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指數增強基金,指的是不完全以複製標的指數走勢為目的,而是在實現有效跟蹤標的指數的基礎上,力爭實現超越指數的投資收益。
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目前市場的指數增強基金共有100多隻,其中多數增強基金跟蹤的都是寬基指數,集中於滬深300和中證500。
一般指數增強基金對指數投資的比例都有一個較高的標準,有些指數增強基金,基金合同中明確規定了投資於指數成份股的資產不低於非現金資產的80%,還有20%可以做主動管理。
指數增強策略不會對跟蹤標的成分股進行完全複製,而是會對部分看好的股票增加權重,不看好的股票則減少權重,甚至完全去掉。
與簡單複製指數相比有更大的靈活性,對跟蹤誤差的要求相對較低。
例如,普通指數基金在標準化的合同下面90%以上投資的股票必須來自於成分股而且跟蹤誤差一年不能超過4%,而基於該指數做的指數增強基金是80%以上的投資股票必須來自於指數的成分股且年化跟蹤誤差是7.75%。
指數增強基金操作上指數化被動投資為主,基金經理主動管理為輔。
指數增強基金的特點總結起來就是:
既能捕捉指數上漲收益(收益)
又能獲得超越指數的超額收益(收益),當然這部分超額收益,是通過“犧牲”一定的跟蹤效果實現的
從收益構成而言,基金總收益=指數收益(或指數虧損)幅度 阿爾法收益。
譬如觀察期內指數上漲了10%,而阿爾法收益20%,則基金總收益為: 30%。若觀察期內指數下跌了10%,而阿爾法收益20%,則基金總收益為10%。
那麼指數增強基金是如何實現“增強”的呢?
要留意的是這裏“增強”指的是投資策略上的增強,並非投資收益的絕對增長或者承諾。指數增強基金的主動管理效果還有待更多時間去驗證。
指數增強思路可以從宏觀到微觀角度進行分解,具體主要指倉位控制、行業輪動、選股三個方面。
倉位控制,即中長線擇時,主要通過在宏觀、政策、經濟週期等層面進行分析來綜合判斷大盤未來走勢,然後根據指數漲跌情況調整倉位(現金策略)。
行業輪動,則是利用行業間相對變化趨勢從中獲利,是介於宏觀和微觀視角之間的一個研究領域。
選股,主要包括公司調研、事件驅動、多因子選股等,即從指數成分股中選出具有阿爾法收益的個股。
上述三種增強的方法,總結起來就是通過主動選股或者量化的方法進行積極的指數組合管理和風險控制,取得超額收益。
越靠近宏觀層面主動與量化的差別越小,越靠近微觀層面二者差別越大。市場上90%以上的指數增強型基金均採用量化方式增強。
其他輔助方法還有比如打新、現金管理、吃股指期貨貼水的收益等等,但最核心的收益貢獻能力還是選股能力。
選指數增強基金的兩大訣竅
到了這裏,大家對指數增強基金的原理應該比較瞭解了,那如何在一眾指數增強基金中,選到合適的基金呢?需分兩步走:
1、選指數
根據自身風險偏好,選擇最看好且適合自己的指數或主題,收穫β收益;
2、選基金
在限定了指數範圍後,可選的基金會大幅減少。而這些基金的區別在於獲取超額收益的能力。所以需要看:
(1)進攻性——歷史超額收益:
可以分年度或分時間區間統計超額收益,哪隻基金的進攻性強,就將一目瞭然;
(2)防守性——超額收益的穩定性:
統計發現,有些指數增強基金在某些年份取得了較高的超額收益,但在某些年份的超額收益卻為負,拉長區間來看,雖然進攻性還算不錯,但買基體驗並不佳。因為此基獲取超額收益的穩定性較差。可以通過“跟蹤誤差”這個指標解決問題。
所謂“跟蹤誤差”,衡量的是一定時間區間內日度超額收益的標準差,“跟蹤誤差”越高,超額收益越不穩定,“跟蹤誤差”越低,超額收益越穩定。
請記得,防守有時比進攻更加重要。
(3)綜合指標——信息比率(IR):
既要進攻性,又要防守性,綜合衡量兩者強弱,我們用信息比率(IR)。
信息比率(IR)=年化超額收益/年化跟蹤誤差
即在同等跟蹤誤差的基礎上,誰的超額收益越高,誰就勝出。
(本文整理自財富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