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業績增長已趨緩,25連板的萬泰生物還能“飛”多久?

由 都超英 發佈於 財經

6月4日達成24連板後,6月5日一早,北京萬泰生物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發佈提醒投資者注意二級市場交易風險的提示公告。但此舉並未“澆滅”投資者熱情,該股當日再度進階,收報124.18元/股,實現25連板!然而,牛氣沖天之下,萬泰生物“雙輪驅動”的主營業務實藏隱憂,值得探究。

報告期業績增長乏力

據其官網顯示,成立於19991年的萬泰生物隸屬於養生堂有限公司,是從事生物診斷試劑與疫苗研發及生產的高新技術企業,於2020年4月29日在上交所掛牌上市。

從上市首日每股8.75元的發行價“起步”,至6月4日以112.89元/股收盤,萬泰生物漲幅已近13倍。為何上市僅一個多月的新股,會受到資本近乎“瘋狂”的追逐?難道公司經營業績“出類拔萃”?恐怕遠談不上。

根據萬泰生物2019年6月6日公佈的第三版招股書,2016年至2018年公司營收分別為8.44億元、9.49億元、9.8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4%、12.49%、3.49%,增速下降明顯。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48億元、1.50億元、2.93億元。其中,2018年度看似歸母淨利潤猛增,實則扣除高達1.74億元的非經常性損益後,扣非淨利潤僅剩1.19億元。

另據萬泰生物2020年4月14日披露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説明書顯示,2019年營收有所改觀,增至11.84億元;歸母淨利潤2.09億元,較2018年下滑28.73%。對此,萬泰生物在招股説明書中稱:“公司2019年度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低於2018年度,但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高於2018年度,主要因公司於2018年度將溶瘤病毒藥物、乙肝病毒治療性藥物等生物醫藥技術轉讓予養生堂,2018年度在資產處置收益科目中確認非專利技術轉讓收益13350.00萬元,該收益為非經常性損益。”

可以説,萬泰生物報告期業績增長乏力,且2019年淨利潤下滑幅度不小。

不過,由於疫情的關係,2020年一季度,萬泰生物營收與歸母淨利潤雙雙提升,前者實現3.11億元,同比增長24.09%;後者實現7043.66萬元,同比增長75.02%。可見,萬泰生物的經營業績只屬良好,絕稱不上“奪人眼球”。

“雙輪驅動”實藏隱憂

其實,市場對於萬泰生物的追捧,與公司“雙輪驅動”的主營業務密不可分。

目前,萬泰生物主營體外診斷試劑和疫苗兩大業務。體外診斷試劑方面,根據中檢院生物製品批簽發結果統計顯示,2017年至2019年,萬泰生物生產的六類血源篩查類體外診斷試劑產品批簽發量排名前五位的生產廠家,佔批簽發總量分別達到88.13%、89.83%、89.43%。尤其2019年,體外診斷試劑業務在公司總體收入中佔比高達98%。

值得一提的是,隨着新冠疫情於2020年初爆發,萬泰生物介入核酸檢測業務,也由此獲益。據統計,截至3月30日,公司向國內供應43.7萬人份的檢測試劑,向國外供應50.2萬人份試劑。正如公司就一季度營收與淨利潤雙增表示,雖然受疫情影響,一季度公司常規診斷試劑銷量出現一定下滑,但與新冠肺炎診斷相關的試劑及設備銷量出現較大幅度增長,公司與英國製藥企業葛蘭素史克研發合作技術收入也有所增加。

疫苗方面,萬泰生物擁有戊肝疫苗、雙價宮頸癌疫苗兩大產品。其中,公司研發的“益可寧”是全球首個上市的戊型肝炎疫苗。至於HPV2價,更是其手握的“重磅籌碼”。2017年11月,萬泰生物研發的HPV2價產品“馨可寧”申報上市,2019年12月獲國家藥監局核准,成為首個獲批上市的國產宮頸癌疫苗,打破HPV疫苗市場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使我國成為繼美國、英國之後,第三個具備宮頸癌疫苗自主供應能力的國家。而公司今年3月獲證監會核准首發申請,募資3.8億元,一大用途正是宮頸癌疫苗質量體系提升及國際化項目。

看起來,有體外診斷試劑和疫苗“雙輪驅動”,尤其頭頂“國產首家宮頸癌疫苗”光環,萬泰生物股價“牛得有理”。但事實果真如此嗎?不見得。從公司在公告中的“自述”來看,可明顯體察其“底氣不足”。

拿體外診斷試劑來説,作為國家鼓勵發展並被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行業,體外診斷試劑未來將保持快速增長,不斷有新競爭者加入。雖然自身在研酶聯免疫診斷試劑、化學發光診斷試劑等產品,但在萬泰生物看來,隨着研發、生產技術水平提高,部分國內企業的產品質量已達國際先進水平,市場份額不斷擴大,市場逐步向龍頭企業集中。“如果公司不能持續在市場競爭中保持優勢,將面臨增長放緩、市場份額下降的風險。”

至於萬泰生物今年因疫情而介入,廣受投資者矚目的核酸檢測業務,同樣談不上有多“給力”。根據公司6月3日公告,公司新冠檢測試劑目前僅有基於發光平台的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取得國內醫療器械註冊證,且新冠檢測試劑銷售量佔公司總體收入比重不大,對公司財務狀況不會產生重大影響。

拿疫苗來説,該行業屬於技術密集型,開發週期長,投資風險大,需持續不斷研發投入,保持技術領先。雖然據萬泰生物披露,2017年至2019年公司投入研發費用分別為1.59億元、1.38億元、1.66億元,佔營收比例保持在15%左右,在同行業上市公司中較領先,但其仍在6月4日的風險提示中表示,“若後續公司在研發投入方面不足,將難以保證創新疫苗的領先地位。”

而且,萬泰生物還表示,目前僅有戊肝疫苗、HPV2價兩個產品,品類相對較少。其中,2016年至2018年,戊肝疫苗實現營收分別為454.80萬元、318.88萬元、818.94萬元,在總營收中佔比較小,而2019年疫苗業務佔整體收入比重不足2%。至於HPV2價,2020年5月剛剛上市,鑑於疫苗銷售受市場推廣、消費者接受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對公司利潤的影響存在不確定性。

的確,縱有“國產首家宮頸癌疫苗”光環加持,但需注意的是,作為中國內地獲批的首個宮頸癌疫苗,葛蘭素史克生產的宮頸癌疫苗“希瑞適”早在2017年7月31日就在內地上市。與此同時,2015年9月,沃森生物控股子公司上海澤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與蓋茨基金會簽署了二價HPV疫苗開發相關協議,現已處於三期臨牀總結階段,這就對萬泰生物的“馨可寧”形成來自進口、國產同行產品的雙面夾擊,市場競爭將進一步加劇。對其而言,未來確實尚不可知。

那麼,“雙輪驅動”藏隱憂,會不會影響公司經營?事實上,萬泰生物在招股書中早已表示,儘管目前公司與主要客户合作關係穩定,但在優化產品結構及戰略轉型過程中,研發投入、競爭環境、客户結構、產品價格、原材料價格等因素導致的不確定性增多,若無法及時應對上述因素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不排除出現業績波動、下滑風險。

在6月4日的風險提示公告中,萬泰生物“繼續”稱,不斷推出滿足市場需求的新產品是在行業中保持領先,並不斷擴大市場優勢的關鍵,若公司不能及時成功研發新產品且成功註冊,將影響行業地位及市場優勢。

需要注意的是,根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4日,萬泰生物動態市盈率為204.76,遠高於醫藥製造業的行業滾動市盈率23.14;公司靜態市盈率為234.36,遠高於醫藥製造業的行業靜態市盈率65.44。顯然,公司存在市盈率水平較高的風險。

究竟這隻年內漲停最多,“引擎”卻有隱患的新股還能“飛”多久,我們且觀後市。

.appendQr_wrap{border:1px solid 333;}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