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絕大多數人來説,理財的目的,就是想資產保值、能比存款利息多賺一點錢兒。
然而,理想豐滿,現實卻骨幹。 在金融主管部門強烈要求“打破剛性兑付”的大趨勢下,這點“小目標”已經不保險了。所謂打破“剛兑”,就是禁止理財機構兜底,虧了就是虧了,賺了就是賺了;虧了,投資人就得承擔,找理財機構鬧也無濟於事,因為主管部門不允許機構私自掏腰包填補窟窿;私底下填了,一經發現,不但要把填窟窿的錢追回,而且還要遭處罰。
你説,你還敢隨便買理財,隨便把理財資金交給一家不靠譜的公司?
今年網上流行一個理財段子: “土豪死於信託,中產死於股市,屌絲死於P2P”。信託,200萬起買的門檻太高,一般人就別去管它,那是錢多得到處流的土豪的專利。股市是金錢絞肉機,1賺2平7賠,早有人總結過了。P2P是金融騙子,近兩年已被滅得差不多了,再大面積害人的情形,應該不會再現。但一度雨後春筍、到處冒煙的P2P,則是實實在在的讓許多屌絲的血汗錢打了水漂的!
理財話題,很大,理財內容,也很多。今天,不聊其它,就聊一下,理財機構的靠譜不靠譜!
李嘉誠曾説:“做事要找靠譜的人,聰明的人只能聊聊天。”靠譜的人,就是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迴音。靠譜也是誠信的表現。
9月,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和國家網信辦於正聯合開展“金融知識普及月 金融知識進萬家 爭做理性投資者 爭做金融好網民”活動,其目的是要持續推動金融消費者教育和保護的有效途徑。
在銀保監會消保局、人民銀行消保局主要負責人就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及存款保險等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中,有這麼一段“加大金融消費者保護政策宣傳,讓金融消費者知曉自己不僅依法享有財產安全權、依法求償權,還有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信息安全權等。消費者在購買金融產品時,應認真閲讀合同,瞭解權利義務,審慎對待合同簽署、風險測評和確認環節,不能閉眼簽字,更不能隨意讓人代簽”。意思很明白,就是喊你再也不能閉眼買理財了。
另外,兩部門消保局負責人還提醒要從四個“正規”入手保護自身權益:
一是消費者要選擇正規持牌機構。注意查驗相關機構是否具備經營資質,防範非法金融活動侵害。監管部門也會加大對持牌金融機構的監管力度,規範金融機構行為,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監督管理。
二是選擇正規銷售渠道。消費者要在正規營業場所接受金融服務,通過金融機構官方線上線下渠道購買產品,該錄音錄像的要錄音錄像。
三是選擇正規從業人員。金融消費者應注意查驗提供銷售服務人員的金融從業資質,防範詐騙風險。對不明的電話、鏈接、郵件推銷行為保持警惕。不隨意提供個人信息、金融賬户信息,不輕易點擊不明鏈接,不向不明第三方轉賬匯款。
四是通過正規投訴渠道反映問題。消費者發現自身權益受到侵害後,可以通過金融機構或監管部門投訴渠道反映問題,依法合理維護自身權益。注意防範“代理投訴”“代理退保”行為造成的二次侵權,銀保監會曾發佈《關於防範“代理退保”有關風險的提示》,向消費者提示過代理退保行為可能隱藏的詐騙、個人信息泄露等風險
為什麼要“正規”呢?因為“正規”機構,監管部機構幫你盯着的,稍有違規,監管機構就會舉黃牌、亮紅燈。比如,重慶銀保監局2020年9月10日公佈的行政處罰單,就是一個例子。
上游新聞 記者/劉定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