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Kindle和蘋果吊打,昔日“電紙書老大”今何在?

被Kindle和蘋果吊打,昔日“電紙書老大”今何在?

撰文 / 陳暢

編輯 / 田晏林

“國外的亞馬遜Kindle電紙書能做的那麼成功,為什麼國內電紙書不能重現輝煌呢?”8年前,漢王科技副總裁徐冬堅面對央視鏡頭髮出的疑問,8年後卻依舊沒有用企業的實際行動給出答案。

近日,漢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漢王科技”)發佈了業績預告,2022年上半年延續一季度的虧損態勢,預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2800萬元至4800萬元。業績堪憂的同時,該公司的股價也從今年初的最高值18.66元/股一路震盪下跌,截至7月22日收盤,報14.21元/股,市值蒸發10.86億元。

對於虧損原因,漢王科技表示,一是受疫情和俄烏戰爭等因素影響,公司海外數字繪畫業務營業收入同比降低;二是疫情期間,供應鏈緊張原材料價格上漲,生產開工不足導致成本上升,毛利率降低;三是公司為保持技術的領先性,加大了研發投入,新產品尚未在報告期產生收益,且因芯片短缺,產品技術方案調整,導致研發費用上升。

但外界不解,2010年漢王科技剛在深交所上市時,開盤三個月內,股價一度飆升至175元/股,相較於發行價翻了3倍,市面上也充斥着漢王電紙書的效仿者。如今在資本市場摸爬滾打12年後,不僅曾經的“拳頭產品”不見蹤影,轉型也被業內人士指“病急亂投醫”,漢王科技究竟怎麼了?

被Kindle和蘋果吊打,昔日“電紙書老大”今何在?

“電紙書老大”的誕生

2022年6月,曾經風靡一時的Kindle電子閲讀器退出中國市場引起不少忠實用户的傷感。大家在緬懷這款來自美國的“蓋泡麪神器”同時,忘記了還有一家比Kindle早4年就出現在中國市場的國產品牌--漢王科技。

作為漢王科技的創始人,劉迎建從南京通信工程學院畢業後,不僅參軍當過通信兵,還在1998年懷抱着“全球第一套漢字手寫識別系統”的研究成果,抓住非鍵盤輸入領域的幾項關鍵核心技術,成立了漢王科技,寓意“漢字輸入之王”。

靠着主打OCR(光學字符識別)技術應用,漢王科技通過把圖片和手寫輸入直接轉化成電子墨水文字,被外界冠以“手寫鼻祖”的美名。

對於當時的中國科技界來説,這是一項較為神奇的技術,劉迎建也靠這“一招鮮”幾乎吃遍所有紅利,彼時的漢王科技成為掌上電腦、學習機、車載導航儀、智能手機等領域眾多大牌廠商的手寫識別技術供應商,收入過億。

但真正讓漢王科技名聲大噪的,是2009年推出的明星產品“漢王電紙書”。它專為閲讀電子資料設計,採用電子紙技術實現交互式閲讀界面,並且可以便攜式手持。

被Kindle和蘋果吊打,昔日“電紙書老大”今何在?

(2009年11月,一款漢王電紙書亮相北京國際文博會。圖源/視覺中國)

當時,電子閲讀器市場是最受關注的電子產品之一。據Digitimes數據統計,2008年全球電子閲讀器銷量70萬台,2009年增長到350萬台,增長率超過400%。

而中國市場在快速增長的用户需求下,生產該設備的企業卻少得可憐,國內能達到一定規模的品牌只有漢王科技一家。

據機構統計數據,2009年,在國際市場上,美國亞馬遜公司的Kindle、索尼的Reader和中國的漢王科技三家的總銷量佔據了超過全球90%的電子閲讀器市場份額,其中漢王佔到9%。而在國內市場,漢王科技穩居行業頭部,電紙書系列產品更是霸主,市場份額高達95%。

2010年是漢王科技最風光的一年,公司成功登上深交所,主打以“智能交互為核心的移動互聯技術的軟硬件產品生產、技術及平台服務”的經營模式。但其實那會兒這家企業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依靠電紙書系列,貢獻了9.3億元,佔全公司2010年主營收入的3/4左右。

資本對這位商業新星的前景很是看好,漢王科技僅用7個交易日股價就突破百元,一路衝高到175元/股頂點。當時有行業報告預測,儘管美國是電子閲讀器的最大市場,但中國市場的成長將是最大熱點。

享受着鮮花和掌聲的漢王科技,前途似乎一片光明,董事長劉迎建的心態隨之膨脹,一度放話要帶領漢王踏入財富世界五百強。2010年5月,漢王推出Touch Pad平板電腦時,還視蘋果公司為勁敵,説iPad是玩具,並在產品發佈會上砸碎了一隻冰雕蘋果以示對抗的決心。

可後來的事情卻沒有按照劉迎建設想的方向走。漢王科技也沒有擺脱上市即巔峯的命運。

被Kindle和iPad吊打的日子

漢王科技上市時,曾在招股説明書裏提到,公司所處的細分行業領域具有較高的進入壁壘,主要體現為技術壁壘、產品及行業應用壁壘、資本壁壘、渠道網絡壁壘、人才壁壘等幾個主要的方面。在手寫識別軟件、OCR軟件等純軟件細分市場,漢王長期居於市場領導地位,在新興的電子閲讀器和人臉識別產品市場上,也已走在市場前列。

但事實證明,漢王所謂的企業優勢和技術壁壘完全不堪一擊。

2010年下半年,以盛大文學為首的多家企業紛紛闖進電子書賽道,威脅着漢王的行業老大地位。它們的產品功能不比漢王差,價格還更便宜。職業投資人程宇告訴《財經天下》週刊,“電子書的核心價值在於內容,而不在設備。設備本身的核心技術要求門檻並不高。”

易觀數據顯示,2011年第四季度,漢王科技雖仍保持中國電子閲讀器市場份額第一,但數字已下滑至54.7%,盛大文學的Bambook緊隨其後,市場份額為23.1%。

曾經受益於產品銷售量大幅增長,漢王科技2010年營收增長率為112.71%。但2011年業績大變臉,營收同比減少56%,淨利潤同比驟減665.4%,虧損4.97億元。其中,電紙書業務銷售額下降74.97%至2.33億元,收入佔比從2010年的75.22%下降至44.93%。

《財經天下》週刊與多位行業人士交流後發現,造成業績落差的主要原因,除了市面上同品類產品越來越多外,市場需求的減弱,以及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的出現都威脅着漢王科技。

上市之初,漢王科技對電子書市場的前景預測過於樂觀。在經歷了幾年的巔峯期後,全球電紙書閲讀器市場斷崖式下滑走低。據Digitimes數據,2010年全球賣出了1100萬台電子閲讀器,2011年猛增到2282萬台,2012年卻劇降到982萬台。同時,IDC發佈的報告顯示,2010年全球平板電腦出貨量為1700萬台,中國佔據170萬台,平板電腦已大大超過了電子閲讀器系列產品的銷量。

“人們在圖書閲讀上投入的精力越來越少了,平板電腦、手機等新事物的功能和體驗更豐富,導致整個電子書閲讀器行業進入冬天。”一位硬件從業人員告訴《財經天下》週刊。劉迎建也説,iPad推出以後替代了5個東西--數碼相機、遊戲機、上網本、MP4和電子書。

後來在2011年的CES上,漢王也曾推出採用Android系統的平板電腦HPad,但聲量平平。2013年,Kindle進入中國,令漢王科技本就遭分食的電子書市場雪上加霜。那時,喊着“把書店放進口袋”的Kindle堅持正版原則,打通了硬件、內容版權與圖書渠道,以軟硬件閉環的閲讀生態,迅速吸引了一大批粉絲。中國也成為亞馬遜在全球Kindle設備銷售的第一大市場。2018年,Kindle在中國銷量達到百萬。

相應地,漢王科技的電紙書逐漸走向末路,2012年銷售額再次鋭減70.31%至0.69億元,2017年收入縮水到只剩約1千萬元,直至2018年徹底消失在營收構成的列表中。

被Kindle和蘋果吊打,昔日“電紙書老大”今何在?

(圖源/視覺中國)

在研究供應鏈管理的專家劉寶紅看來,除了iPad和智能手機等“外患”搶走了相當多的市場份額外,漢王科技的“內憂”,如產品線長,產品型號眾多,複雜度高等,進一步制約了企業的發展。

“雖然漢王建有電紙書商城,但一直沒有做成規模。而且產品型號複雜,給消費者帶來很大的混淆。”劉寶紅髮文表示,2012年他在訪問漢王科技的官網時發現,電紙書型號竟然有37種之多,自己在網站上花了十幾分鍾,還是不知道買什麼,最後只好放棄。

一方面產品缺乏差異化優勢,另一方面產品過於複雜,供應鏈成本降不下來,消費者付費決策時間長,這些都讓漢王逐漸掉隊。

上述硬件從業人員還認為,宣傳差也是漢王科技走下坡路的原因之一。“圈內人公認,漢王電子書的營銷水平不敢恭維,和步步高點讀機這些比,差遠了。既然是用電子墨水,完全可以用不傷眼作宣傳嘛,畢竟現代人都注重身體健康。漢王的其他產品像掃描翻譯筆更是沒多少人知道。”

更關鍵的是,漢王科技一系列的決策失誤讓其徹底在與Kindle和iPad的競爭中敗下陣來。

一位曾應聘過漢王科技的網友在社交媒體上描述,“2010年,我從博士畢業應聘漢王科技,主攻模式識別,包括人臉和車牌等。那時候還沒有商湯科技、科大訊飛等,但被人事一臉不屑地回絕。後來才知道,漢王科技壓根就沒人在意戰略規劃和策略。”

據公開報道,早年眼看電子書業務不行了,劉迎建依然表示不會退出賽道,他認為數字化閲讀代表着未來,只要堅持,一定會有好的收穫。“我們將以戰養戰,長期堅持。”

但這種堅持沒有帶來好結果,公司不光業績被電紙書拖累,股價也從昔日百元高峯一路下行,淪落成“十元股”。2012年12月初,漢王科技股價最低時跌至15元/股。如今多年過去,該公司的股價依然維持在兩位數,不足20元/股,遠低於發行價的1/2。

病急亂投醫

為了挽救公司經營,漢王科技沒少動心思。

在精簡不盈利產品的同時,漢王還通過出售子公司的方式令業績扭虧為盈。另外,該公司還多次發佈用閒置資金進行理財的公告,“有錢回購股票股份不香嗎?”在投資者看來,這從側面説明公司對自身成長性的不自信。

漢王科技更直觀的舉動是從不停下追風口的腳步。《財經天下》週刊發現,近些年,漢王科技頻繁增加新業務線,研發方向不斷轉變,但大多數都淺嘗輒止。其中包括2013年被列入年報的大數據與環境監測、2014年提出的加強設備與移動互聯網接軌、2016年自我定義的“智能汽車集成技術供應商”,以及2017年投資生物科技公司開展生命數據分析業務等。

具體來看,比如前些年霧霾嚴重時,漢王推出過漢王霾表,甲醛檢測儀,激光顆粒檢測模組,空氣質量檢測終端,新風淨化器等一系列產品,但整體銷售業績一般。

被Kindle和蘋果吊打,昔日“電紙書老大”今何在?

(圖源/視覺中國)

為了給公司拓展更多可能性,漢王科技特意設立了漢王啓創投資管理合夥企業,用於孵化經營風險較大、研發週期長、商業模式不夠清晰的項目,並任命劉迎建“90後”的兒子劉秋童作為執行事務合夥人。

“漢王希望通過多領域發展來帶動自己業績和市值的增長,有點病急亂投醫的意思。”程宇表示。就公司的主攻業務線問題,《財經天下》週刊詢問漢王科技,截至發稿未獲回覆。

當昔日風光不再,如今的漢王科技靠什麼活着呢?

2021年,漢王科技實現營業總收入16.13億元,歸母淨利潤5409.49萬元。公司的主營產品為筆智能交互(如數字繪畫、無紙化籤批產品、電容筆)、文本大數據與服務(如滿文古籍、藏文古籍、民國文獻、 醫學文獻等人文數字化業務)、AI 終端(如手寫電紙本、仿生撲翼飛行器)、人臉及生物特徵識別(人臉識別、掌紋識別、行為識別相關產品),佔比分別為68.06%、15.24%、10.02%和4.95%。

進入2022年,漢王科技第一季度總營收2.86億元,同比降低21.93%,淨利潤虧損了2253.88萬元,同比降低303.22%。

在2014年的一次採訪中,劉迎建向媒體談及自己夢想有很多,比如藍天夢、DNA檢測、無人運輸工具,彩色墨水、減肥用纖維素、家用遊戲投影儀等。但如何將這些夢轉化為能長期變現的真金白銀,劉迎建至今沒有給出答案。

更令投資者感到失望的是,在2022年半年報預虧的情況下,高管徐冬堅分別於6月31日和7月1日兩天,以集中競價的方式共減持18萬股,套現近250萬元。雪球網顯示,這已經是其2020年以來第八次減持操作。

與此同時,漢王科技2022年員工持股計劃已累計購入本公司股票40.08萬股,成交均價約為14.19元/股,法定鎖定期為12個月。有投資者直言:“大股東減持,員工持股,且持股不比二級市場買入價格低出多少,這叫什麼操作?把員工當冤種?”

作為國內馳名商標,漢王科技有多項自主知識產權,在人工智能、智能人機交互、大數據等領域積累了很多底層技術。目前,該公司融合OCR識別、NLP技術為司法、檔案館、醫療、人文等政府企事業單位提供數字化、智能化的產品與解決方案。此外,漢王科技董秘表示,希望通過以戰養戰、沿途下蛋的方式逐步積累相關技術併產品化。

有業界資深人士對《財經天下》週刊分析稱,從這些年漢王電紙書經歷的生死劫來看,這家公司似乎缺少一位得力的產品經理。但一家公司最大的產品經理往往是老闆本人。如何用手中的這些牌打好未來的仗,正在考驗着劉迎建和漢王科技一眾管理層的智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020 字。

轉載請註明: 被Kindle和蘋果吊打,昔日“電紙書老大”今何在?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