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房住不炒、警惕居民槓桿率過快上升……央行牛年前夕最新發聲
2月8日晚間,央行發佈2020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
在牛年前夕的這次最新發聲中,央行再次談及貨幣政策、中小銀行、房地產等金融“熱詞”,重申穩健的貨幣政策不急轉彎、“房住不炒”定位、加快推進債市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等。四篇專欄文章分別圍繞存款管理、綠色金融、大國貨幣政策和居民部門債務風險,提出要高度警惕居民槓桿率過快上升的透支效應和潛在風險,不宜依賴消費金融擴大消費。
重申穩健的貨幣政策不急轉彎
在“下一階段主要政策思路”部分,貨幣政策仍排在第一位。
報告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堅持穩字當頭,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範風險的關係,保持好正常貨幣政策空間的可持續性。
就在1月底,銀行間流動性劇烈收緊一度引發貨幣政策和流動性收緊擔憂,並導致股債兩市大幅下跌。不過央行行長易綱及時發聲,重申貨幣政策不會輕易退出對實體經濟支持。2月以來,央行連續7個交易日進行流動性投放,維護流動性平穩過節。業內機構認為,當前的政策仍是“穩”字當頭,央行收緊流動性的必要性和空間有限。
央行在最新貨幣執行報告中還提到,將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引導市場利率圍繞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和中期借貸便利利率波動。
堅持“房住不炒”定位
在近期圍繞貨幣政策是否轉向的討論中,有分析稱,貨幣政策適度轉向的提法背後,可能主要考慮來自股市和房地產市場價格快速上漲,進而引發泡沫的擔憂。
公開信息顯示,一線城市房地產市場的熱度延續到了今年,“萬人搖”、打新熱、二手房跳價等現象頻出。不過在此背景下,1月下旬,多地開啓密集調控模式,從限購到限售、從信貸到凍資、從買房到租賃,全面精準打擊。
報告明確,牢牢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堅持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堅持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保持房地產金融政策的連續性、一致性、穩定性,實施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完善金融支持住房租賃政策體系。
發展綠色金融推動實現碳達峯和碳中和目標
哪些是要重點支持的領域?報告提到科技創新、小微企業、綠色發展等。
在綠色發展部分,報告明確,落實碳達峯、碳中和重大決策部署,做好政策設計和規劃,建立政策激勵約束體系,引導金融資源向綠色發展領域傾斜。“做好碳達峯、碳中和工作”也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的今年八大任務之一。
報告中一篇專欄文章專門圍繞“發展綠色金融推動實現碳達峯和碳中和目標”展開。文章稱,將發揮金融支持綠色發展的三大功能,綠色金融發展應進一步聚焦碳減排,充分發揮資源配置作用,做好氣候變化相關的風險管理,並在碳中和約束條件下促進碳價格發現,引導金融體系向綠色低碳領域配置更多資源。
為發揮好金融支持綠色發展的三大功能,還應逐步完善綠色金融體系五大支柱,一是健全綠色金融標準體系;二是完善金融機構監管和信息披露要求;三是構建政策激勵約束體系;四是不斷完善綠色金融產品和市場體系;五是加強綠色金融國際合作。
不宜依賴消費金融擴大消費
堅持擴大內需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今年另一個重點任務。會議稱,必須在合理引導消費、儲蓄、投資等方面進行有效制度安排。
“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激發國內消費潛力,但不宜靠發展消費金融來擴大消費。”本次報告中有一篇專欄文章圍繞居民部門債務風險展開。文章稱,我國居民槓桿率上升主要源自房貸、消費貸、信用卡透支增長,但有一部分實際上是個體工商户經營性貸款,對此要客觀甄別、合理評估。
同時要高度警惕居民槓桿率過快上升的透支效應和潛在風險。文章指出,部分負債消費主體存在非理性;企業面對債務刺激出來的消費需求,若擴大生產,則當未來居民償付能力難以為繼時,又會暴露出產能過剩問題。
文章還提到,在消費貸快速擴張過程中,部分金融機構忽視了消費金融背後所藴含的風險,客户資質下沉明顯,多頭共債和過度授信問題突出。2020年以來,部分銀行信用卡、消費貸不良率已顯現上升苗頭。
對此,文章明確,要堅持金融創新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進行,更多從促進就業、完善社保、優化收入結構、改善消費環境等方面發力,始終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增強消費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加強對不規範存款創新產品的管理
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為212.6萬億元,同比增長10.2%,比上年末高1.5個百分點。
對於200餘萬億體量的存款規模,央行近期已召開會議研究部署加強相關管理工作,本次報告再次以專欄文章形式聚焦存款管理。
央行已做了哪些工作?文章回顧,包括督促整改不規範存款創新產品、將結構性存款保底收益率納入自律管理、加強對異地存款的管理等。
哪些屬於不規範存款創新產品?靠檔計息存款產品便是其一,此前不少銀行的個人大額存單、定期存款等產品使用這種計息方式,不過在央行出手規範後,這種憑高息攬儲的方式已陸續被多家銀行叫停,其中六大國有行自今年元旦起“下架”靠檔計息存款產品。
文章稱,下一步央行將繼續發揮利率自律機制的作用,加強對不規範存款創新產品、結構性存款、異地存款的管理,防止非理性競爭,維護存款市場有序競爭,保持銀行負債端成本穩定,為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和促進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創造良好環境。
加大對中小銀行發行永續債補充資本的支持力度
銀行昔日高息攬儲的動因之一是資金壓力,尤其中小銀行資金壓力相對更大。
央行報告對中小銀行補充資本也有頗多着墨。在“健全金融風險預防、預警、處置、問責制度體系”部分,報告提出,對銀行體系開展全覆蓋的壓力測試,支持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和完善治理,增強金融機構的穩健性和可持續經營能力。
補充資本渠道有哪些?報告提及,支持銀行發行轉股型永續債等永續債產品,加大對中小銀行發行永續債補充資本的支持力度,提升銀行服務實體經濟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能力。
實際上,圍繞中小銀行資本補充問題,近年從國常會到金融委已多次部署。去年7月,國常會首次提出通過專項債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至目前廣東、四川等地相關工作已邁出實質性步伐。
分析認為,銀行資本充足狀況關乎對實體的支持力度,中小銀行更是發展普惠金融、服務民營和小微企業的重要力量。而近年少數中小銀行出現了信用風險或局部性、結構性流動性風險,暴露出許多問題,應補充資本並完善公司治理、激勵約束等體制機制。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程維妙 編輯 徐超 校對 賈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