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築牢大學生消費貸款“防火牆”

由 公羊淑軍 發佈於 財經

  前一段時間,相關部門聯合印發有關規範大學生互聯網消費貸款監管的通知,其中明確嚴禁小貸公司、非持牌機構向大學生提供信貸服務。通知直指當前大學生互聯網消費貸款中的痛點,表明了監管部門對整治相關亂象的決心。

  早在2016年10月,原銀監會等六部門聯合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校園網貸整治工作的通知》,專門針對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開展校園網貸業務進行規範;2017年5月,原銀監會等三部門聯合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範管理工作的通知》,進一步提出“一律暫停網貸機構開展在校大學生網貸業務,逐步消化存量業務”,“未經銀行業監督管理部門批准設立的機構不得進入校園為大學生提供信貸服務”。相關整治也取得一定的成績。不過,針對大學生的校園貸又以各種形式“死灰復燃”。

  表面上看,大學生互聯網消費貸款之所以引起相關部門關注並被嚴格監管,是因為其引發的個別惡性事件,但亂象之所以會發生,其實質與一些互聯網貸款公司千方百計挖掘大學生羣體貸款需求、甚至誤導大學生的消費觀價值觀密切相關。

  大學生對新事物接受度高,但因缺少社會磨練,容易被某些小貸公司和與其合作的互聯網公司“盯上”。這些機構對大學生精準營銷,誘導其過度超前消費,刺激其產生更多貸款需求,繼而自己坐享超額利息。從這個角度上説,要根治亂象,須嚴厲禁止此類機構向大學生髮放互聯網消費貸款,嚴肅處理在放貸過程中出現的不合規行為。

  還應看到,有關亂象的產生,與大學生羣體對金融消費知識的缺乏不無關係。加強金融知識教育,是整治有關亂象的重要一環。應針對大學生大力開展金融知識普及教育,不斷完善幫扶救助工作機制,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理性的消費觀,治病於未病之時。

  對大學生來説,養成良好的金融消費習慣極其重要,既要意識到“信用”這張經濟身份證的重要性,還要提升識別金融詐騙的能力,樹立較強的防風險意識,保護好個人信息,不輕易將信息提供給非法金融機構。

  當然,大學生合理的借貸需求也需要正視,“堵偏門、開正門”,商業銀行和消費金融公司等正規金融機構應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為大學生羣體提供必要的業務支持。唯有從供需兩端着手,堵疏結合,才能為大學生消費貸款築牢“防火牆”。(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錢箐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