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海信正式對外公佈了2021年營收數據,全年營收達到1755億元,同比增長24%,其中,海信海外收入731億元,同比增長33%,並且海外收入在海信整體營收中佔到了42%。對於海信而言,除了海外業務與總體營收的持續增長,2021年24%的營收同比增長率,也達到了最近4年中的最高點。
應該説,雖然過去1年各個產業受到疫情的影響持續加深,但是海信卻交出了近幾年來最好的成績單,那麼海信的主要增長來源於哪裏?海信未來的拉動力又會出自哪塊業務呢?
4年時間,海外業務營收已實現翻倍隨着中國逐步發展成為世界最大的家電研發、製造國,家電企業走向海外已經成為了一條所有家電企業實現持續發展的必經道路。海信作為家電領域內的老牌廠商,也一早就確立了向海外發展的思維,早在2006年,海信就提出“海信未來發展,大頭在海外”的國際化戰略,彼時,海信海外自主品牌佔總營收的部分還不到10%。
隨着向海外發展的方向逐步明確,海信不斷在海外實現佈局與擴張,通過收購海外品牌以及建立研發中心和製造基地,目前的海信集團旗下已經擁有海信、Vidaa、容聲、科龍、Toshiba、Gorenje和ASKO等品牌,其中,Toshiba、Gorenje和ASKO,都是海信為了發展國際市場而佈下的棋子,如今,海信在全球也已擁有超過30家研發中心和製造基地。
出海戰略的落地成果,直觀地反映在海信近4年海外業務的高速發展中,數據顯示,2018年海信海外市場銷售收入達到378億元,彼時海信的總營收為1266.35億元,到了2021年,海信海外收入已經達到了731億元,4年內就實現了海外營收翻倍。
不僅如此,在過去4年中,海外業務也一直是海信營收的主要增長點,2019年~2021年,海外業務同比增長率分別為21.1%、18.6%和33%,海外業務在總營收的佔比則從30%提升至42%。
能夠取得這樣的增長,核心還是在於海信抓住了出海的窗口,在前期的發展中,海信採用的是收購策略,通過收購當地的品牌來實現對海外市場需求的滿足,比如Toshiba、Gorenje品牌的收購,就打開了海信在日本市場以及歐洲市場的銷路。
這些收購的海外品牌,依託自身品牌觸達能力以及對所屬地市場的持續觀察,能夠幫助其快速完成市場滲透,在收購海外品牌的同時,海信也在加大自身主品牌的國際影響力,路徑上,海信選擇了“體育營銷”,作為歐洲盃、世界盃的贊助商,海信將自身的品牌首先帶到了歐洲、北美等國際市場的用户面前,在取得品牌認知後,通過激光電視、ULED電視等新技術、高單價的產品,獲得高端市場的准入門票,並逐漸成為主要競爭者。
與海外業務相比,海信最近幾年在國內雖然總體營收也有增長,但在達到千億級的營收線以後,想要再從國內市場中切分出更大的蛋糕,其難度也呈現出指數級上升。由此可見,在未來幾年中,海信營收能否維持漲勢,還是主要取決於海外業務的表現,國內市場則更像是海信穩定發展的“基本盤”。
此前,鈦媒體App在對海信集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賈少謙採訪時,他也曾提到:“未來3年內,海信就有望實現海外營收超越國內。”如果以目前海信整體的發展勢頭來看,只要海外營收能夠做到破千億的水平,那賈少謙的預判就已經實現了。
不光“賣家電”,更多機會來自B2B業務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提到海信第一反應依然是“電視品牌”,事實上,海信早已將發力賽道擴展至多個領域當中,在B2C業務中,其已經實現了在黑電、白電和廚電領域的完整佈局。 即便如此,近5年國內市場的表現,也已經説明了大家電賽道競爭已經趨近飽和,在這部分市場中B2C業務的發展潛力也在降低。
那麼對於海信而言,如果説還有哪一組數據能夠看到海信的未來潛力,那無疑是B2B板塊,截至2021年,海信已經在智慧交通、醫療、商用顯示等多個領域實現了佈局。數據顯示,海信智能交通技術和產品解決方案已經應用於全國169個城市,海信超聲在解放軍301醫院、齊魯醫院等30多家三級醫院開展臨牀使用,累計診斷病例5萬多例。
海信計算機輔助手術系統在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湖南省兒童醫院等200多家三級以上醫院使用,海信醫用冷鏈產品則為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超過600個醫療疾控衞生機構提供的疫苗接種的冷鏈安全保障。
不僅是在國內業務,海信的B2B業務也在加速出海,去年12月,海信宣佈由海信與山東高速組成的聯合體已成功中標埃塞俄比亞智能公交項目,該項目建設週期21個月,這也標誌着海信智慧交通技術已經完成了出海所需的準備。
海信在B2B領域的快速發展,則更多地得益於自身技術積累帶來的紅利,比如智慧交通領域,已經成功地實現了對於國外品牌的替代,將把握市場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其他領域諸如醫療、專業監視器,海信也是在逐步建立自身技術體系,擺脱這些領域對於國外技術的依賴。
從僅有電視調整到家電,從僅有B2C產業調整到B2C、B2B產業格局並重,這也代表了海信未來的業務重點佈局方向的改變。
總體來看,海信未來發展的方向可以拆解為兩條線:市場端,加速海外佈局,並將國際市場作為持續發展的“蓄水池”,產業端,則會將佈局向B2B進一步延伸,拓寬自身的業務覆蓋面。
而海信的核心競爭優勢,還是在於自身的技術,傳統的家電產品,會通過產、研一體化來實現創新,尤其是顯示領域,海信已經開發出了像激光電視這樣的新賽道,通過迎合用户對大尺寸、護眼、私人影院等體驗點的追求,實現了對市場的深度挖掘。
通過顯示技術的積累,海信也在以此為核心輻射B2B領域,像廣播級監視器、醫用Mini-LED 內窺顯示器,都是基於顯示技術所開發出的B2B解決方案。此外,海信對於智慧交通等領域的佈局,則保證了在顯示賽道外,擁有更豐富的技術沉澱,同時也讓B2B業務的整體發展,不會呈現出“只會用一條腿走路”的狀態。(本文首發鈦媒體App 作者/鄧劍雲 編輯/項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