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接近歷史底部,醫藥行業抄底時機已至?

最近一年以來,不管港股還是A股,醫藥行業總給人發生股災的感覺。先看港股,香港醫療保健設備與服務(887124.WI)指數一年內跌超70%;香港製藥、生物科技與生命科學(887125.WI)指數近半年來跌近50%;申萬醫藥生物(801150.SI)近半年來跌幅也近30%。大面積的下跌,也讓一向被稱為“黃金”的生物醫藥行業變為“廢鐵”。

智通財經APP通過了解發現,導致生物醫藥行業之所以如此暴跌,主要有兩個因素。從大的政策角度來説,集採以及醫保談判,對生物醫藥製品的價格形成壓制,對於上市公司而言無疑造成利空。另外,當前市場上充斥着大量的metoo類產品,而政策鼓勵的只有真創新,二者的矛盾也造成了藥企間開始角逐,最後的結果是一定有人被淘汰,目前正處於角逐的階段。

從小的微觀層面來説,醫藥行業經歷了幾年的黃金成長階段,大部分醫藥企業估值虛高,並且因為集採大幅降價,不少藥企創收的大品種淪為不賺錢的小品種,而在研管線又青黃不接,成長邏輯也出現問題。因此這半年來醫藥行業的大幅下跌,本質上是“戴維斯雙殺”的結果。

那麼在大幅度大面積無差別的下跌中,醫藥行業還有投資機會嗎?

答案是肯定的。

估值近歷史底部,多數藥企業績依舊高增

總體上來看,當前醫藥行業回調幅度夠深,估值也已接近歷史底部,且公募對醫藥的配置也相對較少,可以説當前的醫藥行業已經處於底部位置。

具體來看,過去,醫藥行業雖然整體表現不錯,但也是在曲折中前進。回顧近10年來的走勢,醫藥行業基本上可以分為5個階段。

第一階段,2012-2015上半年——醫保擴容期:2009年國家醫保目錄制定後,中國醫藥行業迎來醫保目錄擴容期,醫保擴容帶來指數一路上漲直至大牛市結束,2015年及2015年之前的醫藥行業極具本土特色,以仿製藥、中藥、中藥注射劑擴容為重。

第二階段,2015H1-2018H1——醫保控費、騰籠換鳥調整期:2015年中國實現三保合一,首次實現全民醫保覆蓋,中國醫保從擴容期轉向控費期。同時畢井泉局長就任國家食藥監總局局長後,開啓了一輪完整的從研發段到資本端再到支付端的全流程藥政改革,基本重塑了產業邏輯,中國醫藥市場進入到騰籠換鳥、全面鼓勵創新的時期。

第三階段,2018H1-至今——集採開啓深度回調期:受制於一致性評價、藥品集採和打擊輔助用藥等一系列行業肅清政策,前期仿製藥及中藥板塊受到較大打擊,醫藥指數開始深度回調。

儘管指數整體在回調,但CXO以及服務等的崛起,亦形成新的分支,可以將其歸納為第四階段。

第四階段,2019初-2021H1——百花齊放創新回報期:受益於此前2015年開始的創新回報、產業轉移、自主消費等,醫療服務、CXO、創新藥械蓬勃發展,醫藥指數開啓為期2年半的醫藥大牛市。

第五階段,2021H1-至今——高質量發展下的再一輪深度回調:同上一輪調整類似,在產業政策方面,國家開始強調鼓勵高水平高質量發展,國內外供應鏈安全、政策安全等情緒面擔憂頻發,而表觀來看,賽道交易擁擠和板塊高估值是引發這一輪醫藥大調整的直接原因。

實際上,最近的醫藥“股災”更像CXO、服務、創新藥這些行業的大潰敗,導致前期高倉位押注在這幾個細分領域的股民,有深刻的股災的感覺。

參考過去幾輪醫藥下跌的幅度來看,A股醫藥表現最差的是2018年,申萬醫藥指數跌幅約為40%;而港股的製藥、生物科技與生命科學則是2016年,跌幅44.12%。雖然由於基數的原因調整幅度不如此前,但就調整的深度而言,不管是港股還是A股,醫藥行業的跌幅已基本與近十年來跌幅最大的一年相當。

估值接近歷史底部,醫藥行業抄底時機已至?

再從估值角度來看,申萬醫藥行業整體歷史均值為38倍,而截至3月4日收盤,該板塊的PE僅為29.84倍,遠低於歷史平均估值,接近歷史底部區域。一向高估值的醫療服務、CRO指數等估值也大幅回落,從最高的200倍降到70倍以下。港股多為創新藥未盈利企業,從市盈率角度無法判斷。但是很多企業股價大幅下降,且2023年逐步有產品進入商業化,從研發管線來看,多數企業估值進入合理偏低區間。

估值接近歷史底部,醫藥行業抄底時機已至?

不僅如此,公募持倉醫藥股比例持續下降,倉位處於近三年曆史低位。數據顯示,2021Q4全部公募基金重倉持倉醫藥股比例為10.8%,剔除醫藥基金後的重倉持倉佔比為6.7%,處於近三年來的低位水平。

估值接近歷史底部,醫藥行業抄底時機已至?

從情緒上來講,前不久信迪利單抗出海遇挫,給創新藥帶來較大的負面情緒影響,但2月28日傳奇生物BCMACAR-T產品cilta-cel獲得美國FDA批准,則將創新藥出海的信心重新拉回,也意味着中國創新藥研發水平進入新的高度與發展階段。

雖然醫藥行業股價跌幅較大,但業績依舊維持較高的增長水平。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1年醫藥製造業全年增加值較2020年同比增長24.8%,每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均超過8%,最高月同比增速達34%,其中有5個月同比增速均超過25%。同時,2021年全年每月同比增速均高於全國工業整體增速。

此外,當前正好處於業績披露期,從上市公司發佈的業績預告來看,多數企業業績維持較高的增長水平。截至3月4日,目前A股共有246家醫藥公司發佈業績預告,其中預增、續盈以及略增共有125家,扭虧27家,預減、續虧以及首虧共85家。其中在預增、續盈以及略增中,淨利潤變動的下限增速在40%以上的共有82家,CXO上市公司普遍實現高速增長。

估值接近歷史底部,醫藥行業抄底時機已至?

由此可見,對於當前的醫藥行業並不用悲觀。當然,醫藥行業作為強政策干擾市場,投資自然也離不開政策面的支持。

機制創新到產品落地,三醫聯動為醫藥創新保駕護航

一直以來,醫藥行業因其較強的剛需屬性,被認為是是典型的弱週期行業。從總量來看,醫藥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國人身心健康密切相關。但是內部組成部分不斷受到政策的調解,醫藥、醫療、醫保三方不斷優化。其中,國家帶量採購政策是近年來的重磅醫藥政策,該政策通過“以價換量”的原則,倒逼醫藥產業朝着創新方向升級,加快推進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而醫療服務價格的動態調節,以及DRG/DIP支付方式的革新,也讓各方形成了新的平衡點,推動醫藥行業健康發展。

醫藥方面:《藥品專利糾紛早期解決機制實施辦法(試行)》《藥品專利糾紛早期解決機制行政裁決辦法》等政策出台,推動藥品專利體系建設,標誌着中國藥品專利鏈接時代的到來。《以臨牀價值為導向的抗腫瘤藥物臨牀研發指導原則》《創新藥臨牀藥理學研究技術指導原則》等政策出台,鼓勵研發創新,強化對創新藥的研發指引,細化藥物研發監管內容,提升規範程度。

醫療方面:《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試點方案》提出到2025年,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試點經驗向全國推廣。《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促進行動(2021-2025年)》明確了“十四五”時期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行動。《關於推廣三明市分級診療和醫療聯合體建設經驗的通知》提出了推進分級診療和醫療聯合體建設的重點工作任務,並進一步明確了推廣三明模式是今後一段時期國家醫改工作的重點。只有切實關切到醫院、醫生的利益,形成良性醫療價格體系和醫生薪酬體制,才能從根本上改善用藥結構,從使用端形促進創新藥的需求。

醫保方面:《2021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工作方案》推出,促進醫保目錄進一步優化,並加快新藥、罕見病用藥和抗癌藥進入醫保進程。《關於建立完善國家醫保談判藥品“雙通道”管理機制的指導意見》政策出台,各地積極探索“雙通道”的管理機制,極大提高了談判藥品的可及性。三是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向縱深發展。國家醫療保障局印發《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動計劃》,指出未來三年,將以加快建立管用高效的醫保支付機制為目標,分期分批加快推進,到2025年底,DRG/DIP支付方式覆蓋所有符合條件的開展住院服務的醫療機構,基本實現病種、醫保基金全覆蓋。

綜合來看,從機制創新到產品落地,只有讓患者、醫生、醫院、藥企、各方面權益和需求得到保障之後,新藥需求才能得以釋放,新藥研發也將有序進行,醫藥行業也將健康良性發展。

而落到相關標的,以三個產業維度的代表為例,如生物醫藥代表君實生物(01877,688180.SH)為例,該公司是國內首家獲得抗PD-1單抗NMPA上市批准、抗PCSK9單抗NMPA臨牀申請批准的中國公司,並取得了全球首個治療腫瘤抗BTLA阻斷抗體在中國NMPA和美國FDA的臨牀申請批准,也是全球首個在健康受試者中開展新冠中和抗體臨牀試驗的公司,具有由近50項在研產品組成的豐富的研發管線,覆蓋五大治療領域,包括惡性腫瘤、自身免疫系統疾病、慢性代謝類疾病、神經系統類疾病以及感染性疾病。

公司以特瑞普利單抗為基石藥物全面佈局IO領域,同時也在積極佈局下一代免疫療法靶點和新技術,如雙抗平台、ADC藥物研發平台、siRNA藥物研發平台。目前公司腫瘤免疫領域佈局有BTLA單抗、CD112R、TIGIT單抗、PARP等品種,代謝和自免領域佈局有PCSK9、IL-17等品種。此外,公司在新冠抗病毒領域,新冠中和抗體獲得多國政府訂單,小分子口服藥已獲烏茲別克緊急授權使用。在疫情的後時代,公司在研的新冠用藥有望給公司帶來超預期的收益。

在説器械代表,比如萬東醫療(600055.SH),該公司致力於醫用X射線診斷設備、磁共振成像設備、齒科診斷和治療設備、血液健康產品的開發、生產與銷售,是國內主要的醫療器械提供商之一

雖然萬東醫療的各項技術指標不如海外西門子、飛利浦等高端產品,但是隨着分級診療的不斷深化,基層醫療分診需求有望爆發,帶動中端診斷設備市場需求崛起。近期美的集團入股萬東醫療,藉助美的集團優秀的生產工藝,萬東醫療的產品質量或將有所提升,而美的在全國的銷售渠道也將助力萬東醫療的產品快速放量。

在如康德萊醫械(01501),其2020年有7項產品獲得了國內的產品註冊證,TAVR產品已於2021年11月完成首例植入,該例手術也是全球首例帶有錨定結構的球擴式TAVR產品用於重度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患者的瓣膜置換手術。緊接着12月,又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戴尅戎院士團隊歷經十一年合作研發的骨髓血穿刺抽吸循環器械獲批上市。骨髓血穿刺抽吸循環器械的上市為骨修復領域提供創新解決方案,這也是此類國產醫療器械獲得的首張註冊證。

最後説特色產業鏈的中國同輻(01763),該公司是中國同位素及輻射技術應用領域的領軍企業。其影像診斷及治療用放射性藥品等業務在中國市場均佔主體地位,也是中國放射源產品市場中最大的產品生產供應商,是國內唯一的輻照用鈷、醫用鈷等放生源產品供應商。

2021年上半年,公司共有7中在研影像診斷及治療用放射性藥品,其中放射性藥品131I-MIBG注射液、氟化鈉注射液正處於臨牀試驗階段,放射性藥品鈀密封籽源目前待批准進入臨牀試驗,另有四種處於不同研發階段的影像診斷及治療用放射性藥品。2021年上半年,公司知識產權方面成果較多,共申請專利40項,其中發明專利24項;登記軟件著作權三項。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421 字。

轉載請註明: 估值接近歷史底部,醫藥行業抄底時機已至?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