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婷
隨着公募基金集體披露年報,2020年券商分倉佣金排名浮出水面。數據顯示,2020年券商整體獲得分倉佣金的規模是139.27億元,相較2019年全行業77.03億元的規模,增幅達到80.8%。
馬太效應進一步加劇,且頭部公司有固化趨勢,分倉佣金收入排名前十的券商合計佔近五成市場份額,中信證券、長江證券、中信建投證券蟬聯前三,且分倉佣金均實現了同比80%以上的增幅。
分倉佣金收入排名前50的券商中,2020年有16家券商收入增幅超過100%,其中開源證券分倉佣金收入0.56億元同比增加28倍,收入增幅和排名提升均位居同業第一。
前十佔據半壁江山
分倉佣金總規模迅速壯大,各家券商尤其是頭部券商的分倉佣金收入也水漲船高。平常年份4、5億元的分倉佣金就可參與冠軍爭霸,但2020年4億元的分倉佣金擠不進行業前十,4.9億元才是前十名的敲門磚。
數據顯示共有12家券商所獲分倉佣金收入超4億元,排名前十的券商合計錄得63.63億元,市場份額佔比45.69%,頭部集聚效應十分明顯。在強者恆強的業態下,分倉佣金收入前50名的券商合計錄得132.61億元,佔比超過95%,也就是説,其餘賣方研究機構(含內資券商、外資券商及其他機構)共享不足5%的分倉佣金。
具體來看,中信證券以10.36億元的分倉佣金高居第一,長江證券以7.41億元蟬聯第二,中信建投證券、廣發證券、招商證券的分倉佣金規模均超6億元,躋身前五(數據均為單家公司口徑)。
中信證券已連續兩年穩居分倉佣金第一名,在合併口徑下,中信證券(含中信證券(山東)、中信證券華南等)2020年分倉佣金收入約為10.6億元。該券商在2020年年報中表示,當年度公司境內外研究力量加速融合,研究服務實施雲上升級,A股及海外上市公司研究覆蓋持續增加;此外,研究綜合服務與業務協同相結合,為政府決策和中信集團發展提供多類課題服務。
作為2019年賣方研究的“黑馬”,中信建投證券2020年守住了前三的位置。該券商在年報中表示,2020年公司加強針對性的研究策劃和跨行業研究互動,截至報告期末,公司涵蓋34個研究領域,報告期內共完成各類研究報告5077篇。
開源證券收入增28倍
以分倉佣金收入排名前50的券商為樣本,就各家券商的同比增幅來看,有16家券商分倉佣金收入增幅超過100%。其中,開源證券2020年斬獲的分倉佣金較上一年度增加28倍,實際獲取佣金規模為5624.19萬元,行業排名從2019年的百名開外提升65位至2020年的第41位,收入增幅和排名升幅均居同業第一。
此外,2020年華西證券錄得分倉佣金收入2.2億元,同比增幅954.59%,行業排名提升22位至第23名;信達證券獲得分倉佣金8994.33萬元,同比增幅454.89%;浙商證券、國海證券、第一創業證券分倉佣金收入同比增幅均超150%。這些券商獲得的分倉佣金絕對規模雖然不大,但進步非常明顯,行業排名提升均超10位。
相比中小券商因基數小而呈現出來的收入大幅提升,大型券商的收入增幅顯得更加不易。興業證券2020年獲得分倉佣金收入5.2億元,同比增幅110.70%,收入排名從2019年的12名提升至2020年的第8名;廣發證券2020年實現分倉佣金6.62億元,同比增幅103.29%,行業排名第4,較上一年度前進1名。值得提及的是,分倉佣金排名前五的券商收入增幅均接近100%。
2家券商分倉佣金下滑
2020年分倉佣金排名前50的券商中,有21家券商排名提升,有4家券商名次保持穩定,25家券商則排名下滑。
不過,只有2家券商2020年分倉佣金同比減少。川財證券2020年實現3190.82萬元的分倉佣金收入,同比下滑30.88%,全行業排名47位,較2019年下滑11位;新時代證券2020年實現3850.32萬元的分倉佣金收入,同比下滑15%,可能是受公司被託管而影響研究業務展業以及行業品牌度。
分倉佣金排名前20名的券商中,光大證券2020年實現4.52億元的規模,同比增幅44.37%,但這個增幅小於可比同業的收入增幅,該券商2020年分倉佣金排名從2019年的第7名下滑至第12名,排名下降5個名次。
頭部券商中,國泰君安、海通證券、招商證券的分倉佣金收入均實現了六成以上增幅,但分倉佣金排名均下滑1位。另外,中信建投證券、中信證券、長江證券、國金證券等4家券商的分倉佣金排名保持不變,但各家券商的分倉佣金都實現了不小增幅。
在新的歷史機遇期,賣方研究下一步該如何走?中信證券表示,2021年公司研究業務將以價值量為導向,做客户驅動型和業務驅動型的研究服務。研究領域方面,除了繼續增加海內外上市公司研究覆蓋外,進一步強化產業研究、深度研究和上市公司經營戰略研究。
中信建投證券表示,2021年公司研究業務將進一步加強國際化、金融科技化和專業深度化三大核心方向的工作。公司將根據後疫情時期的市場特點,繼續提高數字化服務與管理水平,加強產業鏈的協同研究,大力加強海外服務,探索國際業務創收模式。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