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不允許投機炒房”,確保資金流向實體經濟 | 新京報社論
投機炒房扭曲資源配置方向,導致金融、房地產和實體經濟失衡發展,必須堅決遏制。
沉寂了三年之久的上海樓市,在2020年迎來量價的穩步提升。不過,今年1月新房出現交易縮水。圖片來自新京報網。
文 | 社論
春節將至,全國一二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調控卻沒有“放假”。
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倪虹帶隊到北京調研會商房地產調控工作,北京市政府有關負責同志在座談中表示:首都房地產市場絕不允許任何形式的投機炒房、渲染炒作,如出現局部量價上漲苗頭,將迅速採取針對性調控措施,確保市場穩定。
“絕不允許”四個字,表明了監管層對於房地產市場見微知著、認真對待的敏鋭觸覺與鮮明態度。其實不只是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也祭出類似表態或行動,比如上海八部門聯合發文細化住房限購政策,深圳在國內率先提出建立二手房成交價格參考機制……這些措施,都指向着,資金要流入實體經濟,而不是房市。本質上,這是為今年實體經濟保駕護航。
應當看到,近年來,我國房地產市場運行總體平穩。特別是去年因受新冠疫情影響,房地產市場交易較為清淡。隨着防疫取得階段性成果,房地產交易逐漸恢復正常,購房需求開始釋放。
但同時,藉助房地產市場恢復正常的態勢,投機炒房也有所抬頭。比如,有人聲稱今年北京房地產價格將上漲30%左右;深圳個別樓盤出現了“代持炒房”、“眾籌打新”等現象。
在這種情勢下,藉助房地產市場恢復正常的態勢渲染投機炒房之風,就必須及時剎住。應該認識到,堅持“房住不炒”,絕非針對房地產市場的臨時性調控措施,而是已列入“十四五規劃”的長期政策定位。今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在起步時刻,以堅決態勢抑制投機炒房的苗頭,是發出了明確的信號:不能讓房地產市場的泡沫取代新發展格局的形成。
實體經濟在新發展格局中佔有重要地位。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指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而實體經濟發展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如果放任炒房,會扭曲資金配置方向,導致金融、房地產和實體經濟失衡發展,尤其是實體經濟會受到較大沖擊。
特別是在現階段,雖然我國的防疫取得了戰略性成果,但不確定性因素並未減少,影響實體經濟發展的宏觀制約性因素依然存在。如果資源向房地產市場過度傾斜,勢必對實體經濟形成新的“擠壓效應”。幾大一線城市的嚴厲表態與措施,就是為了防止資源錯配,保護實體經濟發展。
防止資金流入房市,為實體經濟把好關,關鍵在於嚴格政策執行。一季度向來是信貸發放高峯,是房地產市場調控的關鍵時間點。此時,銀行等金融機構對於資金放貸,需要格外謹慎,防止熱錢湧入房市,為實體經濟投資留足空間。
有人擔心,嚴厲的行政調控措施在擠掉投機泡沫的同時,是否會抑制正常的市場需求、壓縮房地產市場的發展空間?
這種擔憂是多餘的。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關於房地產市場的表述中,首次把“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的突出問題”列入了議事日程。建立多層次、多元化的住房保障體系本就符合我國房市政策的要求,合理的調控與房地產市場有序發展並不矛盾。
眼下,疫情仍未完全消散,疫情之下實體經濟發展還面臨較大不確定性,需要各方供給充足動力。“十四五規劃”還特別強調,要促進金融、房地產和實體經濟的均衡發展。從這個角度説,房地產市場調控的不“放假”,不僅是釋放了堅決抑制投機炒房苗頭的強烈信號,也是保障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切實舉措。
編輯:新吾 校對: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