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北京,記者 李願)訊,距離上市銀行披露半年報還有1個月時間,部分非上市銀行業績已經率先發布。
據財聯社記者統計,截至7月21日已經有19家中小銀行陸續發佈上半年業績報告,從總資產增速來看,兩家銀行出現“縮表”;從業績來看,9家銀行營業收入負增長,12家銀行淨利潤負增長,6家銀行營業收入、淨利潤同時負增長,5家銀行淨利潤降幅超過40%。
從地區來看,山西3家農商行營業收入、淨利潤均負增長;其他地區則呈現出分化格局,即使在廣東、浙江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也有銀行淨利潤增速為負,最高接近50%;而在疫情較為嚴重的護湖北地區,仍有銀行淨利潤保持正增長。
“我們國家中小銀行比較多,東中西部有非常大的差異,因此這些銀行的信用狀況也千差萬別,對於個體的經營、風險狀況要逐一進行拆解,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中誠信國際金融機構部高級總監白巖日前在“穆迪-種誠信國際信用展望線上會議:疫情衝擊下的銀行業發展與分化”上表示。
6家銀行營收、淨利同時負增長
上述19家銀行包括東莞銀行、湖州銀行2家正在A股排隊上市的銀行,其餘17家均為農商行,資產規模在1000億元以上4家,其餘均在500億元以下,分佈在廣東、浙江、山西、湖北、山東等地。
廣東3家銀行中,東莞銀行、肇慶農商行營業收入負增長,肇慶農商行營業收入、淨利潤同時負增長,且達到46.37%;浙江5家銀行4家淨利潤負增長,不過增速均在-10%以內。
“浙江、江蘇和廣東總體經濟較為發達,居民富裕程度和經濟活躍度較高,為銀行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環境,整體銀行業務發展和財務表現處於全國較好水平,但疫情衝擊下區域小微民營製造業及外向型經濟仍易出現一定波動,從而影響到銀行資產質量。”日前,中誠信國際發佈銀行業信用報告指出。
從中部地區的安徽、山西、湖北地區銀行業績來看,除山西3家農商行營業收入、淨利潤均負增長外,安徽、湖北分化情況也比較明顯,隨州農商行淨利潤增速為-43.81%,濉溪農商行淨利潤增速為-10.02%,其餘2家均增長。
此外,西部地區的烏當農商行營業收入負增長超50%,但淨利潤增速為增長;東北地區的環城農商行營業收入、淨利潤同時負增長,且增速均超過-20%。
中誠信國際銀行評級部人士解釋,西部地區民營經濟不發達,人均收入排名比較靠後,區域內發展不均衡,銀行貸款中農業農户佔比比較大,“疫情發生後很多農產品滯銷,造成客户還款能力下降,進而影響了銀行資產質量”;中部地區有一定工業基礎,但製造業沒有東部發達,產業機構現對豐富,抗擊風險的韌性更強,“但是批發零售等行業競爭力不夠強,企業對市場反映不夠快,同時疫情也對部分人羣收入產生了一定影響。”
淨利潤增速放緩是整體趨勢
財聯社記者梳理發現,儘管非上市銀行業績呈現分化格局,但整體來看,業績邊際放緩是整體趨勢,部分業績仍然正增長的銀行較2019年末、今年一季度仍有一定放緩。
以資產規模較大的東莞銀行、湖州銀行、佛山農商行為例,上半年東莞銀行營業收入、淨利潤增速分別為為-2.25%、2.99%,而2019年分別為21.18%、15.04%,今年一季度也達到12.19%、9.06%;湖州銀行上半年營業收入、淨利潤增速分別為3.41%、6.65%,2019年分別為5.99%、54.90%,一季度為21.31%、25.87%;佛山農商行上半年營業收入、淨利潤增速分別為41.48%、48.42%,對比2019年、今年一季度25.14%、53.55%;32.26%、82.69%的增速,淨利潤增速也有所下降。
日前,財聯社記者從長三角地區多家上市銀行獲悉,7月初監管部門以多種形式指導相關銀行增加撥備計提、適當控制上半年淨利潤增速。不過,從上述浙江地區的5家銀行指標來看,均未披露撥備覆蓋率、不良率等關鍵指標,部分銀行披露的資本充足率有所下降,同時從資產減值損失指標來看,對比2019年均並未明顯加大對不良資產的處置力度。
“隨着監管政策導向繼續強化及LPR形成機制的逐步完善,銀行業整體息差水平仍面臨較大壓力,同時在資產質量下行壓力下,撥備計提上升,整體盈利能力呈弱化趨勢,中小銀行表現更為明顯,且影響將高於大型銀行。”中誠信國際報告稱。
對於上述19家銀行業績情況能否反映上市銀行的情況,一位銀行業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一般來説,上市銀行屬於經營、管理相對較好的銀行,因此非上市銀行與上市銀行業績不能簡單直接對比,“不過非上市銀行的共性特徵也會在上市銀行羣體有所反映,特別是今年疫情對銀行業績、資產質量方面的影響。”
公開信息顯示,上市銀行上半年業績報告將集中在8月下旬發佈,僅江蘇銀行公佈時間較早,在8月15日,此前財報發佈時間一直較早的平安銀行定在8月28日發佈,財聯社記者將及時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