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AMC2020的“進與退”: 萬達“隱退”,流媒體“激進”

由 敖學農 發佈於 財經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東西文娛”(ID:EW-Entertainment),作者:徐肖冰 王雲杉,36氪經授權發佈。

時隔九年之後,AMC最新的財報顯示,萬達集團已經放棄了對AMC的控制權。

截至3月3日,萬達在AMC的持股和投票權已經降至9.8%。不過,萬達此次減持之後,依然是AMC的最大股東。據AMC的CEO Adam Aron在財報電話會議中表示,萬達在AMC仍保有其兩個董事會席位。

關於萬達不斷減持的原因,AMC並未在電話會議中予以正面回應。萬達集團也拒絕向東西文娛置評。

AMC之於萬達的意義在於,其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資出手好萊塢的代表作,也是此前萬達全球擴張的重要里程碑。自2012年萬達集團斥資31億美元併購AMC起,在過去幾年中,在萬達推動下,AMC先後收購了美國Carmike院線、歐洲最大院線Odeon & UCI、北歐最大院線Nordic,鞏固了其全球院線老大的位置。

而時至今日,無論萬達放棄AMC控股權是主動為之還是被迫“甩包袱”,都無礙於院線行業正面臨深刻的行業挑戰。

AMC的這一份財報,一方面是觀察院線行業在全球市場後續復甦的重要窗口。雖然過去一年受疫情影響,AMC創紀錄虧損了45.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98.44億元),但隨着復工有明顯轉向,其後續重要關注要素包括:1)疫情控制的態勢,影院復業進程和疫苗接種速度相關性愈加明顯,自美國新任政府上台以後,疫苗接種的速度明顯加快,有關的積極數據不斷傳來,AMC對此給出了積極的判斷;2)優質內容的供應,在影業遭受了停擺的打擊後,能否持續供應優質內容,吸引觀眾再度走進影院較為重要,受益於好萊塢的電影工業以及此前因為疫情而積壓的優質電影,2021年也將有不少熱作登上大銀幕。

另一方面,是持續一年多的院線與流媒體的爭議。自去年3月環球以PVOD模式將《魔發精靈2》上線流媒體以來,院線和流媒體、製片廠經歷了多輪博弈,從起初AMC表態抵制所有環球影業的所有影片,到協議17天即可院轉網,再至AMC在2020年財報會議中表態:將會達成對雙方都有利的協議。

或許,製片廠們重注流媒體,院線參與作品上線流媒體的收益分賬,一個圍繞着製片廠、院線、流媒體之間的穩定的“新秩序”已經依稀可見。

萬達退場

今年2月,萬達將其持有的AMC所有B類普通股轉換為A類普通股,導致其持股進一步減少。至此,萬達已經放棄了對AMC的控制權。

回顧過去,9年前“萬達併購AMC”曾成為中國電影出海的高光時刻。根據2012年的信息披露,萬達以26億美元購買當時全球院線排名第二的AMC,包括購買其全部股權和承擔債務兩部分,並承諾併購後投入運營資金不超過5億美元,萬達為此次交易累計支付3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01億元)。

31億美元的併購金額,不僅刷新了當時文化領域國內企業海外併購的紀錄,更是讓萬達一躍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影院線運營商。王健林當時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萬達未來的戰略規劃主要是進行跨國發展。可以説,併購AMC是萬達為提高院線市佔率的重要一步,更是其進行國際化佈局的開端。

在萬達接盤後的第二年(2013年),AMC便扭虧為盈,並一舉登陸了紐交所。上市後,AMC開啓了瘋狂併購的策略。在2016至2017年間,AMC先後收購了美國Carmike院線、歐洲最大院線Odeon & UCI、北歐最大院線Nordic。然而,大手筆的併購之後,AMC的債務陡升,2017年全美票房收入較前兩年有所下降,AMC開始由盈轉虧,2017當年虧損4.87億美元,股價跌幅超過53%。

同樣自2017年起,萬達為了解決自身債務問題,開始先後出售多項海外資產,包括海外地產、海外體育等板塊。

2018年,萬達以6億美元向投資公司銀湖資本(Silver Lake Partners)出售了所持較大一部分的AMC股份,出售後萬達的剩餘股份約38%。在疫情籠罩下的2020年,萬達繼續削減了對AMC的持股比例。2020年10月,萬達將AMC的股票再次縮減至37.7%,投票權縮減至64.5%。2020年12月,萬達第三次大規模減持AMC股票,減至23.1%,投票權削減至47.7%。

根據AMC最新披露的文件,截至2021年3月3日,萬達對其持股和投票權下降至9.8%。不過AMC的CEO Adam Aron在財報電話會議中表示,萬達在AMC仍保有其兩個董事會席位(董事會共10人),繼而仍是公司的最大股東,對AMC的管理仍有着一定的影響力。“由於沒有了控股股東,現在AMC將像其他大多數上市公司一樣,受到廣泛的股東的管理。”

另外,根據AMC向SEC遞交的年度報告,已知持有任何類別普通股已發行股份5%以上的仍然僅有萬達一方。

虧損創紀錄背後的自救求生

如前文所述,在疫情爆發之前,因為短時間內瘋狂併購導致AMC債務激增,又因為歐美市場屏幕過度飽和,並且受流媒體崛起的影響,AMC已經經歷連年虧損和市值縮水。過去的一年隨着新冠疫情爆發,AMC全球關閉1000家影院,其中美國多達630餘家。

年報顯示,2020年AMC的歸母淨利潤鉅虧45.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98.44億元),營業收入僅為12.42億美元,同比下降77.29%。其中,Q4公司營業收入同比下滑88.8%至1.625億美元,Q4淨虧損從前年同期的1350萬美元(每股13美分)擴大到9.458億美元。

而Q4營收超出預期,主要是因為去年第四季度美國逐步放鬆了對疫情的社交隔離限制,有更多的人前往影院觀看電影。之前的財報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AMC分別淨虧損21.76億美元、27.38億美元和36.43億美元。

在此情況下,AMC採取了包括募資、減支等多種手段自救。

AMC在電話會議中表示,自2020年3月疫情爆發以來,AMC籌措了合計22億美元的總債務和股本,其中包括約8.7億美元的股本。AMC獲得16億美元的債權人和房東的妥協讓步(concessions),併產生超過8000萬美元的資產出售,以抵禦經營危機。

2020年7月,AMC一改此前激烈反對的態度,與環球影業達成關於“縮短窗口期”的協議,AMC能夠收取環球每筆PVOD租金的10%作為回報。

並且,AMC還永久關閉了60家業績不佳的影院(48家國內影院和12家國際影院)。

即便做出種種自救舉措,但依然不足以填補AMC的鉅額虧損,公司還一度被傳出申請破產保護,還曾有消息稱亞馬遜有意收購AMC,致使後者股價一度大漲逾7%。

反轉源自今年1月散户逼空華爾街的浪潮,AMC的股票正是散户們集體做多的目標之一,股價最高時飆升近10倍。在1月的瘋狂過後,2月AMC股價快速回落。

如今的AMC已經從破產邊緣中被強勢拉回。在過去的幾周裏,AMC已經重新開放了美國國內外的許多因新冠疫情而臨時關閉的影院。

而在去年年初,在AMC於2月底披露2019年年報時,疫情還僅僅在意大利肆虐,在財報電話上AMC高管被問及如何評估這一影響時,AMC表示,如果新冠病毒以一種巨大的方式襲擊美國時候,便會產生巨大的影響,但是在目前僅發生在米蘭,以AMC當前的佈局來説,這一影響還不大。

影院復工加速進行中

儘管面臨鉅額虧損, Adam Aron在電話會議上依然表示,“對AMC抵禦這次疫情危機的能力感到樂觀並充滿信心,未來的重點將不再是生存,而是轉向引導觀影人數的激增和AMC的復甦。我們覺得,這些目標就在眼前。”

AMC正在積極推動影院復工復產,加速影院重新開業的進程,幫助電影產業回到正軌。

就影院的復工節奏而言,此前在第四季度,由於新冠疫情在全球市場的普遍蔓延,AMC按照防疫要求關閉了許多此前已經重新開放的影院。

2021年2月22日,紐約州在影院關閉了近一年之後,開始批准重新開放紐約市的影院,同時根據限制要求:25%的上座率和單個屏幕最多50人,AMC於2021年3月5日開放了紐約市所有13家影院。

“僅僅在第一個週末,紐約影院就成為AMC在全美上座率和收入最大的市場。”

而隨着疫情統計數據的不斷改善,加州的部分地區也進入了對商業運營限制較少的狀態,AMC也在2021年3月5日重新開放了舊金山和聖克拉拉縣的5家影院。

截至2021年3月5日,AMC在其589個國內營業點中運營了約527個,在其356個國際營業點中運營了約78個。在影院尚未開業的地區,AMC繼續與地方和州當局就恢復運營的適當時機進行討論。同時,AMC也為觀眾重返影院制定了綜合健康與衞生計劃,增強了影院的清潔程序。

“截至3月5日,隨着我們非常重要的紐約市和舊金山影院的重新開業,以及丹佛全新影院的開業,我們已經回到了第四季度AMC國內院線約90%的開業率的高點,這比我們大多數主要競爭對手和美國影院整體的開放比例要高得多。” Adam Aron表示。

  Adam Aron

據最新消息,3月19日起,AMC院線在美國98%的影院將開放,99%的影院在3月26日之前重新開業。

從國際上看,AMC在中東的7家影院也都已經重新開業。根據AMC的預計,AMC在歐洲的幾乎所有影院,都能在5月份開始上映的一大批電影大片之前順利重新開業。

除了影院加速復工,另外內容儲備豐富、疫苗接種加速等因素,也使得AMC對後疫情時期的影市抱有信心。

在內容供應上,除了本月底的《哥斯拉大戰金剛》,5月份後,迪士尼的《黑寡婦》、派拉蒙的《寂靜之地2》、環球影業的《速度與激情9》等熱作都將紛紛上映。據AMC統計,約有40部已經完成但由於疫情延期上映的影片,將於5月份及以後迴歸電影院。

最後卻也是最關鍵的,便是新冠疫苗接種。美國正以每月6000萬到9000萬次的速度接種疫苗,而這帶給AMC及其他院線真正的救贖。

繼環球后又與華納和解,AMC願成為最具實驗性的電影院

2020年3月,環球影業宣佈《魔發精靈2》將在部分國家直接上線流媒體,而這也是好萊塢第一部“院轉網”的影片。一石激起千層浪,AMC CEO Adam Aron當即放話稱,AMC將抵制所有環球影業的影片。

實際上,上線流媒體使得製片公司能夠快速回收成本,並且一些類型的影片能夠獲得與登陸院線大致相同的收益。NBC環球的CEO Jeff Shell在接受採訪時透露,《魔發精靈2》在美國PVOD的租金中三週賺了1億美元,儘管這個數字少於《魔發精靈》第一部1.537億美元的影院票房,但考慮到北美影院與片方的票房分成通常是五五開,線上發行模式片方可以保留大約80%的數字租賃或購買費用,因此環球影業兩部電影收入其實大致相同。

而就在不久之後,2020年7月28日,環球影業與AMC達成關於“縮短院線窗口期”的協議。協議約定,環球未來三年所有片單,只需要在AMC影院中放映17天,用户就可以在家中通過PVOD進行租賃或購買,AMC則將向環球收取每筆PVOD租金的10%作為回報。

協議不僅推翻了AMC對環球影業的禁令,而且也似乎顛覆了製片廠和影院幾十年來一直奉行的發行模式。當時不少外媒稱這次協議標誌着“電影業開創性的時刻”,或將帶動線上線下合作升級。現在看來,該協議一定程度上確實影響了好萊塢原先的發行格局。

緊接着,迪士尼8月4日宣佈《花木蘭》將在美國及部分市場於9月4日直接上線Disney+,訂閲用户需額外花費29.99美元的租賃價格觀看。但同時其CEO表示,《花木蘭》這樣的情況是絕無僅有的,公司仍會致力於推動院線體驗。

2020年11月,環球影業又與北美另一家大型連鎖影院Cinemark達成前述與AMC類似的協議。

不過,北美第二大院線Regal對於“縮短院線窗口期”明確表示拒絕,其CEO稱無法接受這樣的商業模式。

去年12月,華納宣佈取消長期以來一直被業內遵守的電影窗口期,將其2021年所有的電影在上映的當天在HBO Max上同步發行。此舉當時激怒了包括AMC在內的一眾院線。

而就在近期的AMC電話會議中,AMC似乎逐漸轉變了此前強烈反對的態度。Adam Aron在回答關於“調整窗口期”的問題時,表態“AMC願意成為最具實驗性的電影院”。Adam認為與環球達成的協議,對於AMC與環球都有益處。

並且,Adam還談到AMC目前正在播放華納的電影,並且表示與華納正在達成協議。Adam並沒有就協議內容提供更詳細的信息,但這或預示着好萊塢的發行格局將進一步發生轉變。

就目前的形勢而言,Adam認為每個製片廠似乎都有不同的期許和需求,未來的合作協議可能會根據製片廠而定製,甚至可能每家影院都不相同。

最後,談及關於流媒體對線下造成的衝擊,Adam依然對線下影院保持樂觀,並論斷在疫情結束後,觀眾仍會去電影院看電影,"流媒體對銀幕的影響實際上被誇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