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農產品進入中國大市場:中拉合作的“雙贏”之舉
歷史上,原產自拉美的玉米、土豆、西紅柿、辣椒等物種進入中國,豐富了我們的食物種類,改善了我們的營養結構,促進了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也留下了中拉交流寶貴的歷史痕跡。今天,隨着中拉關係的深入發展,拉美的特色產品順應中國消費升級的大潮,進入中國千家萬户,滿足了中國消費者對高質量、多樣化飲食的需求,成為拉美的新名片。以水果為例,近幾年拉美的櫻桃、牛油果、藍莓躋身中國市場的“明星水果”之列,香蕉、紅提、蘋果、梨、李子等普通水果也因為反季節因素,具有徵服中國市場的天然優勢。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雖然中拉人員、物資流通一定程度受阻,但來自拉美的水果仍翻越重洋,源源不斷來到我們身邊。最近,中國同多米尼加簽署了《關於多米尼加鮮食鱷梨輸華植物檢疫要求的議定書》,標誌着多米尼加成為繼墨西哥、秘魯、智利、哥倫比亞之後,第五個獲准對華出口鱷梨(牛油果)的拉美國家。巴西農業部長克里斯蒂娜發推,慶祝首批3.5噸巴西甜瓜通過空運方式抵達上海,此係巴西水果首次正式對華出口。除此之外,智利柑橘、阿根廷檸檬等多個產自拉美國家的鮮果品種實現首次輸華。今年上半年,拉美的智利、秘魯、厄瓜多爾成為中國前十大水果進口來源國,分列第二、七、八位。
不僅是水果,拉美多國對華農產品出口保持旺盛勢頭。2010年至2019年,中拉農產品貿易額從212.4億美元增長到498億美元,累計增長134.5%。2019年,我自巴西進口牛肉39.9萬噸,佔我牛肉進口總量的24.1%,進口大豆5767.4萬噸,佔我大豆進口總量的65.2%,巴西還是我雞肉進口第一大來源國。綜合來看,2019年,我自巴西農產品進口額佔我農產品進口總額的19.6%,巴西超過美國成為我第一大農產品進口來源國。按照進口額計算,智利成為我國第二大鮮果進口來源地(僅次於泰國)、葡萄酒第三大進口來源地(僅次於法國和澳大利亞)。拉美已經超過北美和亞洲成為我國最大的海外農產品來源地,我國亦是巴西、阿根廷、烏拉圭等拉美國家的第一大農產品出口目的地國。
今年上半年,中拉農產品貿易額為267.5億美元,同比增長18.3%,佔中國農產品貿易總額的22.9%。巴西對華農產品出口額佔巴西農產品出口總額約40%。阿根廷出口肉類的76%銷往中國,創歷史新高,中國躍居阿根廷第一大貿易伙伴。中國繼續保持智利農產品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國地位,雙邊貿易額同比增長49%,智方稱中國為“智利外需的最大引擎”。智利、厄瓜多爾分別是中國三文魚和冷凍蝦類的主要進口來源地。拉美農產品進入中國大市場,已成為帶動地區國家出口、緩解疫情對經濟衝擊的重要利好因素。
中拉農產品貿易的快速增長也推動了雙方檢驗檢疫和海關等領域合作。據官方材料顯示,中國海關已同拉美國家合作完成了巴西、阿根廷、烏拉圭等國肉類,智利、秘魯、厄瓜多爾、墨西哥、哥倫比亞、多米尼加等國水果,巴拿馬、委內瑞拉、蘇里南、牙買加等國水產品共200餘項農產品食品輸華的檢疫准入和企業在華註冊工作,與17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簽署了近300份海關檢驗檢疫合作文件。
經過雙方多年的耕耘,拉美農產品輸華可謂擁有廣泛而堅實的基礎,中拉農產品貿易能夠在疫情中實現逆勢增長,充分説明中拉農產品貿易具有強烈的“雙贏”屬性,不僅有利於充盈拉美民眾的“錢袋子”,也可以豐富中國老百姓的“菜籃子”。
展望未來,中國加快推動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將進一步提升國內消費需求,做強大市場優勢,而拉美農業資源豐富,產品質量上乘,中拉農產品貿易發展潛力大、前景廣闊。同時農產品貿易也將促進跨境電商等新業態的繁榮,進而帶動農產品深加工、倉儲、物流等產業鏈加速融合,推動形成穩定、良性發展的經貿循環體系。這是一件造福雙方人民、提升雙方人民對中拉合作的“獲得感”的好事、實事。(作者陸達心是國際問題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