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重磅!2500億鉅額解禁來襲,股價會大跌麼?券商首席們這麼看
中國基金報 江右
7月22日,科創板正式開市滿一年,大批解禁也要來了!
據統計,7月20日-7月24日將迎來下半年最大解禁潮,69只股票解禁市值達到2589億元,其中主要是7月22日首批上市科創板解禁。69只股票涉及股東户數高達202萬户。
中信證券研究顯示,科創板2020年7月解禁市值為未來2年的峯值,且集中在7月22日,從投資者類型上看,PE、VC等私募機構在科創板7月解禁市值佔比高達57.3%。
科創板首批解禁洪流來襲:
佔流通市值61%
2019年7月22日科創板正式開市,今年7月22日上市滿一年,也迎來大量IPO前股東解禁,這其中上市前的股權私募投資者佔比過半,或將形成不小減持壓力。
華泰證券7月9日研報顯示,7月解禁:科創板年內解禁大月,佔科創板流通市值比重61%:7月,全部A股解禁規模5570億元,佔A股流通市值比重0.97%。
科創板開板運行一週年,部分鎖定一年期的首批科創板首發股份、機構配售以及戰略配售股份即將解禁,7月解禁規模2151億元,為年內第一大解禁量,為該板塊流通市值規模的61%。
分行業看,7月科創板解禁規模佔對應板塊流通市值比例較高的戰略新興產業主要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裝備製造產業、新材料產業等,佔比分別為94%、57%、41%。
中信證券研報顯示,由於現行制度對不同投資者解禁後減持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將單個投資者持股數量佔公司總股本的比重劃分為1%以內、1%-5%、5%以上三個區間,其中科創板7月在三個區間的解禁市值分別為440/1293/327億元。
這些股票壓力大:
中微公司415億解禁
從單隻股票解禁規模來看,6股解禁市值在百億元以上,分別是中微公司、瀾起科技、健友股份、虹軟科技、中信建投、睿創微納等,其中除健友股份、中信建投為滬市主板外,其餘4只均為科創板公司。
以7月17日最新來看,解禁市值最高的是中微公司,解禁市值達414.72億元,這是其上市以來首次大規模的解禁潮。本次申請解除限售股份的股東數為18名,本次限售股上市流通數量為1.94億股,上市流通日期為7月22日。
中微公司是芯片大牛股,發行價為29.01元,雖然近期出現調整,最新價仍有213.79元,與發行價相比,中微公司累計漲幅已達到6.3倍以上。
另一隻芯片股瀾起科技解禁市值323億元排在第二位,下週該股有3.41億股面臨上市流通,解禁股為A股發行法人配售上市。科創板公司中,解禁市值靠前的還有睿創微納、西部超導、容百科技、天宜上佳、嘉元科技等。非科創板公司中,健友股份、中信建投、嘉澤新能、華電國際、華峯超纖、科大訊飛等解禁規模也不小。
從佔流通市值比例來看,西部超導、天宜上佳、虹軟科技、容百科技、瀾起科技、中微公司、光峯科技、睿創微納等解禁規模佔其流通市值比重較大,均超300%,這些個股短期或面臨較大的流動性衝擊壓力。
科創板表現強勢:
今年來漲幅超50%
今年以來上證指數、深證成指、滬深300指數、創業板指數分別上漲5.38%、25.73%、10.94%、48.07%。而2019年上市的科創板股票,今年以來平均漲幅為51.23%,比今年的創業板還猛。
其中新冠核酸檢測股碩世生物更是暴漲657%,安集科技、佰仁醫療、中微公司等漲幅也超100%。
科創50指數、科創板50ETF
即將強勢登場
在科創板上市滿一年後,科創板50指數也要推出來,並於7月23日正式發佈實時行情。與之相應的是,科創板50ETF已經上報,發行成立上市也箭在弦上。
近日,證監會網站顯示,首批四家跟蹤上證科創板50成份指數的ETF及其聯接基金正式上報,其中包括易方達、華泰柏瑞、華夏、工銀瑞信四家公司。未來,若這類產品被受理、獲批、發行,上市,將有望成為首批漲跌幅為20%的ETF產品。
中國基金報在證監會網站上發現,華夏上證科創板50、華泰柏瑞上證科創板50、易方達上證科創板50、工銀瑞信上證科創板50等4只ETF及其聯接基金正式上報,上報日為2020年7月15日。
一位基金公司產品部人士表示,上證科創板50成份指數編制方案已於6月中旬出台,根據過往流程,只要相關指數編制方案出台之後就可以進行授權。彼時有消息稱,爭奪授權的公司多達20家,最終首批推出科創50ETF的名單“花落”上述四家公司。
多家券商策略:
科創板解禁有驚無險,影響有限
中金公司:“有驚無險”,科創板解禁對市場影響可能有限
中金公司策略團隊近日表示,近期市場解禁壓力將有所抬升,7月開始A股市場解禁規模明顯增加,投資者普遍擔心解禁及其伴隨的減持壓力抬升可能會對市場資金面帶來影響。具體來看:
1)7月為今年解禁小高峯。按當前價格估算2020年股份解禁的規模大約在4.2萬億元,其中上半年解禁規模1.9萬億元,下半年解禁規模2.3萬億元。其中7月單月解禁市值4787億元,較二季度月均值提升104%。為今年解禁規模第三高的月份。行業來看,證券、電子、醫藥、通信等行業解禁規模佔成交比重相對較大。
2)解禁壓力主要集中在科創板。解禁壓力的提升主要來自科創板首批25家公司開板一年後的首發類解禁,按當前股價計算7月22日的解禁規模為1882億元,佔當月解禁總額的39%,佔目前科創板總市值/流通市值的9%/59%,佔科創板首批公司總市值/流通市值的30%/231%。
雖然科創板首批公司解禁規模較大,佔流通市值比例相對較高,但是我們認為解禁期間的實際減持壓力可能相對有限,首批公司解禁對科創板可能更多為風險偏好的影響而非實際資金面影響,主要基於以下邏輯:
1)當前的科創板首批公司解禁和2010年創業板首批公司解禁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創業板首批公司大規模解禁期間並未對板塊帶來明顯衝擊,當月實際減持規模也較小。2009年登陸創業板的首批28家公司在2010年11月1日時有過一波較大規模的解禁。且當時創業板估值與主板估值也有較大差距當時解禁市值為239億元,佔創業板首批公司總市值/流通市值的16%/69%。當月創業板實際減持規模僅為5.97億元,佔當月創業板解禁規模的2.5%。從市場表現來看,創業板指在2010年11月前後也並未受到解禁的明顯影響,指數在2010年11月1日上漲4%,且前後一個月維持升勢。
2)當前減持規則對於首發解禁也有較多限制。2017年頒佈的減持規定對首發解禁在減持上限制較多,如3個月內二級市場減持規模不得超過總股本的1%;3個月內大宗交易減持不得超過總股本的2%且受讓方有6個月限售期。解禁後實際能立即減持的部分有限。
3)上交所科創板減持新規及時出台,有望進一步和緩減持壓力。7月3日上交所發佈《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公司股東以向特定機構投資者詢價轉讓和配售方式減持股份實施細則》,解禁方可通過詢價和配售兩種方式轉讓手中股份,這有利於為解禁後的減持行為予以緩衝,平緩減持壓力。該方案的生效時間恰為7月22日,從執行時間來看有較明顯的針對性。
4)我們預計科創板指數設立以及新上證綜指納入科創板也將降温減持預期。7月22日上證綜指修訂後將納入科創板公司、科創50指數也將於7月22日收盤後正式設立。市場關注度的提升以及後續相關ETF等基金產品設立預期也有望對沖投資者對科創板解禁減持的擔憂。
海通證券:借鑑創業板首批上市股,這次科創板解禁潮對市場影響有限
海通證券策略團隊表示,回顧創業板第一批上市公司的發展歷程,28家創業板公司於2009年10月30日集中在深交所掛牌上市。在一年後的2010年11月1日,第一批上市的創業板公司除寶德股份受到發行前所有股東三年限售的限制外,其他27家公司都在11月1日迎來大額解禁。我們對解禁後的市場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第一批創業板上市公司在迎來解禁後的首周漲跌幅均值為-1.76%,首月漲跌幅均值為6.44%。從對指數整體的影響來看,創業板指首周漲跌幅為0.72%,首月漲跌幅為10.99%;中小板指首周漲跌幅為3.13%,首月漲跌幅為-0.07%。
從A股歷史上的解禁減持對市場的影響來看,產業資本持有A股到期解禁的高峯期對行情的影響是有限的。我們認為原因有二:第一,解禁額並不代表產業資本減持額,還要考慮限售股解禁後減持的約束比例及市場行情對產業資本增減持的影響。統計首批創業板上市公司大額解禁後的首月增減持情況,創業板實際增減持額為-13.8億,僅佔當月解禁額的0.1%左右。進一步統計得到全部A股在減持新規實施以來和2019年全年的淨減持額/解禁市值均值分別在5%和10%左右,一般而言實際減持佔解禁額的比例較小。第二,減持額大小與短期漲跌關係不大。參照上文,長期來看產業資本增減持額可作為判斷市場大拐點的信號,而從短期來看產業資本波動較頻繁,對市場行情並沒有很大影響。
以2019年行情為例,9月和12月產業資本分別淨減持561億元和541億元左右,而上證綜指在9月和12月的漲跌幅分別為0.66%和4.6%,並未出現明顯下跌反而上漲,而在減持額僅為19億元左右的5月,上證綜指大跌5.8%。
興業證券:科創板解禁可能帶來優質資產配置機會
興業證券策略表示,如果科創板優質細分龍頭因為解禁出現回調,可能是投資者進行配置的機會。
華泰證券:或對科技股形成一定擾動,大幅衝擊的可能性較小
解禁影響:短期股票供給壓力加大,六維度看大幅衝擊的可能性較小。認為科創板解禁高峯會形成供給壓力衝擊,或對科技股形成一定擾動。但認為大幅衝擊的可能性較小:
一是解禁效應,解禁前心理衝擊或大於實際減持效應;
二是歷史經驗,解禁高峯並不一定造成市場大跌;
三是減持行為,解禁後並不一定在當月就減持;
四是借鑑首批創業板,大規模解禁並未對市場形成大幅衝擊,首批科創板雖然估值貴、解禁收益率高,但科創屬性更強、質地更優、更具稀缺性;
五是減持安排,多元化減持方式助於緩解壓力;六是資金供給,科創50指數推出等吸引增量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