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Q1淨虧同比擴大605.1% 暴露了平台哪些困局?

36氪Q1財報關鍵數據 · Q1總營收6520萬元,同比下降20%,環比下降80% · Q1淨虧損9590萬元,較上年同期的淨虧1360萬元增長605% · Q1銷售與營銷開支為3490萬元,同比增長45.0% · Q1訂閲服務類收入130萬元,佔比2.0%,同比下降82.3%

美東時間5月28日開盤,36氪股價大跌13.82%,收盤報5.88美元,下跌13.53%,。

兩天前,36氪發佈Q1財報,總營收6520萬元,去年同期為8380萬元,同比下降20%。2019年Q4營收為3.23億元,環比下降80%。資本市場隨機傳遞出悲觀情緒,即便在36氪宣佈回購股票後,也沒能提振士氣超過48小時。

2019年11月8日晚,36氪在納斯達克上市。上市當天,開盤價每股ADS12.58美元,較14.5美元的發行價下跌13.2%,截至收盤下跌9.93%,報13.06美元,跌破發行價,當時市值為4.9億美元。馮大剛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並未預料到上市即破發。

從上市到36氪發佈2020年Q1財報,其股價仍在一路下行,較發行價縮水三分之二。

36氪做錯了什麼?

如果不能回答以下5個問題,恐怕36氪依然會在死衚衕裏打轉。

·疫情期間支出不見少,錢都花在哪了?

·營銷費用佔比過半,銷售也太賣力了?

·用户訪問次數高但訂閲下降,是內容不香嗎?

·企業增值服務依賴線下業務,抗風能力幾級?

·股價縮水三分之二,是資本市場看走眼?

一、疫情期間支出不見少 錢都花在哪了?

和營收縮減相反的是,36氪的淨虧損大幅度上升,Q1淨虧損9590萬元,較上年同期的淨虧1360萬元增長605%。不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36氪2020年第一季度調整後的淨虧損為8290萬元,而上年同期為1240萬元。

馮大剛將虧損原因歸為疫情。他表示,“在2020年第一季度,我們的三個收入來源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2019冠狀病毒病的影響,因為我們的客户推遲了營銷計劃和企業服務計劃,而且由於病毒控制措施,線下活動受到了嚴重限制。儘管如此,我們的企業增值服務仍實現了本季度營收同比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在疫情影響下,36氪在Q1的費用基本和去年Q4持平,同比增長146.2%,然而去年Q1的收入是8380萬元。也就是説,Q1的收入同比下降20%,費用卻高了不止1倍。

二、營銷費用佔比過半 銷售也太賣力了?

根據財報,36氪的費用主要集中在三方面,即銷售與營銷、總務和行政、研發以及股權獎勵。Q1銷售與營銷開支為3490萬元,與上年同期的2410萬元相比增長45.0%;總務及行政開支為5930萬元,而上年同期為800萬元;股權獎勵開支為1300萬元,而上年同期為120萬元。

唯一下降的是用於科研的經費,Q1研發開支為850萬元,與上年同期的970萬元相比下滑11.9%。

可見,36氪運營支出的同比增長,主要受總務和行政支出、銷售與營銷支出同比增長的影響。

在Q1疫情期間,36氪的行政支出反而大幅增長,銷售與營銷也依然是支出的大頭,36氪的打法並沒有改變,招聘了更多銷售和市場營銷人員,都是人力成本,説明這是智力密集型業務,賺的是“辛苦錢”。而且這些銷售、營銷提供的解決方案是與公關公司搶業務,36氪很依賴這些銷售人員,可是銷售拉來的廣告過多,會削弱36氪的品牌價值。

三、用户訪問次數高但訂閲下降 是內容不香嗎?

36氪的業務主要分為三大模塊,第一部分是在線廣告,也是媒體傳統的業務模式;第二塊業務是企業增值服務,具體包括整合營銷、線下對接活動和創新諮詢;第三塊業務是用户訂閲服務。

財報顯示,Q1線上廣告類收入為2100萬元,佔比32.3%;2019年同期為3480萬元,同比下降了39.5%。36氪方解釋為,減少的主要原因是2020年第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

企業增值服務類收入為4280萬元,佔比65.7%;2019年同期為4140萬元,同比增長3.4%。

訂閲服務類收入為130萬元,佔比2.0%;2019年同期為760萬元,同比下降了82.3%。減少的主要原因是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

受疫情影響,廣告商投放意願變低,線上廣告類收入減少確實為外部因素,但訂閲服務類收入同比下降超過80%。

另一組有趣的數據是,財報稱,疫情讓公眾對線上內容的消費時間有所提升,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12個月期間裏,36氪自營平台和主要第三方平台的全網平均月訪問量達到了4.74億次,同比增長高達110.2%。

用户訪問次數增加,但訂閲數大幅下滑,也就是説,36氪的用户多“白嫖”,看完就跑,是內容不香了嗎?

36氪以內容獲客,以服務實現商業化,最後從數據和營收方面反哺內容,這是36氪打造的一個商業閉環,如果內容質量不能保證,如何持續獲客?

儘管36氪的訂閲服務已經主要面向投資機構和企業等B端用户,這類客户的最大特點就是客單價和客户粘性更高,營收比較穩定,然而Q1財報體現的卻是“跑單”。

不少媒體將36氪對標彭博社,36氪也確實效仿彭博社進行內容付費,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背後支撐的都是高質量的內容。

四、企業增值服務依賴線下業務 抗風能力幾級?

如果36氪的內容不再是最核心的優勢,還剩下什麼?

36氪企業增值服務的三大塊具體業務,主要是基於對行業的深入洞察和長期積累的核心資源展開的,具體來看,36氪的企業增值服務可以分為創新諮詢、整合營銷及線下對接。

結合36氪近3年的業績,傳統的廣告業務漸漸退居二線,企業增值業務佔比漸高,外界因此認為,該項業務既成為了36氪的支柱型業務,同時強勁的增長勢頭也使其成為了36氪高速發展的核心引擎。

Q1財報顯示,企業增值業務營收4280萬元,2019 Q4該數據為1.544億元,環比縮減72.2%,大幅縮減的原因自然和疫情相關,36氪最擅長的線下活動無法“施展拳腳”。

Q1情況特殊,但對於一家上市公司而言,需要規劃長遠的運營策略,創業諮詢和線下活動真的是長期的好idea嗎?

2016年A股不再火熱以後,這幾年裏創業熱漸漸退散,資本寒冬必然會導致創業寒冬,相關數據表明,近年中國互聯網行業投融資事件同比下降了30%。不管是獲客還是產品推廣都將面臨成本上漲問題。現在的資本要麼只投抱團取暖的熱門項目,要麼什麼都不投天天聚眾站台。

這會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特別是對36業務氪空間和鯨準業務的影響。實際上,早在2019年,在杭州的氪空間被曝出悄悄關門。

36氪作為早期先發者的創投媒體的商業價值,也漸漸隨着這個市場的轉涼而弱化了,而它進入的其它領域,都早有相應的實力強勁的對手在裏面了。

疫情是黑天鵝事件,考驗的是公司的抗風險能力,36氪依賴的線下活動明顯受外部環境影響過多,抗風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打問號。

五、股價縮水三分之二 是資本市場看走眼?

5月7日,36氪發佈股票回購計劃以及管理層延長股票鎖定期的公告,公告稱36氪計劃回購不超過1,000,000股美國存託憑證,這一行動也體現了36氪管理層及董事會對公司可持續性發展的信心。

然而,股價仍在跌,目前市值相比上市時已經有了大幅度折價,即便2019年Q4,36氪的業績紅紅火火,股價也是綠油油一片,徘徊在5美元。

資本市場都知道媒體不是一家好生意,36氪也在拼命擺脱這個定位。

但從36氪三大業務來看,更像“媒體” “中介”的模式,對於“新經濟服務第一股”的定位,市場可能需要一定的理解時間。

無怪乎資本市場“低估”了36氪,經過Q1,36氪穩定的現金流受到威脅,媒體的成長性一般很低,尤其在創業熱度下滑的這幾年,一家主要服務於創業公司的企業,一旦在企業增值服務這一塊出現停滯,那麼營收立時就會出現大幅下滑。對於36氪而言,找到穩定的營收方式才是當務之急。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49 字。

轉載請註明: 36氪Q1淨虧同比擴大605.1% 暴露了平台哪些困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