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萬靜
3月3日,對於喧囂一時的“菜籃子”社區團購市場爭奪大戰,市場監管總局果斷出手,對外公佈了5家社區團購企業不正當價格行為的行政處罰決定,對橙心優選(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橙心優選)、上海禹璨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多多買菜)、北京十薈科技有限公司(十薈團)等4家社區團購企業,分別處以150萬元罰款的行政處罰;對武漢七種美味科技有限公司(食享會)處以50萬元罰款的行政處罰。據瞭解,此次罰款都是在相關處罰措施範圍內的頂格處罰。
這5家社區團購企業為何被市場監管總局處罰?被頂格處罰又是基於什麼考慮?在加強社區團購監管方面,市場監管總局下一步有什麼計劃?圍繞這些問題,《法治日報》記者近日對市場監管總局相關負責人進行了採訪。
違法實行鉅額補貼
拉攏顧客搶佔市場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生活節奏。防疫的現實要求,使得消費者不得不減少外出購物而選擇網購。隨即,線上零售業態爆發,社區團購迎來了重要的發展機遇。
在社區團購的戰場上,各大電商巨頭分別採用鉅額補貼的方式拉攏顧客,價格戰趨於白熱化。
在市場監管總局披露的案件基本情況中,通過鉅額補貼,以低於進貨成本銷售商品的低價傾銷行為,是上述被處罰企業的主要行為。橙心優選(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上海禹璨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等4家社區團購企業為搶佔市場,利用資金優勢,採取直降、發放優惠券等形式補貼,致使大量商品銷售價格低於進貨成本。如計入運營、倉儲、物流等成本,實際銷售收入遠低於商品成本。“這些行為擾亂了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損害了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違反了價格法第十四條的有關規定,構成了低價傾銷行為。”市場監管總局相關負責人説。
被處罰企業第二個違法行為表現為利用價格欺詐手段誘騙消費者進行交易。橙心優選(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上海禹璨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在銷售商品時利用標示虛假的原價、折扣,謊稱降價等方式誘騙消費者購買;未明確標明價格比較劃線價含義等價格違法行為。
“這些都屬於《禁止價格欺詐行為的規定》第七條和《規範促銷行為暫行規定》第二十一條所指的行為,違反價格法第十四條的有關規定,構成了價格欺詐行為。從調查情況來看,5起案件違法事實非常清楚。在調查過程中,我們依法提取有關價格行為的商品頁面、相關財務數據及服務協議等資料,對相關資料進行認真梳理分析,對補貼金額進行反覆核算,同時還根據案件具體情況徵求了相關方意見。調查顯示,5家企業構成不正當價格行為事實清楚、證據確鑿。”上述負責人説。
為此,市場監管總局決定依法對橙心優選(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上海禹璨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低價傾銷、價格欺詐行為,共計處以罰款650萬元。
開出頂格處罰罰單
震懾資本無序擴張
此次5家企業被處罰的最大“亮點”就是頂格處罰。據市場監管總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處罰主要考慮了三個方面的情況:第一,違法行為對正常市場競爭秩序影響比較大。上述企業低於成本銷售商品,補貼範圍廣、頻次多、金額大,業務量呈現爆發式增長,對農貿市場、集貿場所和小商販的正常經營活動衝擊較大。
第二,違法行為的社會危害後果比較嚴重。上述幾家企業在行業內影響力較大,擁有龐大的用户量和巨大的市場影響力,其違法行為造成的影響被互聯網的規模效應、網絡效應迅速放大,覆蓋面廣、危害後果較為嚴重。
第三,違法行為情節比較惡劣。市場監管總局規範社區團購秩序行政指導會後,上述企業補貼金額雖然有所降低,但依然沒有全面整改。因此市場監管總局決定依法在法律規定範圍內予以頂格罰款,希望達到查處一批案件、規範一個行業、淨化一個領域的目的。
近年來,互聯網經濟在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顯著提升,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在應對疫情衝擊、提升購物體驗、改善供應鏈結構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隨之而來的是社區團購行業的大爆發。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有上百家涉及社區團購、社區生鮮相關業務的企業,在盈利模式尚不明晰的當下,社區團購依舊獲得着眾多資本加持。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19年超市百強》榜單顯示,社區拼團、網上直播等數字化營銷手段已被諸多超市企業導入。其中,近六成的百強企業開展拼團業務,銷售佔比約為1%。
但隨着各大互聯網平台企業大舉進入社區團購市場,秩序不規範、操作不合法等問題也日益顯現,引起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特別是在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明確了2021年經濟工作中的八項重點任務,其中“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內容引發各界關注。
近期,市場監管部門也高度重視社區團購行業的規範運營。2020年12月,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商務部召開規範社區團購秩序行政指導會中提出“九不得”:即不得濫用自主定價權進行惡性價格競爭、不得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不得虛假宣傳及商業詆譭、不得大數據“殺熟”、不得利用技術手段損害競爭秩序、不得非法收集消費者個人信息、不得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等方面。
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專家諮詢組成員、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王先林認為,平台企業的經營及其涉足的類金融等業務必須在審慎監管前提下進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是對近年來資本利用技術優勢和監管不足等無序擴張的整頓和規範。資本天然是逐利的,本身並沒有好壞之分。正常有序的資本擴張有利於科技創新活動的推進,如果資本無序擴張導致壟斷的出現,將破壞市場公平競爭環境,削弱創新活力。為此,對上述5家社區團購企業進行處罰,採取有力措施加強社區團購市場監管,及時回應社會關切,以頂格處罰形式規範企業行為,是市場監管總局堅決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的必然之舉。
保障商品價格穩定
防止市場無序競爭
社區團購何以如此吸引資本注入?據瞭解,社區團購的業務邏輯其實並不複雜,簡單來説,就是“預售+自提”,主要品類是生鮮和日用品。平台提供貨源、供應鏈、技術、品牌、營銷等支持,“團長”利用在線下真實社區的影響力組織團購。
與傳統式電商相比,社區團購會節省銷售者大量的資源。產品預售制、節省物流和倉儲的成本……這種模式的優勢是明顯的,它解決了當下互聯網最大的兩個焦慮點——“便宜的流量”和“最後一公里”。更主要的是,這片領域的市場非常廣大,社區團購提供的產品和服務以“米袋子”“菜籃子”為主,是老百姓日常生活離不開的必需品。
保證基本民生商品價格穩定,避免引發經濟社會動盪,是監管部門的“重中之重”。採訪中,市場監管總局相關負責人深入分析了社區團購種種不正當價格行為及惡性競爭帶來的隱患:
首先,採用不正當手段擠壓線下社區經濟市場,容易造成秩序混亂,影響社會穩定。互聯網平台企業利用資金、流量優勢進軍“社區團購”,以低於成本的價格爭奪市場,會給小商販、社區便利店等線下社區經濟模式造成衝擊,帶來明顯負效應。
其次,大型互聯網平台企業存在“燒錢搶市場、壟斷後提價”的不正當競爭傾向,容易損害消費者權益。短期看,相關企業競爭前期實行“補貼”策略時消費者確實能以較低價格獲得短期實惠。但佔領市場後,相關企業很可能大幅抬高價格獲取高額壟斷利潤,嚴重損害消費者利益。
最後,不正當價格行為擾亂市場價格秩序。社區團購平台普遍存在鉅額補貼、低於成本價銷售商品,以及部分社區團購平台採用價格欺詐手段誘騙消費者等問題。上述行為嚴重侵害其他經營者的正當利益和消費者合法權益,損害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破壞正常的市場價格秩序。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提交了數字經濟治理方面的建議。他認為,傳統產業在數字化升級過程中,會帶來價值鏈重組,一旦失控,可能導致資本與新商業模式對原有業態的從業者造成衝擊。互聯網企業尤其是平台企業,應該秉持科技向善的理念,踐行技術倫理規則,將發展置於安全底線之上;強化商業倫理規則,將創新置於有效監管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