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都是造車,但結果卻截然相反。
3月30日晚,小米春季新品發佈會結束前,雷軍再一次"重刷ROM",宣佈進入智能電動汽車領域。這位連續創業者表示,造車項目將由自己親自帶隊,未來10年投入100億美元,初期投入100億元人民幣。
他的造車計劃打動了台下的"米粉",卻沒有引起資本的共鳴。發佈會後的6個交易日,小米股價不漲反跌,由26.25港元跌至24.95港元,宣佈造車後市值蒸發了328億港元。
與互聯網創業者雷軍相比,地產商人許家印不僅財大氣粗,更有着非同尋常的市值管理能力。一個顯而易見的數據是,自從2019年11月官宣造車以來,恆大汽車的股價已經上漲了接近7.5倍,每一次資本運作、每一場發佈會甚至是許老闆的每一次公開露面,都會成為股價上漲的誘因。
兩輪股價暴漲背後
2020年6月以來,恆大汽車的股價出現過兩輪大的上漲,與之契合的事件分別是"收購NEVS剩餘股權"和"定向增發260億港元"。期間發生的另外幾個事件,如恆馳1諜照曝光、開啓冬季測試、與騰訊成立合資公司等也對股價產生了積極影響。
2020年6月10日,恆大汽車以3.795億美元收購了NEVS的剩餘股權,而在過去18個月,恆大至少向NEVS投入了44億美元。交易完成後,恆大汽車完全控制了NEVS,神秘的瑞典籍華人蔣大龍徹底解套。
公開信息顯示,NEVS在過去兩個完整的財年淨虧損36.19億港元,且並無一輛量產車下線。儘管這筆交易看起來並不划算,但巧合的是,在那之後,恆大汽車卻另一種方式得到了回報。
從6月10日到7月31日,恆大汽車的股價連續突破10港元、20港元、30港元大關,由6.35港元漲到35.75港元,漲幅竟高達463%。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裏,其總市值由549億港元漲至3089億港元。
相比市值的首輪增長,發生在2021年的第二輪增長更富戲劇性和神秘性。2021年1月24日,恆大汽車向六名戰略投資者定向增發9.52億股新股,募集資金260億港元。
這六名戰略投資者無一例外,都是許家印的老朋友。其中陳凱韻是華人置業的執行董事,她還有一個更為人熟知的名字——甘比。在成為恆大汽車的金主之前,她以擁有700只愛馬仕包和香港富豪劉鑾雄的妻子出名。
消息公佈後,在一個交易日內,恆大汽車股價就暴漲51.67%,首次突破40港元大關,達到45.35港元,總市值暴漲近970億港元,是260億港元戰略投資的3.7倍。
恆大集團董事局副主席、總裁夏海鈞表示,恆大汽車股價上漲超過60%,市值一舉超越地產主義突破4200億,預示着恆大戰略轉型成功,一個賦予高科技基因的新恆大已經展現在世人面前,中國汽車超越歐美汽車的夢想即將實現。
另一方面,在一些傳統車企看來習以為常的工作也能成為恆大造車的加分項。2月3日,許家印現身中汽協牙克石測試基地,在零下幾十度的嚴寒中,他宣佈恆馳汽車冬季標定測試正式啓動。
他的敬業精神不僅打動了測試場上的員工,也引起了資本的共鳴。消息公佈後的9個交易日,恆大汽車的股價連續突破50港元、60港元、70港元大關,一路漲到72.25港元。在那一段時間,恆大汽車資本市場中現象級的存在,能夠與之相提並論的,似乎唯有貴州茅台。
許家印的危機公關
事實上,恆大汽車的股價並非一往無前,期間也出現過兩輪大的下滑。但神奇的是,幾乎每當外界以為恆大汽車即將崩盤時,久經江湖的許家印總有辦法起死回生。
8月3日,股價突破30港元大關後,恆大汽車再接再厲,一口氣發佈了6款新車,覆蓋了從A到D所有級別,以及轎車、轎跑、SUV、MPV、跨界車等乘用車型。
然而,就在這場發佈會後,其股價卻一落千丈。從8月4日到8月12日,恆大汽車的股價由37.05港元跌至24.4港元,跌幅達到34.1%。比起市值增長的速度,市值蒸發的速度更是驚人。在7個交易日內,總市值由3201億港元跌至2108億港元,憑空消失了1093億港元。
股價為何突然雪崩,業內眾説紛紜。但值得注意的是,就在那場發佈會後三天,也就是8月6日,恆大汽車突然改變了每手買賣單位,由原本的每手5000股降至每手500股。這意味着資金門檻降低了10倍,更多的散户可以自由買賣恆大汽車股票。
如果説以上危機存在着諸多疑點,那接下來的這場危機無疑是清晰的,它不僅體現了許家印非同尋常的市值管理能力,更展現出教科書般的危機公關能力。
9月24日,恆大集團被曝存在重大現金流危機,其1300億戰略投資面臨轉為負債的風險,可能導致恆大地產現金流斷裂。標準普爾旋即將恆大信用評級列為負面B+,恆大集團在港股的三家上市公司——中國恆大、恆大地產、恆大汽車股價紛紛暴跌。
關鍵時刻,許家印保持鎮定,他發動圈內好友,積極展開了自救。9月26日,情況發生了變化。德銀、摩根大通、里昂等國際投行發聲力挺恆大,"大D會"的成員更是直接斥資6700萬港元購買恆大發行的債券。29日,1300億對賭中的大多數投資者同意債轉股,現金流危機瞬間化為烏有。
與許家印的長袖善舞相比,雷軍顯然缺乏資本運作的興趣與能力。在造車這件事上,小米從一開始起就拒絕了各路資本,成立一家全資子公司進行經營。而許家印從最開始,就試圖打造一個利益共同體,"大D會"成員之外,馬雲、馬化騰、也成為他親密無間的戰友。
造車並不是一場資本遊戲,過去的經驗告訴人們,一家企業只要能夠為社會解決痛點、創造價值,資本市場遲早會給它回報。而對崇尚機會主義、零和博弈的企業而言,儘管能獲得一時的高估值,但最終一定會被市場拋棄。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