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實生物研發人員大專生略多於博士 上市四個月市值蒸發近七成
日前,一篇自媒體文章將君實生物推上了“風口浪尖”,頭頂“抗癌神藥”光環的君實生物一夜之間跌落神壇。
這篇題為《江湖就是人情世故》的自媒體文章直指君實生物在“PD-1”產品和“新冠中和抗體”上的安全性數據有問題。儘管君實生物兩度發函,就產品安全性和有效性進行説明,仍無法阻止股價一路狂瀉。
據中國網財經記者統計,自7月15日上市以來,君實生物股價從上市當天的最高價220.40元/股下跌到11月18日收盤時的68.75元/股,區間跌幅高達近70%。
“抗癌神藥”安全性數據被質疑
11月12日,知名自媒體“獸樓處”發表文章稱,君實生物產品特瑞普利單克隆抗體注射液(商品名:拓益,項目代號:JS001)“在技術評審的文件中,既沒有完成肝損害患者試驗、也沒有完成腎損害患者試驗,其所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7.7%。有15.6%的患者因為不良反應而永久停藥”,文章並稱,君實生物的研發團隊是一個大專生多過博士,一大半都是本科畢業的團隊,而領導這支團隊和這家公司的,是“一對沒有任何生物學科背景的父子”。
當日,上交所火速下發問詢函。
君實生物先是於次日(13日)早間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回覆稱,該自媒體報道內容全面失實,與客觀事實嚴重不符、相悖;後又於13日晚間回覆問詢函稱,在特瑞普利單克隆抗體注射液的臨牀試驗中,中重度肝功能和/或腎功能異常患者因不符合入組標準而沒有入組臨牀試驗,特瑞普利單克隆抗體注射液的受試者數量為128人,所有級別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7.7%,三級以上不良反應率為28.9%。
16日晚間,君實生物再發保薦機構對問詢函回函的核查公告稱,保薦機構認為,特瑞普利單克隆抗體注射液所有不良反應發生率與三級以上不良反應發生率與同類產品相比處於正常水準。
對於君實生物研發團隊“大專生多過博士”的質疑, 君實生物在給上交所的回函中稱,截至2020年11月12日,公司研發人員擁有本科及碩士學歷的研發人員佔研發人員總數量的88.23%。2017年末、2018年末、2019年末、截至2020年6月30日及截至2020年11月12日,研發人員數量分別為101人、159人、415人、526人及620人,佔員工總人數比例分別為32.48%、26.50%、29.20%、28.05%及26.66%。研發人員數量呈顯著增長趨勢,目前已較2017年末增長513.86%。
記者注意到,今年6月30日至11月12日4個多月的時間內,君實生物的研發人員數量“突飛猛漲”,增長了近百人。儘管研發人員數量增長迅速,不過,在君實生物目前的研發人員中,仍有38人為大專及以下學歷,佔比6.13%,而博士學歷的人數佔比為5.65%,大專及以下學歷畢業員工確實略多於博士畢業員工。
君實生物表示,這些員工大多從事研究工作的配合和支持工作,暫未直接參與核心的研發活動,“在公司研發崗位上,不論學歷高低,低年資的技術人員可以在有經驗的專家指導下協助基礎性研發工作”。
五年多虧損30多億
資料顯示,君實生物成立於2012年12月,是國內首家獲得抗PD-1單克隆抗體NMPA上市批准、抗PCSK9單克隆抗體NMPA臨牀申請批准的中國公司,並取得了全球首個治療腫瘤抗BTLA阻斷抗體在中國NMPA和美國FDA的臨牀申請批准。
2020年三季報的持股情況表顯示,熊俊為持股10.01%的第一大自然人股東,熊鳳祥為持股4.71%的第二大自然人股東。熊鳳祥和熊俊為父子關係,是君實生物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
據君實生物披露的招股書(“招股書”)顯示,2015年12月至2018年2月,君實生物先後發起了6輪定增,分別募集資金3.50億元、2.50億元、0.306億元、3.68億元、3.20億元、2.997億元,累計募資資金數額超16億元。
來源:6月21日披露的招股書
自成立以來,君實生物的淨利潤便持續虧損,2016年的淨利潤虧損數額突破億元大關(虧損1.35億元),2019年的淨利潤虧損值達7.47億元,短短4年淨利潤虧損數額增長至原來的5倍多。
來源:雪球
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9年,君實生物的營收分別為0元、580.19萬元、288.68萬元、593.91萬元、5449.98萬元、292.76萬元、7.75億元;同期淨利潤分別為-0.012億元、-0.25億元、-0.58億元、-1.35億元、-3.17億元、-7.23億元、-7.47億元。
2020年前三季度,君實生物實現營收10.11億元,同比增加91.78%;同期歸母淨利潤虧損高達11.16億元。
來源:2020年第三季度報告
據中國網財經記者統計,2015年至今年9月底,將近6年的時間裏,君實生物的淨利潤虧損數額共計約30.96億元。
君實生物在招股書中透露,截至2020年5月17日尚未盈利且存在大額累計虧損的主要原因有2方面,一是公司自設立以來專注於藥品研發,連續數年發生較大的研發費用支出;二是公司首個產品於2019年2月起剛開始實現銷售,銷售收入尚不能覆蓋研發費用等支出。
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君實生物的研發費用金額分別2.75億元、5.38億元、9.46億元,3年增長6.71億元;2020年三季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君實生物的研發費用高達12.10億元,同比增長97.19%,君實生物稱主要系公司研發管線的擴張及在研產品的持續投入。
招股書披露,截至2020年5月17日,君實生物共有21項在研產品,多樣化的在研藥品管線分別處於不同研發階段。如無法成功完成現有產品管線的臨牀開發、符合嚴格監管標準的藥品生產、取得監管批准在研藥物商業化或開發其他新候選藥物、或上述事項受到重大推遲,君實生物產品管線的研發業務將受到較大影響。
八成境內子公司2019年虧損
除了常年虧損,君實生物旗下的10家境內子公司2019年的業績不容樂觀。
招股書披露,截至2020年5月17日,君實生物共擁有上海君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君實工程”)、江蘇眾合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江蘇眾合”)、泰州君實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泰州君實”)等10家境內全資或控股子公司。
2019年度,在上述10家境內全資或控股子公司中,君實工程、江蘇眾合、泰州君實、蘇州君實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君實醫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前海君實”)、蘇州君奧精準醫學有限公司(“蘇州君奧”)、北京眾合君實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眾合”)、蘇州君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蘇州君實工程”)8家境內子公司的淨利潤分別為-3593.08萬元、-1662.91萬元、-0.52萬元、-620.77萬元、-0.38萬元、-42.20萬元、-913.95萬元、-103.57萬元,2019年度虧損的境內子公司數佔境內子公司總數的比例為80%。
此外,2019年度,江蘇眾合、泰州君實、前海君實、蘇州君奧、北京眾合、蘇州君實工程6家境內子公司的淨資產均為負值,佔境內子公司總數的比例為60%。君實生物表示,報告期內,上述子公司尚處於剛設立或業務發展初期,實際經營業務較少;主要以承擔研發任務為主,上述子公司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仍然存在持續虧損的風險。
來源:中國網財經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權聯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