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外貿有望承前啓後保持增長

2021年外貿有望承前啓後保持增長



2021年外貿有望承前啓後保持增長

圖1:2020年中國外貿進出口規模及增幅情況

2021年外貿有望承前啓後保持增長

圖2:2020年各季度外貿總額和同比增幅(單位:萬億元)

資料來源:根據海關總署公佈數據整理。


□ 2020年下半年中國外貿實現連續正增長,疊加2020年總體外貿基數偏低,伴隨外貿訂單“替代效應”與國際市場“需求效應”雙輪驅動,2021年中國外貿總體規模有望進一步回升,保持向上勢頭,繼續成為引領全球經濟復甦增長的重要一極。

□ 國際市場的需求在全球經濟回暖的背景下逐步流向中國市場,其根源在於中國製造業具有完整的產業鏈條,具有成熟的供應鏈體系和與國際標準匹配的外貿型生產結構,同時中國疫情防控措施提高了產品的安全性,預期國際消費訂單將更多地向中國供應商傾斜,進一步推動中國外貿增長。

□ 未來中國必然將在RCEP等區域貿易協定和中歐BIT等多雙邊投資協定合作領域取得更多成果,同時將繼續推進“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構建更加開放、包容、互惠的國際經濟合作局面。目前來看,在諸多國際合作組織和合作機制的推動下,中國外貿夥伴多元化將是大勢所趨,外貿規模的進一步提升有望在2021年成為現實。


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國際貿易摩擦升級、外部需求持續低迷等複雜因素的影響,2020年中國外貿負壓前行,外貿進出口規模在經歷年初的斷崖式下跌後逐步復甦,第三季度成功翻紅,實現年內首次正增長,四季度保持增長勢頭,順利實現全年外貿正增長。海關總署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達32.16萬億元,同比增長1.9%,整體外貿規模創歷史新高,中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貿易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2021年中國外貿發展仍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和嚴峻複雜的環境,國際貿易摩擦的風險依然存在,外貿產業結構調整和價值鏈重構升級仍需克服重重困難。總體來看,在國內疫情防控取得積極成效等一系列積極因素作用下,2021年外貿預期向好,整體外貿形勢樂觀,但仍需謹慎應對潛在風險。

2020全年外貿承壓突破,政策託底彰顯外貿韌性

(一)出口韌性強,進口需求回穩向好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外貿總額為32.16萬億元,同比增長1.9%。其中出口總額17.93萬億元,同比增長4%,繼4月份以來實現9連增;進口總額14.22萬億元,同比下滑0.7%,全年貿易順差3.71萬億元,同比增加27.4%。

出口方面,因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一季度斷崖式下跌後,出口從去年4月份開始即以同比8%的增速回升至2019年平均水平,並保持持續增長態勢。出口總體規模增長主要得益於外部市場需求回暖,以及國內對疫情的有效防控和外貿訂單轉向具有完整產業鏈的中國。在疫情衝擊之下,全年出口貿易正向增長彰顯出了中國出口貿易的強大韌性。

進口方面,疫情蔓延一度導致內需下滑,加之禁航禁運等疫情防控措施導致國際供應鏈受阻,2020年進口整體不及2019年,但自5月份以來降幅逐步收窄,9月份一度達到14043億元,同比增長11.6%,創歷史新高。儘管全年進口表現欠佳,但整體回暖趨勢已經十分明顯。

(二)外貿渠道和外貿主體多元化,民營企業表現搶眼

貿易方式上,2020年我國一般貿易規模快速增長,比重顯著提升。統計數據顯示,全年一般貿易總額達19.25萬億元,同比增長3.4%,佔我國外貿總值的59.9%,比上年同期提升0.9個百分點。一般貿易中,出口10.65萬億元,增長6.9%;進口8.6萬億元,下降0.7%。

在貿易主體方面,2020年民營主體貿易規模和貿易增長最突出。前11個月民營主體外貿規模達13.47萬億元,同比增長12.1%,佔我國外貿總值的44.95%,比2019年同期增長4個百分點。其中,出口和進口分別為8.69萬億元和4.37萬億元,同比增長13.2%和10.4%,佔出口和進口總額的比重達到53.8%和33.8%。而外商投資企業和國有企業的進出口則全面下滑,國有企業的外貿下滑超過10%。前11個月的外貿數據充分表明,民營主體在我國外貿活動中的地位不斷提升,激活民營主體的市場活力是發展外貿的重要途徑。

(三)與主要貿易伙伴貿易規模普遍增長

2020年我國(不含港澳台地區)外貿前十的貿易伙伴依次是東盟(4.74萬億元)、歐盟(4.50萬億元)、美國(4.06萬億元)、日本(2.20萬億元)、韓國(1.97萬億元)、中國香港(1.93萬億元)、中國台灣(1.80萬億元)、德國(1.33萬億元)、越南(1.33萬億元)、澳大利亞(1.17萬億元)。除中國香港地區外,與其他九大合作伙伴的外貿總值、出口總值和進口總值基本呈正增長;與前十大貿易伙伴貿易額佔貿易總額的比重達到77.81%,與前十大貿易伙伴的出口和進口總額佔全部進出口總額的比重分別為79.83%和75.27%。

(四)外貿產業結構持續調整

2020年,我國機電產品、紡織品、塑料製品、傢俱、玩具等出口呈現增長。其中,我國機電產品外貿出口達10.66萬億元,同比增幅為6%,佔出口總值的59.4%。隨着我國外貿結構的持續優化,機電產品的出口規模有望迎來新一輪的快速增長。而汽車零部件、鞋靴、箱包、服裝、成品油、鋼材等產品出口都出現不同程度下滑。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我國鐵礦砂、原油、大豆、天然氣等進口規模整體增長,但受疫情影響,除鐵礦砂外其他產品進口均價普遍下跌。其中,均價跌幅較大的原油為31.80%、成品油為24.99%、天然氣為23.51%、初級形狀的塑料為10.21%。進口產品均價的下跌對我國經濟的恢復將產生明顯的促進作用。

經濟回暖,2021年外貿總體規模有望進一步回升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防疫情、謀發展的關鍵之年。一方面,我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社會經濟發展工作,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防控,復工復產取得突出成效,內部生產能力和市場需求復甦,經濟觸底反彈動力強勁。另一方面,全球經濟逐步回暖,國際市場需求逐步恢復,國際訂單逐步流向疫情防控取得成效和產業鏈完善的中國,國際資本也不斷向中國投資市場傾斜。

2020年下半年中國外貿實現連續正增長,疊加2020年總體外貿基數偏低,伴隨外貿訂單“替代效應”與國際市場“需求效應”雙輪驅動,2021年中國外貿總體規模有望進一步回升,保持向上勢頭,繼續成為引領全球經濟復甦增長的重要一極。

(一)疫情防控取得成效,內外部需求持續提升

中國疫情防控的成功經驗已經被國際社會普遍效仿,疫情防控成效有目共睹。海關總署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外貿各季度總額分別為6.57萬億元、7.67萬億元、8.88萬億元、9.13萬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6.4%,-0.2%、7.5%和6.4%,增幅由負轉正,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直接促進了外貿復甦增長,外貿總體增幅明顯好於預期。2020年在全球經濟萎縮的情況下,中國是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國內復工復產政策影響最突出的當屬服務業和製造業,生產消費重回正軌,大量消費需求被釋放出來。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始終為負,8月份開始由負轉正並實現三連增,第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佔比回升至34.9%。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基礎上,拉動內需增長,釋放國內市場需求,將是中國在未來相當長時間內關注的重點,對促進外貿增長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預期2021年中國國內消費市場將進一步回升,消費內容、消費形式、消費觀念都將面臨全面升級,無形消費、定製化消費和共享消費將加速內需市場的多元擴張。

國際市場的需求在全球經濟回暖的背景下逐步流向中國市場,其根源在於中國製造業具有完整的產業鏈條,具有成熟的供應鏈體系和與國際標準匹配的外貿型生產結構,同時中國疫情防控措施提高了產品的安全性,預期國際消費訂單將更多地向中國供應商傾斜,進一步推動中國外貿增長。此外,在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海外蔓延的環境下,傳統的線下接觸貿易模式受到了極大的限制,而跨境電商憑藉線上交易、非接觸式交貨、交易鏈條短、交易成本低等獨特優勢而備受青睞。在疫情發生後的前10個月,中國跨境電商貿易總額達到1396.2億元,同比增長25.5%,中國在跨境電商方面積累的技術優勢、經驗優勢和已經形成的完善的物流配套體系正加速轉化為外貿發展的新增長點。同時,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在全球主要經濟體疫情防控逐步走上正軌,世界經濟加速復甦時期,外貿出口面臨“訂單替代”向“需求驅動”的轉變,我們需要高度關注因出口驅動力調整而產生的新的貿易內容和貿易形式,尤其是來自於歐美市場、日韓市場的需求反彈所形成的外貿新動向。

(二)經貿協作提速增質,外貿環境積極向好

中國始終強調開放共贏的發展理念,積極推進對內的經濟體制改革,以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等為對外開放高地,積極推動建設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全面開放,大力破除發展過程中的體制機制障礙,推進產業升級、制度創新和體制機制改革。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在總結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將進一步推動更大力度的改革,以全新的開放姿態擁抱新時代。“十四五”規劃建議明確,立足國內大循環,發揮比較優勢,協同推進強大國內市場和貿易強國建設,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積極促進內需和外需、進口和出口、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協調發展,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預期2021年中國在擴大外貿,尤其是擴大進口規模方面將再上一個新的台階。

作為經濟全球化的擁護者,中國積極參與WTO規則的修訂和完善,履行大國責任,積極推動RCEP、中歐BIT、中日韓FTA等區域經貿合作協議的達成,在G20峯會、APEC、金磚國家會議等多邊對話機制中發揮主導作用,致力於推動區域經濟合作持續深化和全球經濟共同發展,構建暢通的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格局,共享發展紅利。未來中國必然將在RCEP等區域貿易協定和中歐BIT等多雙邊投資協定合作領域取得更多成果,同時將繼續推進“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構建更加開放、包容、互惠的國際經濟合作局面。目前來看,在諸多國際合作組織和合作機制的推動下,中國外貿夥伴多元化將是大勢所趨,外貿規模的進一步提升有望在2021年成為現實。

(三)政策效應加速釋放,深化改革激活新動能

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對社會經濟的影響,從上至下各級主管部門都採取了一系列促進經濟復甦,促進復工復產的政策措施,部分政策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快速形成了新的經濟動力。例如,對醫療衞生、餐飲服務等行業的政策取得了良好成效,帶動了內需的快速擴張,拉動了疫情後中國經濟的恢復。

在應對國際貿易摩擦等問題上,相關中長期政策將分階段、分層次、分對象逐步發揮作用。例如,針對工業半導體材料、芯片、航空航天、操作系統、種業等高精尖領域的政策將逐步釋放,有理由相信,這些產業政策效果將在2021年逐步顯現,推動外貿的增長。

(四)中國影響力快速提升,經濟安全轉化發展優勢

中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已經得到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的普遍認可,國際影響力有了大幅提升。中國積極推進產業升級,近年來在民生工程、公共交通、社會安全、法制健全等方面的建設也進入了新的階段,公平、公正、合理、有序的社會環境逐步形成;在知識產權、品牌保護、私人財產保護、網絡安全等方面的建設向國際標準靠攏,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已經具備。商務部數據顯示,2020年1月至11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8993.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3%。其中,服務業和高技術服務業分別增長16.1%和31.6%,高技術服務業中的電子商務服務、專業技術服務、研發與設計服務、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同比分別增長43.9%、35.1%、93.6%、53%。中國影響力的提升和營商環境的改善正逐步轉化為發展優勢。

(李春頂為中國農業大學經濟貿易系主任、教授;李董林為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生。)

2021年外貿有望承前啓後保持增長

2021年外貿有望承前啓後保持增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813 字。

轉載請註明: 2021年外貿有望承前啓後保持增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