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韓等15國經濟抱團,莫迪卻拒絕加入,印度的出路在何方?

據界面新聞報道,RCEP的簽訂讓中日韓等15國經濟抱團,形成了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其對全球經濟格局帶來的影響都是巨大的,但作為亞洲的經濟大國,擁有巨大市場和發展潛力的印度卻並未出現,這無疑是錯失良機。各國領導人視頻連線慶祝協議簽訂,莫迪卻拒絕加入,那麼印度的出路究竟在何方?難不成還要進一步“閉關鎖國”?

中日韓等15國經濟抱團,莫迪卻拒絕加入,印度的出路在何方?

據瞭解,作為RCEP的創始國之一,長達八年的談判長跑,印度卻在一年前最以有“大問題未解決”為理由決定放棄,儘管各國在簽署協定時依然給了印度“觀察員”以及永久生效的“創始成員國”的身份和席位,但短期而言這或許是很難實現的。報道指出,對於印度來説,RCEP很可能印度在當前國際環境中融入全球化進程中的最後一次機會,一旦錯失良機,這個擁有13億人口和市場的新興國家極有可能因為其保護主義經濟而陷入發展的困境中。

中日韓等15國經濟抱團,莫迪卻拒絕加入,印度的出路在何方?

必須清楚的是,當今世界的經濟全球化發展已經是一個無法避免的大趨勢,而在這其中起到重大作用的地區已經轉移到了亞洲,美國保守勢力上台後顯然正在逐步放棄對全球經濟的領導,這加速了經濟向着擁有更多人口和更大市場的中國以及亞洲周邊地區彙集。因此可以説,有中國以及東盟十國在內的RCEP已經成為了全球未來經濟恢復和發展的中心,而印度與中國之間的經濟聯繫本就密切,理應是最適合參與其中的國家,但莫迪卻拒絕加入,對經濟抱團的十五國來説是個損失,但對印度來説損失卻更大。

中日韓等15國經濟抱團,莫迪卻拒絕加入,印度的出路在何方?

莫迪的想法在退出前已經相當明瞭,其聲稱RCEP對於解決印度的重要問題並沒有作用。這顯然指的就是在自由市場環境下印度本身製造業實力較弱,信息和軟件服務業也難以同各國競爭,加入RCEP只會使得印度本國薄弱的製造業遭受巨大沖擊。另外,由於在軍事上的過多投入,印度經濟負債累累,這些年很大程度上都在依靠增加進口商品關税來“過活”,自然就對RCEP國家間減免關税的協議表示抗拒。

中日韓等15國經濟抱團,莫迪卻拒絕加入,印度的出路在何方?

但從長期來看,印度的經濟問題實際上就是由目前這種拒絕開放並以保護本國製造業為主的想法造成的。對於印度這樣的人口大國而言,通過製造業來發展經濟按理講應該是有效的,但稍顯落後的工業發展程度以及長期發展導致的各種社會問題使得服務業佔據了印度主導產業的大頭,這進一步使得印度財富集中在上層,貧富差距在整個亞洲都是相當罕見的。

中日韓等15國經濟抱團,莫迪卻拒絕加入,印度的出路在何方?

因此,通過RCEP的加入來淘汰落後產能,藉助外部技術全面發展工業並提升製造業水平才是印度目前最需要的出路。煽動“民族主義”抵制進口、保護本國低端製造業,但卻無法創造實際的財富,這顯然是得不償失的行為。如果能夠面對來自地區經濟發展的巨大壓力,印度相關政策的轉變顯然也是必然的,這對印度靠着人口優勢拓寬經濟發展道路是相當有好處的。

不過很可惜的是,印度目前依然處在“想要佔有好處但卻什麼也不想丟失”的階段,經濟衝擊必然也會同時撼動宗教意義上的傳統制造業甚至是社會結構,然而這是發展道路上必須要 經歷的,如果印度錯失了這個機會,那麼其未來極有可能面臨因跟不上時代導致的更為嚴峻的經濟和社會問題。“後疫情時代”的十五國正在盡全力在恢復和發展的道路上行進,印度一旦落下了可能就追不上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60 字。

轉載請註明: 中日韓等15國經濟抱團,莫迪卻拒絕加入,印度的出路在何方?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