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虧損16億,三闖港交所終上市,Keep憑什麼撐起150億市值?
又是一場資本盛宴!
創業九年,Keep 終於跨過了上市這道門檻,如願成為港股“運動科技第一股”。
曾幾何時,步數排行成了朋友圈的熱詞,於是趣步App趁勢崛起並迅速衰落;
後來,跑步、健身又成為朋友圈“新貴”,各大運動健身App再次羣雄逐鹿,最終Keep殺出重圍,三闖港交所而成名!
作為國內運動科技賽道規模最大、營收最多的公司,Keep在國內擁有3億註冊用户,3640萬活躍用户,在iOS中國區健康醫美類目排名第一。
可至今還沒有盈利,3年虧損16億,變現和減肥一樣難...這些都是Keep不願提及的痛,甚至不少人開始質疑,Keep究竟是憑什麼撐起150億市值?
壹
三度闖關港交所後,國內最大在線健身平台Keep終於成功登陸資本市場。
7月12日,Keep(03650.HK)終於在港上市,創始人王寧在港交所敲響了上市銅鑼,“港股運動科技第一股”就此誕生!
上市首日,Keep高開4.77%,盤中卻一度破發,最終報收29港元/股,相較發售價28.92港元/股微漲0.28%,總市值152億港元(約人民幣140億元)。
Keep的上市之路可謂是一波三折。
2022年2月25日和9月6日,Keep便先後兩次向港交所遞表,但均因6個月內未通過聆訊,IPO申請狀態轉為“失效”。
今年3月份,Keep再次更新赴港IPO招股書,終於在6月21日通過聆訊。
也就是説,自2022年2月至今,不到一年半的時間裏三闖港股IPO,Keep的堅持終於收穫了回報!
這個因創始人失戀減肥而誕生的App,不僅讓王寧實現財富自由,參與Keep融資的騰訊投資、高盛集團、軟銀集團、高瓴等機構也將一同共享這場難得的資本盛宴!
不過,與同等用户體量的互聯網公司上市盛況相比,Keep首次上市卻異常地低調,沒有舉辦大規模敲鐘儀式,沒有高管採訪問答環節,甚至連現場直播都沒有,一切顯得有些“靜悄悄”。
究其根本,上線運營9年多的Keep,目前仍在虧損中...背靠多家豪華投資方且成功上市的Keep,仍需向外界證明其盈利能力。
外界常常拿來對標的、納斯達克上市的智能健身第一股Peloton,目前市值約在33.5億美元。
截止今日收盤,Keep跌幅縮窄至0.34%,報28.9港元/股,最新市值億151.92億港元(約19.3億美元)。
貳
當然,港股市場的表現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宏觀經濟環境、行業前景、公司財務狀況等。
因此,不能僅憑一兩天的高開低走來預測Keep未來的股價走勢,一切最終看的還是公司基本盤!
據招股書,2020至2022年,其經調整的虧損淨額分別為1.06億元、8.27億元、6.67億元,三年累計虧損16億元。
2023年第一季度,經調整後淨虧損金額為1.18億元,雖説同期有所收窄,但Keep仍在虧損中。
Keep的當務之急不是股價,而是盈利!
回顧Keep的發展之路,不難看出這又是資本狂歡背後所產生的後遺症。
2014年,在大學讀書的王寧還是個180斤的胖小夥。畢業前,他遭遇了可怕的失戀打擊,減肥就成了他那個夏天最重要的事。
6個月,從180斤減到 128 斤,王寧的這段減肥經歷不僅勵志,還成功觸發了其創業的靈感,Keep就此成立!
彼時全民運動風靡,健身文化正在被主流大眾接受,也恰逢移動互聯網風口崛起之際;與傳統的健身方式相比,健身APP操作簡單、功能齊全、隨時都可以使用的優勢贏得了許多年輕人的青睞。
公開數據顯示,Keep從2015年2月上線App,突破 100 萬用户只用了 105天;第921天,用户數量突破1億大關。
之後 Keep 開始加速商業化,發展出自有品牌運動產品銷售、會員訂閲和線上內容消費、廣告等商業模式。
到上市前的 2022 年,Keep 已經擁有 3640 萬月活用户,年收入達 22.11 億元。
不得不説,在內容匱乏、缺少健身標準化資源的時期,聚合的健身課程為Keep贏得了大量用户。
而Keep也因此獲得了眾多資本的青睞。
據天眼查,截至上市前,Keep已完成多輪融資,投資機構中不乏GGV紀源資本、五源資本、騰訊、VentechChina、軟銀願景基金、高瓴、時代資本、BAI資本等知名機構和企業。其中,GGV紀源資本、五源資本、騰訊、時代資本等參與了Keep的多輪融資。
相信對於這些投資方而言,Keep儘快完成IPO,他們才有機會退出。
這也是Keep多年來與資本互相伴生帶來的結果,所以Keep上市就成了“眾目所盼”。
叁
“自律給我自由”!
Keep的Slogan相當地“抓人心”,可Keep的財富自由又是誰能給的呢?
作為中國最大的線上健身平台,Keep目前仍未實現盈利。
據招股書,2019至2022年,Keep分別實現營收6.63億、11.07億、16.20億、22.1億;同期經調整虧損分別為3.66億、1.06億、8.27億、10.67億。
2023年第一季度,Keep實現營收4.47億元,同比增長7.2%。
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下,Keep第一季度經調整後淨虧損金額為1.18億元,相比上年同期收窄23.87%,但Keep仍在虧損中。
從其招股書可以看出,Keep的營收在持續增長,同時虧損也是其當務之急。
而Keep的主要營收來源包括:會員訂閲及線上付費、自有品牌產品、以及廣告和其他服務;
其中自有品牌產品是收入大頭,包括智能健身設備、健身裝備、服飾、食品等商品。
2020-2022年Keep自有品牌運動產品的銷售額分別為6.37億元、8.73億元、11.37億元,收入佔比均超過50%。
內容社區作為互聯網產品的一個類型,其在維護用户粘性上有着極大的優勢,尤其對於Keep這類以專業知識為主的內容平台而言,社區的存在保證了用户的參與度與活躍度。
然而一個殘酷的現實是,內容社區往往難以盈利,這也是為什麼Keep要轉型大力做消費品業務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Keep的虧損收窄,或在一定程度上與銷售及營銷開支的減少有關。
2020年至2022年,Keep營銷費用達到人民幣3.02億元、9.56億元和6.46億元,佔總收入比重分別為27.3%、59.0%和29.2%。
2022年縮減營銷費用後,Keep虧損明顯收窄。可以看出,Keep的持續虧損,與其營銷費用過高密切相關。
肆
過去十年,在新一代信息技術和資本力量的推動下,移動互聯網和體育運動產業都發生了鉅變。
攜帶互聯網基因的Keep,自誕生之日就兼具內容,又延伸健身硬件整體生態,隨着互聯網環境的改變,存量市場的空間已無法滿足Keep的增長需求,留住既有用户顯得尤為重要。
招股書顯示,2020-2022年,Keep平台平均月活躍用户分別為2970萬、3440萬、3640萬,平均月度訂閲會員數分別為191萬、328萬、362萬。
儘管訂閲會員數一直在增加,但是,2020-2022年,Keep的月會員留存率分別為73.3%、71.7%及65.3%,留存率持續下跌到70%以下。
可以看出,一旦過了流量紅利期,增長停滯,拓展變現模式就成了當務之急。
毫無疑問,Keep如何keep變現、盈利,才是目前Keep最該考慮的問題?
據灼識諮詢發佈的數據,2022年中國健身人羣在全民中的滲透率為26.5%,美國的這一數字為47.8%,歐洲則為42.5%。
從個體消費力來看,2022年中國健身人羣的個人年均開支為2518元,遠低於美國的16425元,藴藏着有待開掘的巨大空間。
暫且不説健身是個“逆人性”的苦活,目前整個流量市場的環境也發生了較大變化,“在流量層面,以前廣告主願意買單,現在的投入越來越小了;而在分發層面,過去的高質量用户人均消費可能會較高,現在市場的人均消費不像以前那麼強勁了。”
更重要的是,健身IP鞏固的內容護城河是否牢固?
眼下Keep要面對的競爭對手已經不止是糖豆、薄荷健康這些垂類選手,還有擁有劉畊宏、帕梅拉等一眾居家運動達人入駐的抖音。
在這樣的局面下,即便已經成功上市,Keep仍亟需一段新的故事,在重振投資人信心的同時完成自救。
只是,Keep的資本故事還有吸引力嗎?
你,看好Keep嗎?
參考資料:
《Keep終於上市了》,經濟觀察報
《Keep上市成功,但變現和減肥一樣難》,鋅財經
《三衝港交所後,Keep的漫長征程才剛開始》,TopKlout克勞鋭
《上市首日盤中破發,Keep靠什麼支撐152億港元估值?》,巴倫週刊
《“資本寵兒”Keep融資已到F輪,3年虧損15億,造血問題仍未解決?》,翠鳥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