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自力更生不是防禦策略,是中國的終極目標

面對一個日益敵意的世界,中國目光轉向國內。在其最新的五年規劃——10月29日公佈的經濟發展藍圖中,核心是一個毛澤東時代的口號“自力更生”。

例如,中國將不再依賴進口技術,而是全力以赴自己生產開發技術,同時尋求國內消費來推動增長。在為期4天的中共最高領導層會議結束時,發佈的公報説“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有人會把這種路線理解為中國滑向閉關自守——一個把自己與世界隔絕開來、獨自行動的中國。這樣理解“自力更生”就錯了。

“自力更生”不等於自給自足。它甚至可能意味着更多而非更少的開放。要想自力更生,中國必須提升本國科技能力。這意味着加強與西方科技公司的合作。這些公司控制着中國自力更生所需的許多核心技術,包括先進半導體。

這就是為什麼中國允許特斯拉在上海建一個超級工廠。這也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北京沒有對美國公司進行報復,即使特朗普政府試圖癱瘓(中國科技雄心的化身)華為,封禁TikTok,以及破壞螞蟻集團的上市。

奇怪的是,中國“自力更生”的動力最終可能鼓勵的正是西方多年來一直要求的改革。如果中國真要促進國內消費,就必須將國家財富向家庭重新分配。中國領導層還必須建立一個更具創新性的金融體系,以提高儲蓄回報率。而這將需要美國的專門技術。實際上,中國現在正向美國資產管理公司敞開大門。而中國越是改善經濟基本面,外資就越是滾滾而來。中國在疫情肆虐的全球經濟中正顯得越來越有吸引力。

2020年“自力更生”的含義,不等於中國退回到孤立狀態。相反,它表明中國領導層正深溝固壘,準備與那些“外國敵對勢力”的長期鬥爭。

數千億美元商品的關税依然存在,白宮實施的日益嚴密的科技封鎖威脅着北京的工業龍頭企業。那些領導中國經濟的思維冷靜的現實主義者,也不指望拜登如若當選情況會得到任何緩解。

1978年鄧小平推動的經濟開放,最主要的是要讓中國強大和獨立起來。自力更生對中國來説,遠不止是一種防禦性的策略,它就是終極目標。(作者安德魯·布朗,陳俊安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16 字。

轉載請註明: 美媒:自力更生不是防禦策略,是中國的終極目標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