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中長期結構性牛市是大概率事件,但中間依舊會面臨諸多擾動和波折。
5月20日,A股三大股指震盪走弱,午後跌幅拉大,最後集體收跌。上證指數下跌0.51%,收報2883.74點;深證成指下跌0.94%,收報10948.48點;創業板指下跌1.21%,收報2118.12點。個股、板塊收跌居多,科技股波動較大,今日領跌。市場情緒較為謹慎,兩市成交額不足7000億元。
全國兩會召開在即,A股市場是否會迎來“兩會行情”?A股結構性牛市是否會到來?下半年哪些板塊值得關注?對此,財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專訪時進行了深入分析。
01
“兩會行情”值得期待
《國際金融報》:今年A股是否會有“兩會行情”?
伍超明:兩會政策“紅包雨”來襲,預計對A股行情短期會有一個提振作用。
一方面,為對沖疫情影響,今年財政刺激力度將前所未有,兩會對赤字率、抗疫特別國債等財政刺激規模會有一個明確指引,有利於提振市場信心,改善風險偏好。由於海外疫情持續蔓延導致國內產業鏈、外資、外貿均面臨嚴峻挑戰,對財政刺激規模,市場有較高期待。
另一方面,今年以來資本市場改革明顯提速,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大力發展股票市場是改革要點,兩會期間相關的政策部署值得期待,對市場的資金面和基本面也會形成實質利好。此外,歷年兩會召開前和召開後的一段時間內,A股往往漲多跌少,“兩會行情”整體值得期待。
0 2
資本市場改革提振A股
《國際金融報》:總體來看,疫情下的中國資本市場走勢表明了什麼?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加速推進,對A股將有何利好?
伍超明:疫情下中國資本市場走勢反映出以下三個問題:
一是A股韌性要強於海外資本市場。如截至5月19日,年內海外主要經濟體股指均下跌較多,而A股創業板指逆勢收漲近20%。這一方面源於國內受疫情影響相對較小,經濟重啓恢復時間早於其他國家,基本面韌性更足;另一方面與A股本身估值偏低,價值窪地優勢明顯,海外資金加快流入A股密切相關。
二是市場資金更偏好高確定性、穩健品種,避險意願較濃。如年內A股漲幅靠前的板塊有兩類,一類是以醫藥生物、農林牧漁、食品飲料為代表的必需消費品,具備業績穩健特徵;另一類是計算機和電子等科技板塊,與國家重點支持的新基建大方向相契合,業績確定性也較高。
三是全球股市高度聯動,海外資本流動對A股的影響不容小覷。年內全球主要股市漲跌幅雖有所區別,但3月以來的走勢較為一致,即經歷了短期的恐慌性殺跌和持續近2個月的反彈。這背後反映出全球資本流動對各國股市的影響均不容忽視,美元流動性緊缺對A股的衝擊仍應當高度警惕。
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對A股有兩方面的提振作用:
一是為市場帶來增量資金。無論是放鬆外資參與A股市場限制,還是放寬國內A股投融資門檻和要求,均有利於吸引更多資金進入,推高市場整體水位。
二是打開股票市場中長期增長空間,提振市場信心。與海外發達國家相比,國內股權融資比重偏低,增長空間巨大,近期國內資本市場改革開放明顯提速,要點直指大力發展股票市場,表明A股增長空間已被打開,未來長期向好趨勢值得期待。
0 3
A股結構性行情將強化
《國際金融報》:從當前市場利好面和風險點來看,比如再融資鬆綁等制度改革利好,疫情導致經濟下行、中美關係不明朗等風險,A股後市是否將迎來結構性牛市?註冊制改革推廣對A股結構化行情有何影響?
伍超明:A股中長期結構性牛市是大概率事件,但中間依舊會面臨諸多擾動和波折。
一是流動性極度寬鬆,疊加國內實體經濟復甦偏慢、“房住不炒”定位下,資金更多流向股市值得期待,一些中長期具有較廣賽道、業績確定性較高的板塊或公司將脱穎而出;
二是全球疫情持續蔓延,各國重啓經濟、對沖疫情影響均具有巨大不確定性,國內出口和產業鏈短期仍面臨嚴峻考驗,且海外股市依舊高位承壓,對A股拖累均不容小覷;
三是中美貿易衝突升温,將從經濟、政治、金融等多個角度對中國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A股受此影響,波動加大或難以避免。
註冊制改革推廣有利於強化A股結構性行情。一方面註冊制有利於疏通IPO“堰塞湖”,使殼資源貶值,加速A股兩極分化,業績更具確定性的行業和板塊龍頭充分受益;另一方面註冊制下,符合國家產業發展方向的高科技公司有望充分受益,獲得更多資金支持,與A股結構性行情下科技板塊佔優相契合。
0 4
5G投資等板塊值得關注
《國際金融報》:在疫情期間,新基建、在線教育等行業逆市火熱。今年下半年,哪些行業具備投資價值?投資者應當注意哪些問題?
伍超明:全球疫情持續蔓延、中美貿易爭端可能升温的大背景下,今年全球經濟步入衰退已成定局。資本市場追求業績確定性增長的主基調不會發生改變。從這一邏輯出發,下半年盈利邊際趨於改善,且目前估值相對合適、具備一定投資價值的板塊主要有機械設備、建築材料、5G投資等。
因全球不確定不穩定因素顯著增多,伴隨經濟下行潛在風險矛盾激化的概率上升,在投資過程中,投資者應順應市場趨勢的變化,靈活控制倉位,切忌追高。
0 5
後市仍面臨不確定因素
《國際金融報》:下一步,中國和全球經濟走勢預計如何?中國資本市場、全球資本市場後市還有哪些大的不確定性因素?
伍超明:受疫情影響,近90%的世界經濟體採取了不同程度的封鎖措施,多達100個國家和地區關閉了邊境線,這是有記錄以來對人員和商品流動最嚴格的限制。大封鎖下的全球經濟活動全面癱瘓,增長動能急劇收縮,這與金融或經濟危機截然不同,衝擊尤為巨大。如4月美國工業生產指數環比下降11.2%,創該指數101年曆史以來的最大環比跌幅;當月美國零售銷售額環比下降16.4%,降幅也創歷史之最。4月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將急劇收縮3%;5月份聯合國報告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將萎縮3.2%。
面對全球需求的大幅萎縮,中國經濟增長動能也明顯放緩,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但由於國內疫情防控有效應對得當,經濟重啓時間明顯早於其他國家,再加上國內市場大,居民收入水平提高,迴旋空間較大、韌性更足。近期加快要素市場改革、西部大開發等政策的出台,向改革和擴內需方面要紅利、要動力,中國經濟經歷短期的調整後,將繼續向好。
全球資本市場面臨的最大不確定性是疫情防控不及預期,疫情拖延時間過長,對經濟和人類生命安全造成的影響超預期。全球資本市場的不確定性,會對國內市場產生一定衝擊。
《國際金融報》:就美國經濟而言,能否持續復甦?美股是否會進入新一輪牛市?
伍超明:2020年美國經濟衰退是難以避免的,預計二三季度是衰退最嚴重的階段。如果疫情好轉,四季度經濟降幅有望收窄,但全年負增長沒有懸念。後期經濟復甦力度,仍然充滿不確定性,要視疫情防控情況而定。
美股進入新一輪牛市的概率不高,因為美股的漲跌變化主要取決於經濟基本面,當前全球經濟增長面臨經濟結構調整遲滯、勞動生產率下降、需求不足等問題,美國經濟中長期內缺乏持續改善的基礎。此外,從估值水平看,美股估值高位承壓,依然存在回調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