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報訊 記者梁瑜報道 “國內2019年醫療美容市場規模達到1769億元,具備醫療美容資質的機構約1.3萬家;據估算,國內有超過8萬家生活美業店鋪非法開展醫療美容項目。”《2020年中國醫療美容行業洞察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日前發佈,對我國國內醫療美容行業進行調研,披露的數字讓人觸目驚心。
超8萬家“黑醫美”,非法從業者逾10萬人
隨着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機構湧現,2018年起行業內大量中小機構面臨盈利難等問題,行業亂象突出。
《白皮書》顯示,國內有超過8萬家生活美業店鋪非法開展醫療美容項目。根據中國整形美容協會數據統計,國內非法從業者數量至少在10萬人以上。
即便是合法的醫療美容機構,也有經營不規範的。《白皮書》統計,有15%的合法醫療美容機構存在超範圍經營的情況,國內合法合規開展醫美項目的機構僅佔行業12%。
假貨、假設備多集中在“黑醫美”
市場還存在假貨、假設備問題。
《白皮書》披露,醫美市場上流通的針劑正品率僅為33.3%,即每3支針劑中就有2支水貨、假貨等非法針劑。假針劑中,商家多灌注違禁成分、無效成分或無法保證實際成分含量,可能導致消費者注射部位出現畸形、潰爛等後果甚至危及生命危險。而通過走私、個人攜帶等方式流入市場的水貨產品,由於缺乏中文説明及表示,沒有通過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註冊,一旦出現問題,消費者維權難度高。
美容設備更是假貨橫行。由於國外四大設備廠商與其經銷商只能售賣給合法的醫美機構,因此《白皮書》推測,國內非法醫美場所90%以上流通醫療美容設備都是假貨,只存在不到10%的正品和水貨可能通過多手租賃或走私流入市場,而正規醫美機構的情況則相反。
“黑渠道”誘人上鈎拿鉅額佣金
《白皮書》數據顯示,國內醫療美容行業事故高發於“黑醫美”機構,平均每年“黑醫美”致殘致死人數大約10萬人,且多數消費者投訴、報案無門,維權難,嚴重影響着他們的生活。
一些社交平台、論壇貼吧等,通過“熟人”、個人經歷、“打折、有內部資源等”吸引消費者產生消費行為,這些“黑渠道”卻收取超過70%的高額佣金。這更促使醫美機構通過減少產品量、採用水貨、假貨、反覆使用耗材等方式來壓縮成本,引發事故。
《白皮書》就上述問題建議政府、行業協會和機構三方一道努力,通過加大對“黑醫美”的懲治程度、建立項目指導價格範圍、鼓勵公立醫院開放醫師資源、完善專科醫師資質培訓、建立透明可溯源的查詢平台等,來共同構建健康的行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