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上“霍亂概念股”東風?萊美藥業3年虧損超5億,股價一度腳踝斬
文 | 《財經天下》週刊 陳暢
編輯 |楊潔
日前,武漢大學確診一例霍亂病例引發公眾關注,A股“霍亂防治概念股”萊美藥業也在前幾天迎來漲停。
7月12日晚,萊美藥業發佈公告稱,公司股票於2022年7月8日、7月11日、7月12日連續三個交易日收盤價漲幅偏離值累計超過30%,屬於股票交易異常波動情況。公司表示,經自查,近期公司經營情況、內外部經營環境未發生重大變化。
截至7月12日收盤,萊美藥業收報5.12元,漲幅5.57%,總市值50.79億元。但在7月13日,萊美藥業結束上漲趨勢,開盤跌幅達5%,截至當日收盤報4.77元,跌幅6.84%。
連續三年虧損,股價“腳踝斬”
據公開資料,萊美藥業是一家集科研、生產、銷售於一體的國家級高新技術醫藥企業。主要產品為化藥,涵蓋特色專科類(主要包括抗腫瘤藥、消化系統藥、腸外營養藥)、抗感染類等。
霍亂是因攝入的食物或水受到霍亂弧菌污染而引起的一種急性腹瀉性傳染病。病發高峯期在夏季,能在數小時內造成腹瀉脱水甚至死亡,是我國法定的甲級烈性傳染病。
儘管如此,霍亂的流行性和死亡率卻沒有大眾想象的那樣可怕。香港大學生物醫學學院教授、病毒專家金冬雁稱,“霍亂的主要傳播途徑是水、食物等的污染,只要注意個人衞生,勤洗手,吃的東西都煮熟就不太會感染霍亂。”北京積水潭醫院急診科醫生趙斌也對媒體表示,依據我國目前的衞生狀況和醫療條件,霍亂不存在大範圍傳播的可能性。
根據國家衞健委疾病預防控制局此前公佈的數據,我國在2017年至2021年,累計報告過霍亂髮病病倒共計74例,但無一死亡病例;2022年1月-5月,僅傳報2例霍亂病例。另據丁香園數據顯示,目前,國內霍亂的發病率僅為0.0004/10萬人。
因此,有投資者將萊美藥業的股價上漲比喻於“一日遊行情”,不排除之後下跌的可能。在投資者們擔憂的背後,《財經天下》週刊發現,自從2021年8月底起,萊美藥業曾陷入“跌跌不休”模式,股價由12.14元的高點一路下跌,最低曾跌至3.70元。此前,其股價長期維持在5元以下的低位。今年4月,還有投資者在投資平台上發出質疑:“公司股票為何一直下跌,是公司經營出了根本性問題嗎?公司要退市了嗎?”
主力收入大跌
萊美藥業的業績也每況愈下。2019年至2021年,公司營收分別為18.59億元、15.84億元、12.25億,同期內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55億元、-3.27億元、-1.01億元,營收淨利連續三年雙降。
在此期間,公司高層通過引入國資、收縮投資、砍掉項目的方法進行自救,但都收效不佳。
萊美藥業生產的重點藥品有兩個,一是納米炭混懸注射液(卡納琳),主要用於甲狀腺癌、乳腺癌、胃癌、腸癌及婦科腫瘤等多種適應症手術中的淋巴清掃,目前已成為國內甲狀腺外科手術的常規一線用藥;二是艾司奧美拉唑腸溶膠囊(萊美舒),主要用於治療胃酸、消化性潰瘍、反酸性潰瘍,也可與適當的抗菌藥物聯合應用根除幽門螺桿菌。
2019年公司淨利由盈轉虧時,公司未詳細説明原因,但隨後做出了兩大動作。首先,其引入了國資中恆集團為第一大股東,幫助公司集中核心資源向甲狀腺疾病領域頭部企業進軍;其次,公司對研發進度較為滯後、後續開發難度較大、開發週期長、研發投入高但後續上市將面臨激烈市場競爭或未來市場空間較小、經濟性差的在研項目,確認了終止。
2020年,疫情黑天鵝出現,公司收縮業務線,決定退出其發起設立的健康保險公司。該項目是公司在2016年發起的,一度被視為提升公司綜合競爭力、推進公司在金融領域的佈局的重大戰略。對此,市場認為,這是公司業績轉虧、財務承壓的不得已之舉。在這一年,公司的重點產品卡納琳及萊美舒銷量一季度有所下滑,原料藥、中成藥、飲片類的銷售量、生產量、庫存量同比基本都有所下降。在其年度財報中,其營收主要來源醫藥製造板塊的收入,下滑了27.08%。
進入2021年,萊美藥業的虧損繼續擴大,而這一次是由於集採的影響。公司在財報中解釋稱,受國家集採政策影響,公司重點產品艾司奧美拉唑腸溶膠囊銷量及銷售單價大幅下降,銷售收入及利潤相應減少且年末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約2700萬元。此外,公司還因為與其他藥業公司的訴訟,增加了額外的營業外支出3537.73萬元。
據瞭解,奧美拉唑腸溶膠囊第三批集採中標企業為羅欣藥業和海南海靈,萊美藥業不在其中。而公司產品注射用艾司奧美拉唑鈉中標第五批全國藥品集中採購。這對萊美藥業的短期業績造成了影響。
公司提到,中標的注射用艾司奧美拉唑鈉實際採購量為46.92萬支,有助於提升公司在消化道藥物的市場份額。但有分析稱,此藥於2020年底剛剛獲批,萊美藥業尚未在該藥上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通過中標帶量採購迅速佔領市場份額“是天上掉餡餅的事”。
在投資者關係平台上,當被投資者問及“公司未來利潤突破口在哪裏”時,萊美藥業只粗略回覆稱,“公司將繼續聚焦細分領域,夯實優質存量業務,推動營銷升級和產品升級,提升公司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