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告別高利潤時代 房企打響淨利保衞戰

由 合永順 發佈於 財經

來源: 和訊網

隨着各大上市房企陸續發佈2021年上半年業績報告,房企中報季已接近尾聲。以銷售規模為基礎,北京商報記者梳理了50強房企歸母淨利潤排行,整體來看,房地產行業利潤下滑已成共識,近八成房企歸母淨利潤增幅低於20%;上半年歸母淨利潤同比上漲的有37家,佔比74%,而同比下跌的則有13家,佔比為26%。其中,“利潤王”中海再次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也成為了上半年唯一一家歸母淨利潤突破200億元的房企,但放緩至2%的增速也不容忽視;“老實本分”的萬科雖然歸母淨利潤突破百億元,但上半年同比增幅卻呈現負增長。利潤保衞戰已經成為繼“三條紅線”之外,房企不得不面對的第二道考題。

八成房企淨利潤增幅不超20%

房地產行業步入下行週期,各大房企逐漸告別規模論,利潤的“故事”似乎也不太樂觀。

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的50強房企歸母淨利潤排行中,中海以207.8億元位列50家房企的第一名,其也是上半年唯一一家歸母淨利潤突破200億元的房企;碧桂園、恆大緊隨其後,上半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50億元、143.8億元;而萬科排名卻低於華潤和融創中國,位列第六名,上半年萬科雖實現歸母淨利潤111億元,卻較去年同期下降11.68%,這也大大出乎外界預料。

上半年,50強房企歸母淨利潤同比上漲的有37家,佔比74%,其中漲幅低於10%的有14家;而歸母淨利潤同比下跌的則有13家,佔比26%。整體淨利潤均值約為42億元,有16家超過平均值;增幅均值約31%,僅有11家房企超過這一平均值。值得一提的是,排名前十的房企中,除恆大這一“特殊情況”外,僅有華潤置地、龍湖集團和世茂集團漲幅保持在兩位數,其他房企皆保持低增長幅度,即便是排名第一的中海也僅有1.23%的漲幅。

在排名前十名的房企中,歸母淨利潤表現較為突出的為世茂集團,2021年上半年,世茂集團的歸母淨利潤為62.83億元,同比增長19.32%。龍湖集團上半年實現歸母淨利潤74.19億元,同比增長17.05%。

整體來看,上半年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較為明顯的房企有禹洲集團、招商蛇口(001979,股吧)、九龍倉置業、中國恆大、綠地香港、保利置業、寶龍地產、濱江集團(002244,股吧)、佳源國際控股、新城控股(601155,股吧)和正榮地產,其他房企歸母淨利潤增幅皆低於20%。

不可持續的大增

在上半年淨利潤表現優異的房企中,有一批“特殊”羣體,漲幅均超過100%。禹洲集團上半年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493.77%,招商蛇口同比增長365.32%,九龍倉置業同比增長166.68%,中國恆大同比增長119.92%,綠地香港同比增長119.44%、保利置業同比增長100.77%。

之所以説它們“特殊”,是因為這些房企的增長大多不具備可持續性。

今年上半年,禹洲集團的營業收入和歸母淨利潤分別大增459.83%和493.77%,能實現如此“超常”發揮,也與其去年同期的低業績指標有關。北京商報記者瞭解到,禹洲集團為此還鬧了一次“烏龍”,先交完業績報告,再進行重列改錯。

恆大上半年取得盈利的關鍵在於其不斷的賣賣賣。總金額32.5億元出售恆騰網絡11%股份,回收現金約11.8億港元;出售盛京銀行1.9%股份,總金額10億元;出售深圳市高新投7.08%股權,總金額約10.4億元;出售恆大冰泉49%股權,總金額約20億元;出售5個地產項目股權及非核心資產,總代價約92.7億元。

與上述兩家房企不同,招商蛇口淨利潤大增的背後是蛇口產業園公募REITs成功上市,此舉為招商蛇口帶來約14.58億元的税後收益。針對REITs利潤貢獻的持續性,招商蛇口方面也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這個創新路徑,是國家要推的方向,也符合招商蛇口在持有物業運營的可持續發展,肯定要繼續做的,但下半年有沒有,目前還不方便透露。“但可以明確的是,上半年如此高的增幅肯定是不可持續的。”

13家負增長

50強房企中,歸母淨利潤同比下跌的有13家,除新力控股外,其餘12家房企均達到兩位數的降幅。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房企表現出最大的特點就是“增收不增利”,營業收入表現良好,淨利潤卻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

歸母淨利潤排名末位的3家分別是金地商置、首開股份(600376,股吧)和金地集團(600383,股吧),同比分別下降33.69%、33.7%和38.79%。

金地商置和金地集團或存在同樣的問題,那就是少數股東來“分食”。2021年上半年,金地少數股東損益為10.75億元,近四成利潤被少數股東“分走”,整體比重也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金地商置的少數股東損益也出現激增的情況,相較於去年同期增長了102.63%。

而首開股份歸母淨利潤的下降,主要是由於其他收益大幅下降以及所得税費用上升。2021年上半年,首開股份其他收益大幅下降92.4%,由2505.8萬元降至189.6萬元;所得税費用則上升了44.8%,由6.8億元上升至9.8億元。

除房企成長所不得不面對的“主觀”原因,也有部分房企因“客觀”原因而導致淨利潤表現不佳。以富力為例,之所以淨利潤下滑如此明顯,也是其主動降價促銷所導致的。2021年上半年,富力地產採取了降低價格以刺激銷售、去庫存的營銷策略,銷售均價由2020年上半年的9200元/平方米降至今年同期的8800元/平方米,同比下降4%。

賣資產、搞促銷,富力為降負也是拼盡全力。在今年中期的業績發佈會上,富力地產集團董事長李思廉直言,所有的公司都在拼命地提高現金流,富力自然也不例外,甚至不惜忍痛犧牲一部分利潤,以求滿足“安全線”要求。

房企“認識”的轉變

地產開發商已經告別高利潤時代,行業整體的“自律性”或主動、或被動也被推至高點,政策限購、地價上漲、成本提升,未來的利潤空間“壓縮”也或常態化。

中國城市房地產研究院院長謝逸楓表示,近期房企利潤下滑最主要的原因是此前高價拿地後,恰好遭遇限購政策。高價地塊未能達到預期效果,利潤空間遭到擠壓,結轉收入的滯後性,會於2020年下半年和2021年全年集中釋放。考慮到“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三穩政策,未來行業利潤改善空間有限,整體將以平穩為主。“好在第二批集中供地正在對市場給予回應,土拍規則的調整,地價上漲的制約性將得到抑制。”謝逸楓如是説。

進入2021年,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加碼不斷。據瞭解,2020年上半年,各地發佈與房地產市場有關的調控政策共計304次,其中包括全國各地力度不一的人才政策、購房補貼政策、落户政策以及前期為房企減負等適度寬鬆政策。

貝殼研究院高級分析師潘浩表示,從政策分類角度來看,今年有關“資金來源”“房地價聯動”以及“限購”的政策佔比明顯提升,而此類政策對房價的抑制作用相對較強。

房地產行業整體“唱衰”,也更加期待拐點的到來,但更多是房企對於市場的針對性調整。碧桂園的“多元化”轉型,龍湖的“提質增效”,萬科的“管理紅利時代”,這也集中反映各大房企對於行業認識的轉變。

“管理紅利時代,對行業來説最大的變化是房屋迴歸居住屬性,房地產迴歸實業屬性。行業出路只有一條,踏踏實實向製造業學習,通過勞動掙加工製造和服務的錢。”萬科董事長鬱亮如是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