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市場紅週刊
隋田力“專網通信貿易網”事件仍在發酵,有多家公司在近日公告稱,因踩中“隋田力圈套”而出現了大額應收款逾期,計提壞賬而導致業績大降或鉅虧。除了這些已公告的公司,目前市場還有764家應收賬款佔營業收入比重超過50%的公司同樣存在爆雷風險,尤其是軍工、通信類公司最為明顯。
隋田力“專網通信貿易網”事件仍在不斷髮酵,目前已有10餘家上市公司公告“中招”,預期這一“雷點”還會隨着上市公司中報的披露而陸續顯現。雖然騙局至今仍迷霧重重,但由此引出的大額應收賬款逾期風險卻是資本市場需要時刻警惕的。
應收賬款是企業營收變動的先行指標,在近年出現“爆雷”的上市公司中,風險都或多或少地在應收款項目中有一定體現。就A股公司最新財務數據進行分析,可發現存在應收賬款逾期風險的公司並非少數,除了已踩中“隋田力圈套”的公司,應收賬款佔營業收入比例過高的公司同樣是如履薄冰,即使此次沒有踩中“隋田力圈套”,也可能在下一秒就曝出了踩中“張田力、王田力的圈套”。
*ST華訊、康隆達陷身“隋田力騙局”
近日,“隋田力”這個此前並不被大家所熟知的名字刷爆了財經圈,其編織的“專網通信貿易網”所佈下的眾多上市公司財務“雷點”陸續被“引爆”,且這一事件目前還在發酵中,“引爆面積”預期仍在擴張,譬如*ST華訊和康隆達就在本週公告了自己不幸中招之事。
8月5日,*ST華訊發佈的“關於對深圳證券交易所關注函回覆的公告”中披露了“對上海星地通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上海星地通’)預付款”以及“對富申實業公司應收賬款”的兩個問題。其中上海星地通是隋田力的控制企業,富申實業則是此次“專網通信貿易網”中拖欠上市公司貸款較多的一個下游客户。上海星地通2015年~2020年均為*ST華訊的第一大預付款對象,隨着上海星地通被陸續曝出疑似拖欠多家上市公司合同款,*ST華訊子公司南京華訊方舟通信設備有限公司(下稱南京華訊)2020年對上海星地通有一筆8885.4萬元的預付款違約事件引起了深交所的關注。
*ST華訊在8月5日的回覆公告中表示,子公司南京華訊對上海星地通在2019年4月及2020年4月共有4筆採購訂單,南京華訊累計預付金額1.25億元,在上述採購訂單的執行過程中,南京華訊發現上海星地通未按指令按時採購,違反了合同相關約定;同時南京華訊考慮自身資金情況及該採購對應的型號產品於2020年定型到期,因此南京華訊於2020年四季度開始與上海星地通協商取消上述4筆採購訂單。今年6月,南京華訊正式向上海星地通發函取消上述4筆採購訂單或合同,財務根據上述通知函將對上海星地通的預付款轉為其他應收款核算,並按賬齡計提壞賬準備。截至8月5日,*ST華訊已收回上述預付款中的0.42億元,還有0.83億元預付款尚未收回。
8月2日,康隆達也發佈公告稱,子公司易恆網際經營的電子通信設備業務存在部分合同執行異常的情況,涉及的款項最壞可能會對公司的歸母淨利潤造成損失金額3.02億元,超過公司過去四年的淨利潤之和,佔公司最近一年經審計淨資產的27.53%。此次康隆達的“爆雷”,隋田力再次被牽涉其中。易恆網際與客户航天神禾簽訂了系列合同,據天眼查顯示,航天神禾的實際控制人正是隋田力。
通過梳理不難發現,近兩個多月有多家上市公司牽涉進了“專網通信業務”爆雷事件,基本上都是上市公司僅向客户收取了10%的預付款,產品驗收合格後才收取剩餘90%貨款。但同時,上市公司以墊款的方式向上遊供應商支付100%貨款以保證產品正常產出。經統計,從5月30日上海電氣“首雷炸響”,到本週最新加入名單的*ST華訊、康隆達,已先後有10家公司公告“專網通信業務”出現風險,其中包括了宏達新材、中天科技、凱樂科技、瑞斯康達、匯鴻集團、中利集團、國瑞科技。事實上,若根據相關媒體的調查報道來看,自2014年起,牽涉其中的上市公司至少已有16家,除了已經發布公告的公司,還有飛利信、合眾思壯、亨通光電、浙大網新、ST新梅5家A股公司,以及寧通信B一家B股公司。
儘管風險出現後,相關上市公司皆表示,已經起訴或將起訴相關違約方以討回款項,但從上市公司公告的措辭表達來看,這些風險很有可能全額損失,能夠討回欠款的前景並不樂觀。一旦欠款全部成為壞賬,依據目前10家公司發佈的公告情況保守計算,總金額合計高達約244億元。
“爆雷”公司應收款早有風險跡象
身為此次“連環爆雷案”的幕後操盤者,隋田力此前並未在公眾面前現過身。目前,其所涉案件正在被公安機關偵查之中。“專網通信業務”究竟是何業務?背後還隱藏着哪些不為人知的交易?百億資金流向了何方?有更多迷局尚待揭曉。
不過,此次“隋田力專網通信業務騙局”的結果雖然尚未完全查清,但由此引出的應收賬款風險問題則需要市場高度警惕。在行業競爭愈發激烈下,不少公司為獲得更多的訂單,往往會放寬自己的信用政策,接受客户以低預付款方式來提升自己銷售額。雖然這種銷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公司的營收規模,但事實上卻沒有多少現金能夠入賬的,只是賬面上的數字,而風險卻是在不斷積累中,譬如因客户的資金佔用會導致資金週轉壓力大增,一旦出現客户欠款逾期,則會有一定金額的壞賬計提,直接影響到當期淨利潤規模。
《紅週刊》記者通過Wind數據對A股最近一個完整年度的財務數據進行統計,發現2020年A股公司的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未考慮應收款融資)合計規模高達6.2萬億元,不僅遠遠超過了全部A股3.94萬億元的歸母淨利潤額,且佔全部A股公司52.89萬億元營業收入的11.72%。
應收賬款向來是公司營收變動的先行指標,在近年爆雷的上市公司中,應收賬款項目上其實早已出現風險跡象。例如2019年遭交易所問詢的*ST飛馬,2018年底公司預付款項、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合計金額為104.45億元,佔當年公司營業收入比重的25.45%,佔公司總資產比重的62.72%,當時公司公告的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壞賬準備計提合計金額為18.13億元,最終年度資產減值了20.88億元。
此外,曾經的大白馬股康得新,其爆雷前同樣存在應收賬款提前預警問題。公司2018年度的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為20.91億元,而當年的營業收入才27.25億元,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佔營業收入的比重高達76.73%。爆雷後,公司賬上的122億元存款歸零。
國防軍工為應收賬款佔營收比重最高的板塊
那麼,哪類行業容易出現高應收賬款現象呢?
按行業分類,2020年度,建築裝飾的1.24萬億元應收款項排在了28個行業的首位,這是全部大類行業中惟一應收金額超過萬億元的。應收金額排在第二位的是電子行業,年底的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合計金額達6651.39億元。不過,若從應收賬款佔營業收入的比重來看,建築裝飾類公司整體排名並非最高,19.1%的比重僅僅排在行業排名第10位,而應收總金額只有1551.99億元的國防軍工板塊,應收款項佔整個行業4138.45億元營業收入的比重卻達到了37.5%,高居首位。此外,機械設備、電氣設備兩大行業應收賬款佔營業收入的比重也相對較高,均超過了30%。
在個股上,2020年底兩市有137家非金融公司的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合計金額佔營業收入的比重超過了100%,764家公司佔比超過了50%。如此情況説明,不在少數的公司資金面還是相當緊張的,畢竟應收賬款佔營業收入比重過高,説明企業是有很多收入只是賬面數字,並未帶來多少現金入賬,進而也暴露出企業在產業鏈中話語權較低。
進一步對764家應收賬款佔營業收入比重偏高的公司進行行業分析,可以發現28個大類行業中有25個行業被涉及。如果從行業中涉及公司家數的絕對值來看,機械設備板塊的公司數量最多,行業內共有128家公司的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佔營業收入的比重超過了50%,緊隨其後的是計算機行業,符合條件的也有91家公司。與此同時,電氣設備、建築裝飾、國防軍工、公用事業4個行業內應收賬款佔營收比重偏高的公司也均超過了50家。
當然,如果從涉及公司佔行業內全部公司的比重統計,身為A股市場標的公司最多的行業,機械設備行業內應收賬款佔營收比重偏高的公司佔比其實只有28.19%,而相比之下,國防軍工行業內高應收賬款佔營收比重高的個股比重要明顯高得多,55家符合條件的公司佔行業內全部公司比重的61.8%。此外,建築裝飾、通信、電氣設備、計算機4個行業應收賬款佔營收比重偏高的公司佔行業公司家數的比重也均在30%以上。
若我們從應收賬款的週轉天數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國防軍工成為大類行業中週轉天數最長的行業,2020年達到了106.59天。而週轉天數超過100天的還有電氣設備和機械設備行業,分別為104.79天和104.02天。與之表現相反的是鋼鐵和食品飲料板塊,前者應收賬款週轉天數僅有8.24天,而後者為9.98天。
應收賬款週轉天數反映了企業的平均回款速度,居高不下的週轉天數基本反映出這些企業是存在很大的回款風險的,看上去很好營收和淨利潤背後一旦存在大量未收回的應收款,而這些應收款又未能按期收回,則大額計提壞賬準備對當期的利潤會帶來明顯的負面衝擊。
曉程科技應收賬款週轉率、存貨週轉率行業墊底
目前來看,新能源發電公司*ST科林的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佔公司營業收入的比重在A股公司中最高,其2020年4.33億元的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是同期826.72萬元營業收入的53倍左右。進一步觀察,應收賬款佔營收比重高的個股前8位均來自*ST板塊。
除了已經被風險警示的績差公司,集成電路股曉程科技2020年的應收賬款佔營業收入的比重也是明顯偏高的。財報顯示,公司當期的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合計金額為5.57億元,而同期公司的營業收入卻只有1.85億元,應收賬款佔營收的比重高達301.36%。
翻看公司2020年的基本財務指標,報告期內歸母淨利潤虧損了9894.12萬元。即使今年首季實現盈利且大幅增長,增長的原因也主要是上年首季度公司業績是以虧損收官,同期可比基數偏低導致。對於公司2020年的虧損原因,曉程科技給出的解釋是,公司主要貨款系以美元計價,報告期內由於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變動導致了匯兑損失增加。同時,公司對資產進行了減值測試分析,境外子公司降損項目存在減值跡象,基於財務謹慎原則,公司計提了信用及資產減值損失。另外,因收到南非Emfuleni市項目訴訟賠償款,報告期內公司的非經常性損益也對利潤造成了7200萬元的影響。
通過觀察還能看到,2020年度,曉程科技的應收賬款週轉天數高達1254.79天,排在A股集成電路板塊公司的最末位,僅隨在其後的歐比特,同期的應收賬款週轉天數為274.47天,較曉程科技少了980天。相較之下,同為集成電路行業的全志科技,其應收賬款週轉天數僅為8.11天。與此同時,曉程科技2020年底的存貨週轉率也同樣跌至了行業谷底,只有1.14次/年。如此情況反映出,其應收賬款基本上是無法按時收回的,而大量商品的進一步積壓也提升了公司資金週轉壓力,一旦出現滯銷,則出現壞賬的風險明顯提升。
藍盾股份2020年應收款再次激增
緊跟曉程科技之後,計算機IT服務公司藍盾股份2020年底的應收票據及營收賬款佔公司營業收入的比重也達到了293.91%。數據顯示,2020年公司的應收賬款及應收票據金額為30.73億元,但營業收入卻只有10.46億元。
近日,曾經的“智慧安全領導者”藍盾科技債務逾期未償還金額超20億元,申請破產清算,且有可能被實施退市風險的消息引起市場熱議。對此,公司表示正在積極與相關債權人、法院進行溝通,將盡快與債權人達成和解以撤回申請。同時聲明目前公司仍在正常生產經營,不具備破產清算的法定情形,公司也未觸及規則載明的相關退市指標。
資料顯示,藍盾股份於2012年登陸A股市場,公司專注於網絡信息安全領域。2012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45億元,淨利潤5809.08萬元;2013年營業收入增至3.95億元,但淨利潤僅為3196.33萬元,同比下降44.98%,扣非後淨利潤更是下滑至1274.34萬元,同比暴跌了73.91%。面對增收不增利的局面,2014年11月,藍盾股份收購了華煒科技100%股權,交易價格為3.90億元;2015年7月又耗資11億元收購了中經匯通、匯通寶100%股權,前者是國內領先的電子商務服務平台運營商,後者主要從事提供基於預付卡發行與受理的第三方支付業務。緊接着,2016年藍盾股份又作價5.82億元收購了滿泰科技60%股權,溢價率高達949.67%……在業績承諾期內,這三次收購的標的均精準兑現了業績承諾,而基於此,2015年~2017年藍盾股份的業績持續實現了快速增長,營業收入從2014年的5.25億元增至2017年的22.16億元,歸母淨利潤從3530萬元增至4.14億元。
然而就在標的公司業績承諾期完成後就立馬業績變臉,2019年形成了超過13億元的資產減值情況。其中,2019年公司計提商譽減值超11億元,導致當年公司歸母淨利潤鉅虧9.37億元。與此同時,伴隨着公司經營業績的快速增長,公司應收賬款也同樣快速增長,2014年底公司的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額還只有3.03元,2019年底已增至29.52億元,而正是受此影響,2020年公司歸母淨利潤又虧損了10.93億元,虧損的背後主要系受流動性資金不足引發債務風險、子公司中經電商業務開展受限造成業績下滑,以及公司計提應收賬款壞賬、商譽減值等導致淨利潤出現鉅虧。
進入2021年,公司債務危機仍未解除。根據6月初的年報問詢函回函顯示,截至回函日,公司累計債務逾期未償還金額約為20.26億元。與此同時,今年一季度末的最新數據顯示,公司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額也依然高達30.54億元。而因經營流動資金緊張,公司及其子公司未能按期償還到期債務,目前公司部分銀行賬户、資產已被法院凍結/查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