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由衷”地感謝瑞幸
來源:「零售老闆參考」(ID:lslb168),作者:萬德乾,零售老闆內參獨家專稿,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瑞幸從2018年橫空出世開始,就以主動“碰瓷”星巴克——起訴星巴克搞壟斷,賺取知名度,讓星巴克很不爽。但是而今,星巴克應該是由衷的特別感謝瑞幸,沒有它在這兩年的一頓“騷操作”,星巴克的創新速度不會這麼快,也不會成為笑到最後的現磨咖啡品牌。
順便,也幫助星巴克把包括連咖啡在內的互聯網創業品牌,一掃而空。從結果倒退原因來看,説瑞幸就像星巴克打入到中國咖啡業的“卧底”,也沒什麼邏輯毛病。
瑞幸拖累了連咖啡
2018年年底,星巴克中國區高管在圈內活動中,曾經坦言當年的上半年,瑞幸的出現令他們是有些緊張的。星巴克的反應速度也很快,當年的8月2日,就和阿里達成了一攬子深度戰略合作協議。最令外界關注的,除了阿里和星巴克的會員互通。再就是餓了麼的高端外賣品牌——專星送,將星巴克作為首批重點打造的明星外賣品牌。
餓了麼的星巴克星選是個很成功產品,第一次將外賣品的商品包裝,做出區別於門店氛圍,且沒有常見的外賣簡陋感。更為成功的背後,還是星巴克門店的客流,其實沒有絲毫的下降,該排隊還是要排隊。專星送的訂單讓以前外賣代買的生意明顯下降(因為要收莫名其妙的餐盒費)。
同樣在那次圈內活動上,星巴克中國高管話鋒一轉,説到年底(2018年年底),他們就對瑞幸沒什麼緊張了。
一年後的2019年年底,星巴克全球CFO Pat Grismer在一次投行的會議上表示,瑞幸的發展證明了星巴克多年來的判斷,即中國的特色咖啡零售類別非常有吸引力,且具有巨大的增長潛力。
然後,這位CFO又是話鋒一轉,説星巴克已經證明了,優質咖啡的吸引力越來越大。
星巴克中國區市場的2020年業績預估,按照星巴克CEO凱文·約翰遜(Kevin Johnson)的親口預估,依然有1%-3%的同店銷售增長率(疫情前的預估)。
星巴克今天自中國的繼續擴張和增長,以及瑞幸今天臭名昭著的全球名聲,兩者之間並無直接關係。但是兩者在過去兩年的市場劇烈變化中,倒是有明顯的間接影響。
目前外界已經瞭解的信息是,瑞幸高舉高打之餘,其實早在IPO之前就有組織的訂單造假。但是正因為高舉高打,打得早於它創業兩年的連咖啡,非常難受。不得不跟進瑞幸,開始在營銷補貼,社交拉新,網點拓展方面,大幅度投入資金。
而且,瑞幸是全方位高調。是在門店擴張、用户補貼、餐食開發等各種方面高調。連咖啡的投資人可能被2018年的瑞幸嚇到了,開始有點覺得連咖啡打不過瑞幸,也不再追加對其後續的投資。
連咖啡本是個有點“小而美”的佛系公司,2018年還一度宣佈盈利。瑞幸的出現,讓它一邊大把花錢營銷,一邊融資困難,一邊又出現訂單量明顯下滑。從單個咖啡站日均200單、100單、不足100單的下滑。
連咖啡扛不住了。2019年2月底,就因為資金鍊緊張,接連在北京、上海、杭州等主要城市開始大量關店。全國範圍內,關店比例已經達到30%-40%。2020年5月底,連咖啡再次出現關店潮。這次關店,差不多等於徹底宣告放棄現磨咖啡的外賣業務了。
2018年瑞幸剛出現的時候,曾經高喊要教育每個中國人學會喝咖啡。詭異的是,那個時間,恰恰是中國傳統咖啡連鎖業的倒閉潮。韓國咖啡陪你、零點咖啡、上島咖啡……全部倒閉陣亡。
現在輪到造假的瑞幸,以及被瑞幸活活拖成這樣的連咖啡。
瑞幸除了用一己之力損害了中概股的商業信譽,還用一己之力,告訴所有投資人,起源於2018年中國的互聯網咖啡創業潮有坑,千萬別進來了,趕緊撤退吧!
中國咖啡業基於互聯網要素的產業創新,還需要一個新故事,才能重新把投資人的信任贏回來。就像最近一年,投資人開始對“便攜精品速溶咖啡”感興趣了。
但是實體連鎖的現磨咖啡,還暫時沒看到市場的曙光。
瑞幸對比星巴克的模式缺陷
星巴克能笑到了今天,還有Costa、MAN這些優秀的咖啡連鎖品牌,在中國的機場、高鐵、商圈、寫字樓、景區能存活下來,只有瑞幸和連咖啡指日可待的退出。説明不是中國人喝咖啡的習慣和市場規模,沒有什麼先天不足。
關鍵原因,還是瑞幸這個一度帶着民族咖啡光環的公司,沒搞懂咖啡。因為咖啡對用户是重要的,但是咖啡企業能不能存活下來,咖啡卻不是主要的。
咖啡(飲品)、門店(第三空間)、甜點(以及三明治、咖啡杯、咖啡豆等周邊產品)、品牌(星巴克)的四者融合,才是一個咖啡企業生意模式的結構要素。
去過星巴克的人都知道,點咖啡時,店員特別喜歡推薦要不來份蛋糕?因為即便星巴克賣到了全行業最貴的咖啡(40 元以上),畢竟客單價還是偏低。星巴克那些比巴黎貝甜、好利來貴很多的蛋糕,才是衝擊客單價、毛利率,並能合理搭配咖啡的好方案。
但是,能和咖啡形成用餐場景搭配的配合品還是太少。我們來看星巴克的三種場景:店吃、帶走、外賣。其中,店吃是關鍵。因為店吃包含的隱性用户收益,遠遠大於帶走和外賣。
因為很多人直到今天依然發現,自己出門在外最佳短暫休憩的地方,居然還是星巴克。咖啡這個業務的經營訣竅,門店的綜合舒適體驗才是重點。咖啡的上癮功能,是給這種門店舒適感,得以錦上添花的次要條件。
它的邏輯層次是:蛋糕輔助咖啡的客單價,咖啡輔助門店的舒適感。
所謂星巴克賣的是空間,而不是咖啡的這套“第三空間”理論,就是這個意思。咖啡這門生意,門店的桌椅板凳比咖啡值錢。雖然你去星巴克坐着躺着都沒人收費,可星巴克還是變着花樣在門店裏,佈置單人、雙人、八人會議桌、高腳凳、軟皮沙發等各種桌椅板凳。門店的桌椅板凳區域,永遠比點咖啡制咖啡的吧枱,大出十幾倍的面積。
然後,舒適的門店 口味門檻還是很高的咖啡飲品,最終指向星巴克,這三個字,就是“有個舒適地方可以喝咖啡”。這叫什麼,這叫品牌。
再然後,真的愛喝咖啡的人羣,自然會逐漸被:帶走、外賣,以及“啡快”的速提服務(數學統籌法的簡單技術實現)分流出去。而十分喜歡星巴克品牌的人,自然也被咖啡杯、咖啡豆,這些貴到要去物價局舉報的高毛利商品,割了韭菜。
咖啡、門店、甜點、品牌的四者融合關係,構造的星巴克咖啡業務,就是這個意思。
這道理,其實餐飲業是一樣的。你以為你去飯館吃飯,人家賣你的只是飯菜?那是環境、服務、廚藝、特色體驗的綜合產物。不然,為什麼直到今天,同樣一道菜,飯館菜價要比自家烹飪的價格,至少貴出3倍不止。
有沒有隻衝着飯菜去的飯館?有,蒼蠅館子,走起。願意去的很開心,不願意去的就是不去。
問題來了,咖啡這種上癮的非剛需飲品,能玩蒼蠅館子招數嗎?你能把咖啡做出像雞尾酒那樣,讓靈魂尖叫顫抖的口味嗎?如果能,別開咖啡店了,直接去應聘星巴克全球研發總監吧!
可是,瑞幸是真不懂啊!它真的天真的以為,咖啡是這個生意的重點,外賣是突破門店經營半徑侷限的最佳業務手段。
得嘞!既然你瑞幸把所有的戰鬥,集中在咖啡這個次要條件,集中在外賣這個無場景附着的手段,星巴克開心的笑了。
第一,瑞幸會陷入到場景搭配的缺失。沒有門店的依託,中國沒那麼多人喝咖啡的問題,就全落在瑞幸頭上了。不給補貼就不下單,下了單也就是十幾塊,幾十塊的低客單價。瑞幸不是沒有努力過,這就是為什麼2018年,瑞幸就心急火燎的上線速食簡餐。它是真發愁客單價,發愁訂單不穩定啊!
第二,瑞幸會陷入到多產品線的混亂。速食簡餐是個很獨立的品類,哪有那麼容易做出品質。不然,你當肯德基、麥當勞、漢堡王賣咖啡,是吃乾飯的啊?用餐食帶咖啡,道理誰都懂。可是難度太大了,那是有完整餐飲體系化能力的餐飲企業,順帶搭配咖啡的強項。可想要搭建一套完整的餐飲加工能力,説句安慰瑞幸的公道話,其實比做好一杯咖啡還難。
第三,瑞幸會陷入到口味的減分質疑。星巴克之餘咖啡,有點像優衣庫之餘服裝,它們是消費市場高低端的一道分水嶺。比優衣庫低端的服飾品牌,總會在面料、款式、品質、做工、價格上不如。比優衣庫高端的,直接去1000元以上的大牌貨區間了。星巴克咖啡一樣,很多人瞧不起星巴克的口味,自覺去了掛耳咖啡,精品咖啡的市場。其他的,尤其是意式花式咖啡,也説句公道話,都不如星巴克。口味這玩意容易主觀評判,瑞幸曾經也不是沒有攪過渾水。但是沒用,那些喜歡帶走和外賣的真咖啡人羣,自己心裏有數。
第四,瑞幸會陷入到品牌的持續真空。實體零售相對線上生意的最強實力,就是真的可以紮根到用户心理沉澱下品牌。你想想,用户是用一天天坐在你家門店,看到你家店內所有風景,實打實堆積下的記憶。瑞幸怎麼搞定品牌的輸出?高價聘請湯唯、張震、劉昊然、肖戰(小鹿茶)裝“小布爾喬亞”式小資唄!效果還是不夠。你天天像鄰居家串門去星巴克,以及對比天天看電視裏的明星。請問,鄰居和明星,誰輸送給你的信息更密集?況且,這還是消費式的生活信息。更為關鍵的是,成年人誰天天看明星?沒有品牌溢價,你的高毛利商品怎麼撬動?你的會員體系怎麼轉化出價值?
然後,這一切的結果,就是外界最直觀看到的結果——虧損。當然,瑞幸有個巧妙的概念包裝:戰略性虧損,暗示虧的越多,説明瑞幸擴張的越快。呵呵!你一杯咖啡的經營毛利都是虧損的,是反過來擴張的越快,虧的越多吧!
如果用户連虧都不給機會呢?即就是不那麼頻繁來買咖啡,怎麼辦?訂單流水造假唄!
瑞幸“成就”了星巴克的今天
瑞幸還把所謂互聯網咖啡——數字化驅動創新的咖啡,活生生的降格成外賣咖啡。
問題來了,既然瑞幸模式,就是外賣模式,那就必然遭遇和美團外賣業務一樣的結構性問題:增產不增收。即虧損的範圍,從營銷補貼、門店擴張、訂單履約,一層套一層,層出不窮。
再説,現在星巴克的餓了麼專星送,搞的一樣風生水起嘛!最近,還開通了微信小程序商城,外賣業務那也是搞的有聲有色,照樣行業冠軍的妥妥姿態。
瑞幸在90%無到店體驗之外,不是沒想過做強體驗的標準門店。被瑞幸活生生拖進戰場的連咖啡,2019年也頭腦發熱的嘗試過標準門店。
可是,這背後的問題,那就更嚴重了。因為這等於回到了星巴克最強項的競爭領域。做標準咖啡門店,請問全世界有誰做的過星巴克嗎?也許Costa在英國,還有韓國的一些本土品牌,能佔據局部市場的上風。
星巴克在中國市場,佔據總體連鎖現磨咖啡店的份額不算高。但是作為單一品牌的市場心智,以及它至今還在全國各地招商入駐的受歡迎層度,星巴克在中國連鎖咖啡市場,是統治級的存在。它的佔比份額不高,反可套用星巴克全球CFO Pat Grismer的原話來説,星巴克在中國市場還“具有巨大的增長潛力”。對了,這位老兄還順便噁心了一下瑞幸,説這是瑞幸的發展給證明出來的。
然後,這位老兄又噁心了一下,説瑞幸90%都是快取店,“它們與星巴克提供的優質體驗的第三空間的環境非常不同。”
我勒個去!這是殺人誅心啊!
但這確實是事實。一個瑞幸的快取店,開店成本放大成標準咖啡店,別説瑞幸大概率永遠不可能完成三年10000家門店目標。它在1000家門店的時候,資金鍊就油盡燈枯了。
上面説了,星巴克是真的重視門店。重視到什麼程度?星巴克在中國都不愛開專賣咖啡的咖啡站。除非是購物中心、百貨商場,那些人流密集的樓層裏,某個高流量的轉角位置。
説了這麼多門店,可不是在暗示,星巴克不重視咖啡。畢竟,我們去星巴克,掏錢還是直接體現在咖啡上的。
星巴克非常重視咖啡之外的綜合飲品。這幾年,星巴克除了陸續在濃縮咖啡、星冰樂、茶瓦納之外,開拓了口碑極好的冷萃系列、果茶系列,現磨精品咖啡系列(星選)。
星巴克還是明白,口味這玩意,容易審美疲勞。不斷增加新口味,不斷順應咖啡的精品潮流,順應咖啡之外的綜合飲品系列,搶佔用户全年365天各種場景的飲品需求,此乃星巴克之價值基本。
門店是基礎,飲品是基本。星巴克,精得很。
説到飲品的口味開發,不禁嘆息一聲,被瑞幸拖進殘酷戰場的連咖啡,曾經是有過情懷的。海鹽黃油咖啡、防彈咖啡,粉紅椰子水。雞尾酒,飲品一站式線上零售商的雛形,2018年的連咖啡,其實做出個樣子了。
可惜上了瑞幸的當,跟着一起玩規模、玩擴張了。
瑞幸,除了把自己作死,順帶拖累了連咖啡,一腳踹翻了中國連鎖咖啡業,在本輪的創業社會口碑。
最後,間接替星巴克打掃乾淨戰場,成就了星巴克笑到了今天。
(注:文中關於星巴克全球CFO Pat Grismer的原話引用,均來自「小食代」,特此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