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豁免難掃退市陰霾 “應退盡退”築牢底線
近期,部分ST公司試圖依靠債權人豁免債務來扭轉困境,以期規避退市,引發市場關注,交易所也及時發函追問是否暗藏“抽屜協議”的可能。
儘管其中存在的隱患仍不少,但這類公司股價似乎有了上漲的理由,最為典型的ST公司在開年以來的5個交易日中收穫了4個漲停。
目前,2021年年報披露工作即將展開,在此期間ST公司能否“保殼”“摘帽”都將逐漸明朗。由於退市制度體系日趨完善,監管力度進一步趨嚴,急欲保殼的ST公司無疑會使出渾身解數。
利用財務技巧保殼往往是最直接、最簡單,也是見效最快的手段。今年以來截至1月10日,有4家ST公司相繼發佈關於收到《豁免債務通知書》、《債權豁免函》的公告,豁免金額有的高達34億元。如果債權豁免能夠被認定,那麼在短期內確實可以改善上市公司業績,淨資產值由負轉正成為可能;但從中長期看,頻繁依賴債務減免無助於提高主營業務質量。公司內在價值如果不能出現根本性扭轉,那麼,此舉也僅能延緩退市節奏,不排除未來陷入反覆“戴帽-摘帽-戴帽”的困境中。
今年將是退市新規威力充分展現的一年。目前,資本市場有進有出、優勝劣汰的生態系統正逐漸形成,退市制度體系日趨完善,已形成財務類、市場類、規範類、重大違法類強制退市和主動類退市的退市指標體系,“應退盡退”的政策信號非常清晰。數據顯示,2021年,通過多元化渠道退出的公司達27家。而按照退市新規,去年97家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公司,今年瀕臨退市邊緣,觸及財務類退市公司數量或將大幅增加,違法違規、弄虛作假的上市公司在監管強光照射下必將原形畢露。
在“退得下”“退得穩”的新局面下,上市公司應常懷敬畏之心,按照資本市場要求,規範企業行為,確保信息披露真實、準確、及時、可靠,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力,尤其是核心競爭力,塑造“合規、誠信、專業、穩健”的企業文化,營造積極向上的健康生態環境。
雖然受概念炒作“慣性”使然,劣跡公司被市場“拋棄”的價格機制傳導存在滯後,但總體而言,缺乏足夠基本面支撐,股價不可能持續上漲,一些看似風頭正盛的妖股往往容易突然炸雷,讓人猝不及防。基於此,投資者自我保護的最佳路徑就是堅持價值投資,遠離存在退市風險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