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打造主動投資策略指數基金

由 老巧雲 發佈於 財經

  □本報記者 張凌之  

  

  “做指數基金,基金公司到底是應該做投行工作還是投資工作?”對泰達宏利基金投資副總監劉欣的採訪,從他出的一道選擇題開始。

  毫無疑問,劉欣選擇了後者並試圖打造符合主動投資邏輯的指數基金。

  目前,擬由劉欣和劉洋共同擔任基金經理的泰達宏利中證申萬績優策略指數增強型證券投資基金正在發行,“目前為止,我覺得這可能是市場上較接近於主動投資的一個指數基金。”劉欣自信地説。

  符合主動投資邏輯

  在劉欣看來,“如果一家公司的定位是做投資的話,應該力爭創造一個能夠長期帶來超額回報並超過市場平均表現的指數。”

  劉欣想做的就是這樣一隻指數基金。“每個行業都有高峯和低谷的時候,通過一直買一個行業來創造超額收益是不合理的,但是一個策略基於其內在邏輯可能是長期有超額回報的。”他説。

  因此,他想打造的這隻指數基金首先定位在“Smart Beta”策略上。該策略把主動投資策略思想融入指數構建中,同時以指數化方式保證投資紀律,二者優勢相得益彰,讓原本只有貝塔收益的指數,多一份阿爾法收益的機會,兼顧透明性與超額收益。

  基於此,劉欣選擇了跟蹤中證申萬績優策略指數。“定位‘Smart Beta’後,我們就比對了中證公司的1000多隻指數,從中篩選出符合我們主動投資邏輯且歷史表現較好的指數。中證申萬績優策略指數就是其中的一隻。”劉欣進一步解釋道:“目前很多公司是產品開發部門來選擇指數,而我們是投資人選擇指數,這樣會更有針對性。”

  量化策略增強收益

  在對績優策略指數進行有效跟蹤的基礎上,劉欣還希望通過量化策略增強收益,力爭比投資指數賺更多。

  “我個人比較看好策略指數和指數增強這條路徑。”劉欣説,“指數ETF更多是一個投資工具,而主動基金規模變化與市場漲跌高度相關。但指數基金規模是穩步增長的,因為它滿足了客户的投資需求。”

  在劉欣看來,衡量指數增強基金業績,可以用超額收益除以跟蹤誤差,這代表了超額收益的穩定性。作為指數增強基金,績優策略指數增強基金在對中證申萬績優策略指數進行有效跟蹤的被動投資基礎上,結合增強型的主動投資,力爭控制基金淨值增長率與業績比較基準之間的日均跟蹤偏離度的絕對值不超過0.5%,年跟蹤誤差不超過7.75%。

  事實上,“美國市場的主動基金就相當於中國市場的指數增強基金,尊重基準指數,力爭增強收益。隨着市場和投資者的逐漸成熟,對既能激發主觀能動性又能有合同保護的產品需求就會越強。所以,我認為未來中國的指數增強基金規模將會有長足發展。”劉欣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