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一個人要想成事,需要從“6個方面”努力
成就大事的人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有基礎的富N代,這類人靠着父母或者祖上的積累,擁有着普通人難以比擬的資源,可謂青雲直上,如王思聰。
另一類人是靠着自己的努力和機遇,從白手起家,一點一點積累而成,如洛克菲勒、稻盛和夫。
這兩種人最值得敬佩和學習的當屬第二種,努力是成功的基礎,但如果沒有正確的努力方法,即使付出再多那也不過是徒勞。
稻盛和夫多次在公共場合説到:“卓越是99%的汗水加1%的創新。
而關於努力這個事,他在《活法》中提出了六個方向。
最近我再一次回顧了,收錄了稻盛和夫經營智慧的書《活法》,洞悉了書中關於努力的奧秘,我對此進行了歸納總結,在此分享給你!
一個人要想成事,需要從“6個方面”努力
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
努力是一個虛詞,而且是一個不可量化的詞,曾經有一個非常火的“一萬小時”理論,講的是任何一個件事,只要持續不斷地做一萬小時,就一定能成為這方面的專家。
這個理論咋一聽,特別有道理,但仔細推敲卻發現它是毒雞湯。
所以努力,並不是簡單的重複,而是要經過刻意練習的,將一個簡單的動作重複1000次、一萬次。正如國家體育隊一樣,乒乓球運動員的刻意訓練何止一萬小時呢?
所以稻盛和夫在提出努力時,刻意強調:努力鑽研比誰都刻苦,而且鍥而不捨,持續不斷,精益求精。有閒工夫發牢騷不如前進一步,哪怕只有一寸努力向上提升。
所以努力,並不是天天都去做這件事,而是鑽研、持續不斷、精準求精,這才是努力的本質,有目的的努力,而不是盲目的喊口號。
謙虛戒驕
這個觀點相信大家都特別能理解,中國古語説:“滿招損、謙受益”。只有保持謙虛、戒掉浮躁,才可能沉下心來,靜靜地做一件事。
第一點提到的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重視的是方法,而“謙虛戒驕”重視的則是心態,好的心態是基本前提。
稻盛和夫所説的反省並不是單純地反省自己今天的行為,還有另一層意思,那就是反饋。
所謂反饋,其實就是對自己努力的結果的一個點檢,如同減肥一樣,家裏一定要放一個稱,每天稱一稱,看看是胖了還是瘦了,為什麼胖,為什麼瘦,是吃過量了,還是運動不足等等。
每天檢點自己的思想和行為、狀態,是不是自私自利,有沒有悲切的舉止,自我反省有錯即改。
活着就要感謝
京瓷集團的核心理念是“敬天愛人”。
人與人之間要有感恩之人,活着就已經是幸福,滴水之恩也不忘相報。
一起入職的同學都陸陸續續辭職走了,稻盛和夫也通過了徵兵考試,結果在向家裏要户口本時,卻遭到了哥哥的強烈訓斥,大罵他是忘恩負義的人。
因為沒能拿到户口本,他只能留在松風工業繼續工作,而這一次哥哥的訓斥反而罵醒了他,讓他沉下心來努力,最終在他的帶領下京瓷集團成了世界500強企業。
活着就要感謝,在自己需要幫助的時候,別人伸了一次手,在自己有能力的時候,就應該盡最大的力去回報。
積善行,思利他
稻盛和夫這句話的意思是:積善之家有餘慶,利善利他。言行之間留意關愛別人,行善積德有好報。
世界上總會有許多巧合的事,在上班路上幫助了一個過街老人,而這個老人正好是上司的父親;
善意的舉動可能不會在當時見到效果,但積累下的行為,卻能形成循環,讓每一個受益者都將這份善意進行傳播。
不要有感性的煩惱
無論是工作中,還是生活中,總是會有抱怨、焦慮、憂愁、煩躁的情緒,而且很容易被這種情緒左右,影響自己的言行。
本來,當天是約了客户來籤合同的,沒想到客户早到了半小時,而我這個瘋狂砸鼠標的動作讓他認為我是一個浮躁的人,最終合同也沒簽成,獎勵沒拿到,上司也因為我的跑單對我印象極差。
不要老是憤憤不平,不要讓憂愁支配自己的情緒,不要煩惱焦躁。
世界上的成功人士,都有兩個共同的特點:
第一:足夠努力,而且他們都有一套自己的努力方法;
第二:都是修身大師,能夠控制自己的心性。
一:努力要有方法,要持續不斷,要精益求精,要有鑽研精神。
二:要修心,強化自己的內心,做一個善良、感恩、控制自己情緒的人。
果然成功大師,都是內外兼修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