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等大事”裏有多少商機?
閲讀提示
近年來,“顏值經濟”不斷細分,與人的頭部相關的消費項目越來越多。行業服務質量的提升以及商家對營銷投入的增加,推高了一些產品或服務的價格。然而,一些商家的盲目入場難以滿足消費者對服務體驗的高期待。
如今,從服裝、健身、美妝到醫美等各個行業,都想要在“顏值經濟”領域分一杯羹。其中,與人的頭部相關的消費項目尤為突出,包括美髮、植髮、美容護膚、牙齒矯正等。
《工人日報》記者調查發現,這些涉及“頭等大事”的消費領域,價格普遍不太便宜。
不斷細分的“頭部市場”
《中國生活美容行業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指出,為了滿足客户多元化需求,生活美容服務業市場進一步細分。這意味着更多的“頭部市場”需求正在被挖掘,從頭髮絲到牙齒,各個部位都成為新的資本賽道。
根據衞健委2019年發佈的脱髮人羣調查,中國已約有2.5億脱髮人羣,佔總人口近1/5。值得注意的是,脱髮呈現年輕化趨勢,35歲以下佔比63.1%,髮際線上移已成為80後、90後的普遍焦慮。在這些趨勢下,植髮、養髮、假髮製品、頭皮護理等脱髮經濟快速成長,市場規模超千億元。
《2018年中國正畸消費藍皮書》則顯示,國內理想正常型口腔僅有9%,個別正常和畸形比例分別達到19%和72%。在此基礎上,牙齒正畸市場的消費潛力可見一斑,與牙齒相關的隱形牙套、牙健康護理等衍生產品迎來熱賣。
上海財經大學電子商務研究所執行所長崔麗麗認為,我國多數城市區域,特別是一二線城市已經超越了基本生活温飽階段。“從需求層次來説,在基本需求得到滿足的情況下,更多的消費將出現偏向於自我實現的訴求,例如提升自己的外在形象。”
很多項目的價格都不便宜
記者調查發現,涉及頭部的消費領域,很多項目的價格都不便宜。
“現在大多數理發店都是裝修精緻、冷氣充足、服務員形象好,有的美髮項目時間長,店裏工作人員還能幫你買吃的喝的,價目表上的總監、藝術總監、資深設計師、首席設計師職位讓人眼花繚亂。”北京的彭女士説。
彭女士認為,這些精緻周到的服務背後是高昂的開店成本。“可能這也算是美髮行業的進步,更好的消費體驗誰都想要,但結果也很明顯,進店美髮,花個三五百元是常事。”
《報告》顯示,經營成本高、客流量低和人才不足仍是生活美容服務業商户面臨的主要困難。有近半數的受訪商户認為,“房租水電費用上漲”制約門店發展。與此同時,2018年以來,美髮、美甲的客單價略有提高。與2018年相比,2020年養髮客單價提升了26.4%,美甲、美髮客單價分別提升了4.4%、2.9%。
記者查詢多家醫療機構發現,隱形矯正套餐售價在2萬元左右,某進口品牌矯正套餐高達5萬元。
一些商家熱衷於向消費者兜售高價的服務項目。2018年8月,原本只是想理髮的杭州男子小吳,被對方以免費體驗的名目拉進店內。同時,對方給他列了一張包括嫩膚、提取、鬢角護理等內容的清單,小吳在沒看清的情況下籤了字,卻沒想到因此欠下近4萬元的債務。
覺得自己被坑的小吳選擇報警,最後付了2500元。該事件經過電視台等媒體曝光後,“髮際線男孩”的經歷引發全網共鳴。
消費者對服務效果有較高期待
較高的售價對應的是消費者對服務效果的高期待,涉及頭部的消費產品卻成為糾紛頻發的焦點。中國消費者協會的數據顯示,2015年到2020年,全國消協組織收到的醫美行業投訴從483件增長到7233件,5年間投訴量增長近14倍。其中,虛假宣傳、非法行醫是涉訴醫美機構的兩大突出問題。
以植髮為例,記者在黑貓投訴網站查詢發現,消費者所反映的問題涉及植髮效果不顯著、宣傳誇大效果、客服冒充有資質的醫生診治、退款維權難等。動輒上萬元的支出,讓消費者對服務體驗更加關注。
《報告》指出,當前我國生活美容服務業人才結構性短缺的現象較為嚴重,對技術要求不高的基礎崗位工作人員不足,高級技術人員與管理人員缺失。同時,美髮美容行業標準體系尚不完善,多個領域的標準存在缺失,同時現行標準也存在與新技術、新業態脱節的問題,企業標準更是存在巨大空白。
崔麗麗告訴記者,涉及頭部的消費領域糾紛頻發,一方面是由於市場需求的增加和消費量的擴大,另一方面也與商家盲目入場有關。“一些沒有資質的商家匆忙入場。同時,在許多消費場景下,一些商家也沒有對消費者進行相應的充分告知和確認。”
崔麗麗表示,這類產品或服務的價格通常較高,專業性又比較強,消費者往往在信息知曉和維權方面處於弱勢。(劉小燕)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