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四季度不良處置將破萬億 中小銀行密集低價“甩賣”

由 宮繼梅 發佈於 財經

  本報記者/楊井鑫/北京報道

  在監管部門多次強調前瞻性應對不良反彈的同時,中小銀行時下通過多種渠道加快不良資產的處置步伐,包括核銷、批量轉讓、定增搭售等方式。按照監管此前的目標,銀行系統計劃全年處置不良貸款約在3.4萬億元,而前三季度的銀行業處置不良貸款規模近1.7萬億元,這也意味着銀行資產處置的壓力將集中年底。

  據《中國經營報》記者瞭解,由於逼近年關,多家中小銀行均在地方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持有的債權資產包,其價格低至一折。當前不良資產交易市場行情偏冷,資產供給大於需求導致價格不高,中小銀行直接轉讓處置不良的難度也相應提升。在這種情況下,市場預測銀行業完成3.4萬億元不良處置目標壓力很大,但是銀行將大折扣、大規模的“出包”,四季度處置不良規模大概率會超過1萬億元。

  密集掛牌資產

  12月2日,山西某銀行25筆不良資產在山西省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這25筆不良資產均以2户為單位轉讓,涉及的不良資產轉讓底價總額超過3000萬元。

  山西省產權交易所掛牌信息顯示,25筆不良資產掛牌報價處於15萬元至523萬元之間,以2户不良貸款債權項目為例,貸款本金為374萬元,債權總額為742萬元,而轉讓底價僅為37萬元。這相當於貸款本金打1折,債務總額不足0.5折。

  在廣州產權交易所,廣州銀行於近期發佈了6份不良貸款的債權轉讓包,涉及到深圳市飛馬國際供應鏈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市揚名百貨有限公司等企業債權;廣州農商行今年則在該交易所發佈超過60份不良資產債權轉讓項目。

  “今年上半年由於疫情原因,銀行業不良資產交易整體降幅很明顯。”一家銀行系資管公司人士稱,資產評估難度加大,後端處置週期也更長了,二級市場並不活躍,也影響了資產交易量。

  據浙商資產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20 年上半年不良資產市場整體交易呈下滑趨勢。上半年銀行招標規模約為525 億元,同比下降 27.7%;AMC 招標規模約為 9322 億元,同比下降 8.2%。銀行成交規模約為 1404 億元,同比下降 28.3%;AMC 成交規模約為 1140 億元,同比下降 17.0%。

  上述銀行系資管公司人士認為,市場資產供給大而需求小,造成了一定的不平衡。“收資產包也是要處置的,如今大環境不利於資產處置,收購的衝動也就比較小。”

  “政策上鼓勵銀行加快不良資產處置,而銀行也確實有處置的需求。從時間上看,由於部分貸款的延期,明年銀行處置不良的力度可能更大,這讓銀行不得不對不良資產進行‘甩賣’。”該人士稱。

  據記者瞭解,由於銀保監會政策上明確鼓勵銀行金融機構加快不良處置,各地方也相應出台了法規督促機構的政策的落地。

  9月29日,北京銀保監局下發《關於做好不良資產處置工作的通知》,要求轄內銀行業金融機構進一步提升不良處置效率,前瞻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6月,四川銀保監聯合7部門發佈《關於支持金融機構加快不良資產處置若干措施》的通知:包括積極爭取不良資產跨境轉讓試點,引進外資參與不良資產處置;督促金融機構通過現金清收、重組、核銷、打包轉讓、資產證券化等多種方式,加大不良資產化解處置力度。

  “年底是銀行處置不良資產的一個關鍵時候,也會是一個比較集中的時間。”上述銀行系資管公司人士認為,掛牌轉讓僅僅是一種方式,目前處置資產渠道也越來越多了。

  萬億資產“處置中”

  儘管不良資產交易市場行情偏冷,但是市場普遍預計四季度銀行不良處置規模很可能接近前三季度總和,規模破萬億元。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達到了2.84萬億元,較上季度末增加987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96%,也較上季末上升了0.02個百分點。

  在國有大行中,除了郵儲銀行之外,五家銀行不良率均有所上升。截至三季度末,交通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67%、1.55%、1.52%、1.48%和1.53%。

  股份制銀行中,超過半數的上市銀行的不良貸款率處在上升通道,尤其是零售業務佔比較大的銀行受到的影響更加明顯。

  國際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認為“銀行不良資產上升壓力或延續到明年”。這也就是説,明年仍將有一部分延期償還的貸款形成不良,而這也倒逼如今銀行加快不良處置,避免不良指標大幅波動。

  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此前提出,今年將加大對不良貸款處置力度,全年預計銀行業要處置3.4萬億元,而去年同期為2.3萬億元。銀保監會最新數據顯示,前三季度銀行業共處置不良貸款1.73萬億元,同比增加3414億元。這意味着,預計四季度銀行業將有1.67萬億元不良資產需要處置。

  “四季度不良處置要達到前三季度的總和,處置的壓力比較大。但是,四季度處置總規模達到1萬億應該是大概率事件。”一家券商分析人士,相比中小銀行不良處置的難度來看,大型銀行的處置能力更強,在批量資產轉讓中的議價能力也更大。

  “業內更加關注的是,這些不良資產是需要真實的處置和消化,要市場化來處置,避免其中的違規行為。從監管近期的處罰來看,不少機構通過違規核銷不良、以貸收貸和虛假出表來掩蓋不良,這些不良仍然存在,對降低風險沒有任何意義。”該人士表示,低價“出包”將是部分銀行的選擇,而一些資方也會藉助這個契機“撿漏”。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