總體平移精選層各項基礎制度,堅持北交所上市公司由創新層公司產生,維持新三板基礎層、創新層與北交所“層層遞進”的市場結構。

  按照這一思路,“兩個關係”要處理好:一是北交所與滬深交易所、區域性股權市場堅持錯位發展與互聯互通,發揮好轉板上市功能;二是北交所與新三板現有創新層、基礎層堅持統籌協調與制度聯動,維護市場結構平衡。

  董忠雲認為,從各個板塊的定位來看,目前科創板主要服務於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側重“硬科技”特色;創業板則聚焦“三創四新”,強調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與傳統產業相結合;北交所以現有的新三板精選層為基礎,定位於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三個板塊形成錯位競爭、相互補充的格局,維護資本市場結構平衡。

  “北交所仍是新三板的一部分,將與創新層、基礎層一起組成‘升級版’新三板。”何曉宇表示,設立北交所,是資本市場更好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內在需要,是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必然要求,是新形勢下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重要舉措。雖然新三板自設立以來,在擴大資本市場覆蓋面、培育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方面已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若想更好地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有必要進一步深化新三板改革,突破體制上的發展瓶頸,加快建設一個為創新型中小企業量身打造的交易所。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李湛認為,北交所的設立將推動完善中國特色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通過創造積極向上的良性市場生態,打造持續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的全鏈條服務體系,促進創新與資本融合,持續培育發展新動能。與此同時,北交所聚焦創新型中小企業,服務對象“更早、更小、更新”,通過構建新三板基礎層、創新層到北交所層層遞進的市場結構,充分體現市場包容性和服務精準性,強化各市場板塊之間的功能互補,不斷擴大資本市場覆蓋面,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加大服務中小企業尤其是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力度需要一個新場地,北交所即為‘試驗田’,也是資本市場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前沿陣地。”紅塔證券研究所所長、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表示。

  助力“小巨人”

  成長為“隱形冠軍”

  證監會表示,將統籌協調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佈局,推動健全資本市場服務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全鏈條制度體系,着力打造符合中國國情、有效服務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資本市場專業化發展平台。

  何曉宇分析稱,目前我國已有1.4億個市場主體,其中大部分為中小企業。中小企業在推動經濟增長、促進科技創新、增加就業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相較於大型企業、成熟企業而言,創新型中小企業融資需求的實現仍是薄弱環節。

  “設立北交所是新三板改革的題中之意。”邵宇表示,自2013年正式揭牌運營以來,新三板已經成為資本市場服務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平台。但在早期,由於掛牌公司質量參差不齊和投資門檻過高等原因,新三板的流動性較低,未能很好地發揮資本市場的投融資功能,出現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而隨着近年來一系列改革舉措落地,如降低投資者資金門檻(基礎層從500萬元降到200萬元,創新層降至150萬元,精選層降至100萬元)、正式設立精選層等,新三板秩序得以重建。截至9月3日,新三板掛牌公司共計7299家,其中精選層66家,創新層1250家,基礎層5983家,合格投資者超170萬户(為2019年末的7.3倍)。

  從中小企業與專精特新的關係來看,根據全國股轉公司公佈的數據梳理,自2018年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行動啓動以來,已有累計約783家“小巨人”企業成為(或曾在)新三板掛牌,目前在精選層掛牌的“小巨人”企業有6家。

  邵宇認為,從目標與現狀比較看,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任重道遠,新三板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前景可期。北交所的設立,是新三板改革從量變到質變的躍遷,整體上抬升了創新型中小企業的發展定位,也有助於更好發揮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功能,提升要素配置效率。北交所的設立是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改革的又一里程碑,將成為助力專精特新“小巨人”成長為“隱形冠軍”的主陣地。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24 字。

轉載請註明: 六大首席經濟學家熱議 北交所將成為促進創新型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器”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