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觀察|MCU芯片板塊中報業績亮眼 缺貨潮催化國產廠商搶抓市場機遇

財聯社(北京,記者 李佳佳)訊,8月17日,圓晶供應鏈再傳漲價消息。台企聯電再次向客户發出調升晶圓代工價格通知,11月平均漲價10%,部分製程漲幅上看15%。2021年,公司繼年初、4月、7月調升報價後,第四度調漲。據財聯社記者估算,聯電此次漲價後,累計漲幅將逾五成。另據消息人士透露,台灣多家晶圓代工廠準備在2022年一季度之前提高成熟製程的8英寸和12英寸晶圓報價,提價幅度至少為5-10%。

MCU芯片(微控制器)概念股中,截至8月17日,15股已發佈/預告中報業績,且均實現同比50%以上增長。北京君正(300223.SZ)增幅最高,公司預計上半年實現盈利3.13-4.03億元,同比增長2631.64%-3412.62%;其後是晶晨股份(688099.SH),業績同比增幅在5倍上下;上海貝嶺(600171.SH)、恆玄科技(688608.SZ)和復旦微電(688385.SH)也均在2倍以上。

MCU芯片緊缺,年初至今價格累計上漲5-20倍

行業人士透露,全球晶圓代工成熟製程產能短缺,報價接連上漲。主要使用成熟製程生產的觸控IC、觸控與驅動整合IC(TDDI)、微控制器(MCU)等三大類芯片受供應影響,價格同步跟漲。其中,又以主要用於車身控制的MCU芯片最為緊缺,年初至今價格累計上漲5-20倍左右。

IC Insights預計,2021年全球MCU市場160億美元,年複合增速6.7%;汽車和工業是MCU市場的重要驅動力,根據全球電子產業媒體集團ASPENCORE數據顯示,MCU在汽車電子、工業/醫療、計算機網絡、消費電子各領域銷售額佔比分別為33%、25%、23%、11%,下游領域廣闊。汽車和物聯網是MCU市場增長的重要驅動力,傳統汽車單車用量在70顆以上,智能汽車單車用量有望超過300顆,將顯著拉動MCU需求。

財聯社記者瞭解到,由於需求量大、車企庫存消耗過快,晶圓廠產能調配及擴產所需時間長;目前,MCU六個月以上的交期已屬常態。

中信證券行業分析師表示,MCU是在單芯片上實現基礎的計算機系統,汽車、物聯網強勁驅動。缺貨潮催化國產MCU(微控制器)替代,國產廠商迎歷史機遇。2021年以來半導體芯片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漲價缺貨,而MCU是本輪芯片缺貨中最嚴重的品類之一。MCU產品的正常交貨期在8-10周左右,而目前包括英飛凌、恩智浦、意法半導體等在內的國際大廠均出現交期延長的情況,交期最多延長4倍。缺貨狀況下MCU渠道市場價格飛漲,以意法半導體為例,爆款型號的渠道價格較2019年漲幅近12倍。

國產替代為企業帶來市場良機

北京某知名私募基金投資人士表示,國內半導體行業的景氣度仍在不斷提升,對半導體板塊後市仍持續看好。從行業情況看,首先,國內缺芯現象仍嚴重。由於汽車需求爆發,供需不平衡造成汽車缺芯嚴重,目前缺芯現象仍在持續,部分類型芯片還有加劇趨勢。最新消息顯示,台灣MCU大廠新唐科技宣佈從9月1號開始再次漲價15%,可見行業景氣度仍在不斷提升;其次,國內企業市場佔有率不斷提升。國內半導體行業炒作邏輯一方面是缺芯,另一方面是隨着國內企業不斷加大研發,部分技術領域突破,在功率半導體、MCU等成熟製程芯片方面,國內企業市場佔有率快速提升,光刻膠領域也迎來突破;最後,政策意在促進行業健康發展。近期管理層調查炒芯現象,並不是要扼殺半導體行業,只是為了促進行業健康發展,行業長期向好格局不變。

在這一背景下,部分MCU龍頭企業正搶抓市場機遇。據瞭解,2021年上半年北京君正(300223.SZ)智能視頻芯片及車載存儲芯片下游景氣度高企,公司一季度末開始全面提價,從而驅動公司整體盈利能力顯著提升。目前公司本部AIOT和智能視頻芯片均保持了量價齊升的良好態勢。

此外,行業人士指出,上海貝嶺(600171.SH)的16bit、125MSPS、4通道的高性能ADC是國內量產的最高水平,國產替代勢在必行;其一方面收購南京微盟完善電源管理芯片佈局;另一方面,在成熟晶圓代工產能持續緊張的背景下,控股股東子公司積塔半導體擴產項目於2020年投產,預計產能增幅超過100%,為保障公司產能需求、營收增長提供基礎。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10 字。

轉載請註明: 行業觀察|MCU芯片板塊中報業績亮眼 缺貨潮催化國產廠商搶抓市場機遇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