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小盤股遭遇滑鐵盧 小市值公司或被機構拋棄

由 顓孫佳悦 發佈於 財經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汪青 受私募從業人士葉飛舉報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事件影響,隨着交易所和證監會的相繼介入,資本市場引發了不小的連鎖反應,尤其對小市值公司帶來了明顯的負面效應。

週一,上證綜指收盤上漲0.78%,深證成指大漲1.74%,與葉飛舉報事件密切相關中源家居、東方時尚、昊志機電等上市公司股價大跌,ST股更是出現了大面積跌停。此外,上週末市場傳出了金融機構“拉黑”200億元市值以下上市公司的消息,週一投資者“用腳投票”的行為再次攪動了市場對小市值公司投資價值的熱議。

對此,有資深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隨着國內註冊制的全面推進實施,上市公司數量會越來越多,業績差的小市值公司會投資價值空間會被持續壓縮,被市場逐漸邊緣化,這會給中小盤風格的投資機構帶來不小的業績壓力,同時也會給這類機構的投研風控能力帶來不小的挑戰。

變味的市值管理

自葉飛舉報上市公司中源家居“市值管理”以來,被此事牽涉的上市公司數量越來越多。儘管相關上市公司矢口否認,但交易所和證監會先後接入此事。

5月13日,上交所即啓動排查相關賬户,並於當日下午向相關公司發出《監管工作函》,要求公司進行自查,並如實披露相關情況。證監會派出機構也已約談公司及相關各方,並啓動核查程序。

5月16日,證監會根據交易所核查情況,證監會決定對相關賬户涉嫌操縱利通電子、中源家居等股票價格立案調查。

交易所和證監會的快速行動,讓小市值公司的股價遭遇了滑鐵盧。週一,在A股ST板塊的223家上市公司中,僅10只ST股飄紅,193只ST股下跌,下跌佔比高達86%,跌幅超5%的ST公司有65家。

針對該事件,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多位業內人士對小盤股變味的“市值管理”行為解讀為上市公司股東變相減持股份。

一家華南地區主做大宗交易的私募基金人士告訴記者,由於小盤股流動性差,很難引起公募基金等機構投資者關注,更談不上買入持有,而上市公司實控人、股東方等為了減持,會尋找資金中介、資金方簽訂協議,由資金方通過二級市場或大宗交易進行接盤,事後減持方會按固定費用或約定分成的給接盤方付款。

上述私募基金人士所説小市值股票面臨流動性難題,與A股近兩年實施的註冊制密不可分。自科創板和創業板註冊制實施以來,A股IPO發行常態化,上市股票數量逐步增多,投資者可選擇的標的也更加廣泛,再加上近年來的機構抱團,業績缺乏彈性的小盤股和績差股越來越被忽視,小市值股票也越來越多。

“隨着國內註冊制的全面推進實施、機構投資者隊伍的壯大成熟,中國股市與美國等成熟資本市場特徵正逐漸趨同,二八效應越來越明顯,在市值比重上,20%的上市公司會佔據80%的市值佔比,而剩餘80%的上市公司可能僅僅佔有20%的市值。”上海鳴石投資創始人袁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Wind數據顯示,目前A股共有4470家上市公司,總市值為81萬億,市值在200億元以下的上市公司有3714家,佔比高達83%。

投資小市值公司更考驗風控

對於小市值股票的投資價值,袁宇認為,目前A股小市值公司的大量存在是有效市場中市場最終選擇的結果,直接反映了投資者對上市公司基本面的態度,尤其是機構投資者的態度。未來的市場環境中,資產管理機構要想在市場中獲得持久穩定收益,不但對機構投資者的投研能力提出要求,也對其風險控制能力提出了要求,如果前置風控不嚴或者風控執行失效,機構也會被市場“割韭菜”。

目前,受監管機構對機構投資者投資範圍的嚴格監管,公募基金、保險資管等機構投資者已經形成一套完整的投資決策體系,從投資決策流程和風控考量,小盤股已逐漸淡出上述機構的投資範圍。

“我們是一家量化投資機構,從風控的角度而言,五年前我們就將市值排名在後30%的股票踢出了投研範圍。儘管我們的管理規模早已超過100億,但我們從未進入過任何一家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袁宇坦言,一方面很多小盤股的存在是為了保殼、賣殼,作為投資增值的意義不大,另一方面小盤股流通市值小、流動性差,更容易被各種資金操縱,會影響量化投資策略的投資決策,不利於產品業績的持久穩定。

此外,財經評論人張磊在接受採訪時指出,在成熟開放的資本市場中,如果上市公司的業績不具備增長潛力,大量中小市值公司的投資價值會逐漸萎縮,雖然會有錯殺股,但多數公司最終會淪為仙股或殭屍股,港股市場就是最好例證。

“隨着國內資本市場退市制度推出,一方面可以建立與註冊制相匹配的退市機制;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市場包容性和開放性,形成優勝劣汰的市場生態,同時壓縮人為操縱的空間,預計未來退市的上市公司數量會呈上升趨勢。”張磊進一步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