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2020年是一場窮人危機

來源:營創商業評論

01、保民生、保就業、保市場是底線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沒有提出全年經濟增速具體目標,是非常實事求是的,不能理解成是把任務難度降低了。今年的經濟增長速度比去年肯定是下降的,在下降的過程中,還要保6%的失業率,難度是很大的。

我們要提這樣一個目標,就是中國經濟在當前大形勢下,短期是“六保”,未來我們希望經過兩三年調整,中國經濟能回到6%左右的正常的增長態勢。

今年報告提出,新增的赤字和發行的國債籌集的2萬億將會通過特殊轉移支付機制,直接給地方政府紓困。紓困的方式不是搞建設和項目,而是老老實實地抓民生,穩就業,或者是給退休人員補助,這是個創舉。這次和上次的4萬億有什麼不一樣呢?轉移支付是非常管用的,確保每分錢都花在刀刃上。今年要保基本民生、保就業、保市場主體等,這是一個底線。1萬億的抗疫特別國債如果用好了,對於保民生、穩就業是非常管用的。

今年900萬就業是保證社會穩定的一個底線。如果能保證900萬的新增就業,加上其它的就業流轉,供找工作的人所參考的總體工作崗位不止是900萬。如果能夠達到900萬的新增就業,加上“老工作”騰挪出來的,比如騰挪兩三百萬,那麼工作崗位就超過1000萬。這些崗位就和新增800多萬高校畢業生基本能夠對應上。再加上其它的非大學畢業生的新增就業,所以,900萬就業是一個底線。

全球範圍來看,2020年是個衰退年,但中國可能是少有的能夠實現正增長的經濟體。明年全球經濟總體上可能是恢復的,但是可能會分化得很厲害,針對中國的很多指責、很多誤解、很多污名化的態勢還會演變。疫情是很頑固的,即便研發出疫苗,能不能快速生產出來還是個大問題,疫苗有沒有用,更是個大問題。所以,世界經濟的恢復是很曲折的,這就是為什麼中國今年經濟不提具體的增長目標,以及應該把未來兩三年攏在一塊規劃的原因。

02、甄別中小企業的真正需求是關鍵

未來兩三年不排除會發生大規模的金融震盪的風險,但是這個金融震盪跟2008年可能不太一樣,是結構性的,不是總體的。目前中國的財政赤字率提升到甚至7%都是可以的,3.6%的赤字率是比較保守的,是留有餘地的。今年赤字率、特別國債、地方建設債這些數字都是留有餘地的,實際的政策的空間是有的。總體來看,這三組數字貫穿的一個原則就是謹慎。萬一不夠,可以再向上調。

報告提出的對中小企業的扶助政策力度還是很大的,資金支持是很多的,但問題是怎麼甄別中小企業真正需要的和不需要的是什麼,這是難點。這要注意精準,還需要地方政府創新。有的中小企業是不需要錢的,但有的是真需要錢,有的企業是即便沒有疫情也幹不下去了,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今年擬安排3.75萬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並提高專項債券用於項目資本金的比例,這跟2008年不一樣,是希望能夠精準、精準、再精準。

美國民粹主義抬頭,“去中國化”可以理解,但是不太可能完全成功,製造業重回美國最只能是部分能實現。中國的城鎮化還沒有完成,工業化還沒有停頓,以後可能有兩大類製造業:一類是以中國的市場為目標的製造業,比如寶馬、通用汽車,這類企業無法撤出中國。第二類就是把中國作為生產基地,利用中國的低成本生產,這類企業早晚會撤走。

西方國家的勞動力成本遠遠高過中國這樣的國家。要搬回去的話,將需要大量的政府補貼。政府的財力又是有限的,真要去執行的話,也很困難。所以企業有可能向東南亞這些勞動力更低廉的市場轉移,不可能完全回美國。我們要想方設法提升內需,給中低工資的勞動力提供更好的就業渠道。

疫情加快了原來可能需要十年才發生變化的步伐。企業向東南亞這些勞動力更低廉的市場轉移的時機到了,中國應該順勢做好自己的內需開發、產業升級的工作,主動迎接世界勞動力轉型的挑戰。我相信未來若干年,全球化可能會被區域化所代替。我們應該儘量做好對外商的服務,不能淨搞一些低端的加工。

03、此次不是金融危機,而是窮人危機

2020年危機不是金融危機,而是窮人危機。因為金融危機是富人的危機,是有資產的、有股票的、華爾街人的危機。而這次是窮人的危機,窮人沒工作、沒市場,無法出門,沒有收入。但是有錢人在家裏待著,有互聯網,還有儲蓄。這次是窮人倒黴了,小企業破產,窮人失去工作。政府當然可以救助,但是能救多久呢?

這次危機帶來的社會影響遠遠超過2008年。2008年無非是華爾街有幾個機構破產了,政府一補助,美聯儲一救助,危機就穩住了,經濟很快就反彈了。這一次的後果可能比2008年要嚴重得多,因為它是一個真正的經濟危機,而不僅僅是金融危機。它會帶來一系列政治上的動盪,國外的政治家很可能會將危機轉嫁給中國,中國是首當其衝的。所以,這將考驗我們的應對能力。

未來世界上可能是三大貿易圈:第一個是以中國為中心的亞洲,包括東南亞;第二個是德國、歐盟;第三個就是北美,包括墨西哥、巴西。這三個朋友圈“三國演義”,估計是這樣的趨勢。由於國際上的互相不信任,發達國家希望自己的民眾有工作,所以會把一些貼近自己市場的產業搬回去,然後會形成三個大區域、三個大市場。比如寶馬要把瀋陽三期工程作為整個亞洲的生產基地,現在是完全自給自足的,不需要德國開工,其供應鏈是完整的。

一看科技,二看中國,中國還是有潛力的。這次疫情之中,新科技不斷地發揮了作用,遠程辦公、物流、電商確實很厲害。所以,毋庸置疑,科技仍然是增長點。增長點還來自於什麼地方呢?坦率地講,這一輪危機過去之後,中國仍然是一個拉動全球增長的國家,因為中國體量大,而且中國的相對體量比2008年又高了一個層次。

基於以上分析,疫情之後不可能形成一個以中國為中心的全球價值鏈,全球會分成三個區域,相互有一定的獨立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94 字。

轉載請註明: 李稻葵:2020年是一場窮人危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