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陷入泥潭,半年虧10億,創始人套現15億
昨天晚間,海底撈在港交所發佈了2020年中期業績報告。今年上半年,海底撈淨虧損9.65億元,而去年同期,這個數字是盈利9.11億元。海底撈在業績回顧中表示,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集團的主營業務受到了重大影響。與此同時,海底撈上半年仍然開設了超過170家新店,在報告期內增至935家。
上半年淨虧損9.65億元,去年同期盈利9.11億元
根據海底撈發佈的《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中期業績公告》,截止到6月30日的上半年,海底撈收入由去年同期的116.95億元下降到今年的97.61億元,同比下降16.5%。淨利潤則由去年同期的盈利9.11億元降至虧損9.65億元,降幅超過200%。
海底撈在上半年仍積極開設新門店,持續推進海底撈門店網絡的擴張。2020年上半年海底撈新開業173家餐廳,海底撈的全球門店網絡從去年年底的768家增至今年的935家。其中有868家位於中國大陸的164個城市,佔到餐廳經營所得總收入的90.2%。
海底撈的營收中,最核心的就是餐廳經營收入,佔到總收入的93.7%。外賣業務從去年的佔總收入的1.6%到今年的4.2%,是第二大收入來源。外賣業務由去年同期的18.32億元漲至40.96億元,增長了123.7%,主要是由於外賣訂單數量增加。調味品及食材銷售的佔比也有所提高,從去年的1.5%升至1.9%。
人均消費由104.4元漲至112.8元
疫情影響下,出門就餐減少,人們更多選擇自己在家裏做飯,或者是叫外賣。而且根據防控疫情的要求,門店需要嚴格執行人流管控措施,安排顧客分散就座,並限制就餐人數。
海底撈門店客流量減少,六個月期間的平均翻枱率從2019年同期的4.8次/天減少到3.3次/天。翻枱率是餐飲服務中用來表示餐桌重複使用率的數字,海底撈附註,這裏的翻枱率按期內服務總桌數除以期內營業總天數及平均餐桌數計算;平均餐桌數包括報告期內因疫情防控需要而未開放區域的餐桌數。
同時,海底撈餐廳的顧客人均消費從去年同期的104.4元上升到今年的112.8元。
今年4月份時,海底撈傳出了漲價的消息,並被確認屬實,整體菜品價格調整控制在6%,各城市實行差異化定價。海底撈當時稱,因為海底撈復業後,桌數、接待顧客數量都有限制,員工也無法滿員工作,人力成本加上部分食材成本上漲,公司決定調整門店部分菜品的價格。
隨後,這一消息登上微博熱搜,全民關注。一些消費者表示可以理解和接受,也有消費者表示:“海底撈一碗米飯7元,半份土豆13元,合一片土豆1.5元,太貴了。”4月10日下午,海底撈對外發布致歉信,稱漲價系管理層的錯誤決策。從即日起所有門店菜品價格恢復至1月26日門店停業前的標準。
虧損下的擴張和創始人減持套現
海底撈將上半年營收的下降歸結為新冠疫情的影響。疫情之下餐飲企業承受着巨大的壓力,之前外婆家餐飲集團創始人吳國平、九毛九集團董事長官毅宏、樂凱撒披薩CEO陳寧等餐飲業資深人士也集體發聲,呼籲政策扶持餐飲業。
2月份,海底撈從中信銀行北京分行和百信銀行獲得信貸資金21億元人民幣,在防疫緊急授信流程下,僅三天時間完成審批。彼時,中信建投就疫情對海底撈的影響的分析中,稱會對2020年的營收帶來約50.4億元的損失,歸母淨利潤損失約為5.8億元。現在看來,顯然不止。
在靠着信貸資金的“及時雨”挽救企業的同時,5月份,張勇創始團隊通過減持套現15.6億港元。雖然海底撈負責人回應,股東個人在社會公益事業方面,有一些資金上的計劃和安排。
但是也有不少人紛紛質疑,一面從中國的銀行貸款來拯救企業,另一面又套現保全家族財產,這就是創始團隊的責任和擔當嗎?
在餐飲企業紛紛閉店裁員時,海底撈依然在擴張,稱是出於對於企業佈局和員工晉升的考慮。同時,海底撈在近半年來又不斷傳出衞生問題:筷子上的大腸菌落,烏雞卷中的硬質塑料片,火鍋湯底的煙頭。
看着上半年9.65億元的虧損,對於海底撈的信心和擔憂都紛至沓來。海底撈的火鍋帝國仍然龐大,虧損下的擴張是沉着的戰略佈局,還是在激進下吹出的彩色泡沫,也需要更多的時間獲得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