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介紹經濟和生態文明領域建設與改革情況。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在發佈會上,談及了綠色金融支持低碳轉型、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舉措,以及疫情衝擊下的貨幣政策應對等多個熱點話題。
綠色貸款存量居全球第一
當前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中國綠色金融的發展。
會上,陳雨露表示,中國是宣傳倡導綠色金融理念的國際先行者。截至目前,綠色金融三大功能正在顯現,五大支柱也初步形成,在支持中國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例如,中國的多層次綠色金融產品和市場體系已經基本形成,同時構建了國內統一、國際接軌、清晰可執行的綠色金融標準體系,且激勵約束機制也在綠色金融方面逐步完善。正如陳雨露介紹,截至2021年末,中國本外幣的綠色貸款餘額已經接近16萬億元,同比增長33%,存量規模居全球第一位。2021年,中國境內綠色債券發行量超過6000億元,同比增長180%,餘額達到1.1萬億,這在全球居於前列。
此外,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取得了重要進展,綠色金融國際合作也在不斷深化。陳雨露表示,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的部分金融機構已經試編制環境信息披露報告,並且試點開展了碳核算,為未來適時在全國推廣積累了經驗;另外,中國央行還參與發起設立了央行與監管機構綠色金融網絡,這個網絡正在成為最具國際影響力的綠色金融國際合作平台之一。
在宏觀資深分析師王好看來,央行支持綠色金融整體發展的思路主要體現在“三大功能”和“五大支柱”上。
所謂“三大功能”,指的是資源配置、風險管理和市場定價;而“五大支柱”則指的是完善綠色金融標準體系、強化金融機構監管和信息披露要求、逐步完善激勵約束機制、不斷豐富綠色金融產品和市場體系以及拓展綠色金融國際合作空間。“三大功能”集中體現了市場化的思路,就是要以金融政策、監督管理和風險控制等手段促進和保障我國綠色金融市場的建設和發展。“五大支柱”則凸顯了央行促進和保障我國綠色金融市場發展的重點工作方向。
根據最新進展,王好認為,央行推動綠色金融發展已經取得積極成效。首先,初步形成了完整的綠色金融立體發展體系,綠色金融在支持綠色發展方面已經展現巨大的潛力;此外,綠色金融改革試點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有效帶動我國綠色金融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更為重要的是,我國已成為全球綠色金融發展的風向標,且擁有了相當大的國際引領力。
陳雨露表示,下一步會着力健全綠色金融體系頂層設計,推動中國能源結構、產業結構、生產和生活方式綠色低碳轉型,進一步強化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開展碳核算,穩步推進氣候風險壓力測試。同時發展碳金融,以市場化的方式實現控碳減排。
高風險金融機構 “精準拆彈”
除了綠色金融發展,如今業內也對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進展高度關注。
會上被問及相關問題時,陳雨露指出,我國的金融體系始終保持着總體穩健。金融機構經營的韌性和抗風險的能力明顯提高。
比如,2021年末,處於安全邊界內的我國商業銀行資產的佔比為98.9%,其中24家大型商業銀行的評級一直是優良,部分銀行主要經營指標居於國際領先水平,發揮了金融體系“壓艙石”的關鍵作用。中國的A股市場經受住了多輪次、多因素外部衝擊的考驗,債券市場有序打破了剛性兑付,總體平穩運行。
同時,重點機構和重點領域的金融風險得到穩妥化解。按照市場化、法治化的原則,對重點高風險企業集團、高風險金融機構進行了“精準拆彈”,高風險中小金融機構的數量已經大幅度下降。
“大家前一段感受比較深的影子銀行亂象得到了有效整治,近5000家P2P網貸機構已經全部停業,互聯網金融風險的專項整治工作順利完成,立案查處了非法集資案件2.5萬起,將互聯網平台企業金融業務全部納入了監管。”陳雨露還介紹,目前已穩妥有序地實施了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房地產市場金融化、泡沫化的勢頭得到了有效遏制。同時,妥善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
在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看來,P2P風險妥善處置,表明我國在網絡借貸、非法集資等方面亂象治理上取得顯著進展,也遏制了一些偽創新金融活動,打擊了部分金融違法行為等。在他看來,防範化解風險,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是我國高質量發展要求。我國加快補齊金融監管制度短板,精準拆彈、穩妥有序推進金融風險處置,將促進金融規範健康發展,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主動謀劃增量的政策工具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疫情衝擊下的貨幣政策應對,陳雨露也談及了多個方向。
他指出,中國央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注重充足發力、精準發力、靠前發力,加大穩健貨幣政策的實施力度,有力支持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穩定。
陳雨露稱,下一階段,央行還會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強跨週期政策調節,加快落實已經出台的政策措施,特別是要積極主動謀劃增量的政策工具,繼續穩定信貸總量,繼續降低融資成本,繼續強化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對實體經濟的進一步支持。
談及下一階段貨幣政策走向,周茂華認為,為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穩健貨幣政策繼續偏積極,通過總量與結構性工具配合,在確保總量貨幣平穩增長情況下,引導金融機構優化融資結構,助企紓困,促進內循環。央行工具箱豐富,除了總量政策外,還有專項再貸款、MLF(中期借貸便利)、TMLF(定向中期借貸便利)、綠色支持工具等,面對複雜內外環境,央行需要政策工具保持一定靈活性。
王好則進一步提到,增量政策工具可能會集中用於以下四個方面:首先,在總量貨幣政策工具方面,如果今年財政部發行特別國債,那麼進一步降準可以期待;其次,重點領域、薄弱環節和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的企業和行業有望得到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額外支持;再次,支農支小貸款、普惠金融、科技創新再貸款、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等方面可能會受到增量政策工具的眷顧;最後,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碳減排等方面有望得到更多專項貸款和再貸款。
北京商報記者 劉四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