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峯網4月11日消息,近日,UCloud(優刻得)發佈《高級管理人員離職的公告》,稱首席運營官華琨因個人原因向公司申請辭去首席運營官職務。辭職後,華琨仍為公司董事。
目前,華琨直接持有UCloud公司5.17%的股份,通過嘉興雲顯企業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間接持有本公司0.51%的股份。
華琨和季昕華、莫顯峯等3人是UCloud最早的創始人團隊。
2012年3月,華琨從騰訊辭職,和好友季昕華、莫顯峯聯合創辦了UCloud。季昕華作為 CEO 全面負責公司業務,莫顯峯作為 CTO 全面負責公司技術及研發工作,華琨是UCloud首席運營官的角色。
在創立UCloud前,華琨曾是騰訊互聯網運營部運維總監、雲平台部運營總監,負責QZone和開放平台的技術運營與服務工作。
而聯合創始人季昕華、莫顯峯也是華琨在騰訊的前同事,季昕華和莫顯峯離職都是 T4,華琨是 P3.3。
除了騰訊,他們三人也都在華為、盛大等公司工作過,有深厚的技術背景。
從左到右分別為CTO莫顯鋒、CEO季昕華、COO華琨(UCloud3位創始人)
UCloud淨利一路下坡,營收增速創下新低,市值已跌去近236億
2020年1月,頂着中國A股“首家同股不同權”和“中國雲計算第一股”的名頭,UCloud上市後備受業界關注,其首次發行價為33.23元,在敲鐘開盤後大漲120.22%,直接翻倍達到73.18元。
巔峯時期,UCloud市值一度接近308億元。
然而上市兩年後,UCloud股價已經跌破20元。截至2022年4月11日,UCloud盤中股價為15.95元,目前市值72.27億。距離最高市值,已跌去近236億。
除了市值大跌外,UCloud的財報數據也並不是很好。
根據2022年2月26日,UCloud 發佈《2021 年度業績快報公告》顯示:2021年營收29.08億元,2020年營收24.6億元,同比上漲18.46%;2021 年虧損6億元,2020年虧損3.43億元,較去年同期虧損擴大2.57億元。
從營收來看,UCloud表現尚可,但其營收增速已經創下了歷史新低。
2017年到2020年間,其營收增速分別為:62.6%、41.39%、27.58%、62.79%,而2021年,增速僅為18.46%。
從利潤層面上看,UCloud不僅在持續失血,而且在加速失血。2018年以前還有一些利潤,從2019年開始已陷入2020年鉅虧的局面。
另外,毛利率情況也很不樂觀。近幾年UCloud的毛利率一直在降低,2019年還有29%的毛利,2020年只有11.4%。到2021年,UCloud業績快報透露,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較2020年同期下滑約4.79個百分點。
去年,還有不少持股 5%以上的股東和高管紛紛減持。
根據公告,君聯博珩合計減持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不超過22,650,000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5%。重元優雲合計減持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不超過13,592,850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3%。
在一年內,君聯博珩累計減持了1.49%的股權,減持均價為27.96元到43.25元,最高可套現2.9億元。重元優雲減持了0.93%的股權,減持均價為25.65元到29.72元,最高可套現1.25億元。
2021年3月,股東嘉興同美投資合夥企業減持UCloud公司股份60萬股,減持比例為0.14%,其持有3704.68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8.77%。此外,北京光信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上海光壘投資中心(有限合夥)、嘉興同美作為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公司2098.29萬股,持股比例降至4.97%。甲子拾號合計減持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不超過總股本的 2%。
不僅如此,減持名單中還包括高管。
公司監事周可減持股份佔公司股本0.076%。公司高級管理人員賀祥龍減持股份佔公司股本0.091%。公司原高級管理人員張居衍減持股份佔公司股本 0.033%。
華琨等三位創始人賣房創業,歷經7年UCloud上市
2012年,莫顯鋒、季昕華、華琨三人找風投未果,自籌400萬資金投入。其中,季昕華賣房出了 50%,華琨、莫顯鋒兩個合夥人分別出了 25%。
到2015年的四年間,是UCloud最意氣風發的時候。雖技術和服務並不完善,但憑藉先發優勢佔住了手遊這一被巨頭們忽略的風口, UCloud 業務快速擴張,在遊戲雲細分領域中稱得上一霸。
可以説,UCloud 客户增長第一曲線發生在2013~2015年。
季昕華曾透露,2012年一年營收100萬一年,2013年每個月100萬,2015年每天100萬。
但從2016年開始,UCloud 飽嘗到了成長的苦澀。以阿里雲、騰訊云為首的巨頭更加積極地推動落地和商業化,憑藉母公司支持,快速蠶食了中小云計算廠商的份額。尤其是騰訊 IEG、騰訊雲、投資部組合作戰強勢進入手遊行業,UCloud 只能重塑核心競爭力,另抓其他現金牛。
另一邊,在市場壓強陡然增強的情況下,管理上的問題變得日益突出,原有的公司架構已經不能適應市場的狂飆突進,再不調整就無法進行加速突圍。
為了突破原有行業招聘的大量新員工,使企業文化被稀釋的也很厲害。2013年底整個公司也就40人,三年後陡然擴大到四五百人。
隨後,UCloud開始了一場從外部競爭戰略,到內部組織制度與企業文化的大變革。
在歷經長達四月的組織架構大調整後,UCloud事業部按照行業分別劃分為五個:互動娛樂、移動互聯、傳統行業、多媒體、中小客户線,並將大批後端研發負責人撥到前台;將原來一整條的研發線分拆出 PaaS、IaaS,IaaS 又細分為 8 個部門。
華琨將這場創業分為三個階段:2012年-2015年他們做對了兩件事——堅持做公有云、選擇細分行業;2016年-2018年上半年是互聯網的拓展期,UCloud 也在尋找新的行業突破;2018年下半年至今,戰略逐漸清晰,以差異化的能力深入產業互聯網。
2020年1月20日,UCloud優刻得正式上市(登陸科創板),發行流通股。
據當時的股權結構,UCloud優刻得開創了中國A股市場 “特別表決權結構”的先河,公司實控人季昕華、莫顯峯及華琨持有的A類股份每股表決權,為其他股東(含本次公開發行對象)持有的B類股份每股表決權的5倍。
UCloud共發行5850萬股,季昕華、莫顯峯及華琨合計持有公司 23.12%的股份及 60.06%的表決權。
據招股書顯示,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年度,UCloud優刻得營業收入分別為:5.16億元、8.40億元、11.87億元和15.12億元,報告期內收入規模迅速提升。
在外界看來,在短短8年內,Ucloud從無至有、從小到大,風光無限。
但Ucloud的日子,也並沒有想象中的好過。
從雲計算場上的分佈來看,雲計算的玩家基本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從大公司生態體系中孵化,然後開始做雲計算服務的,如阿里雲、騰訊雲、金山雲、華為雲等,還有一類是直接以雲計算業務為主業發展的,如UCloud優刻得、青雲、七牛雲等公司。
據數據顯示,第一類企業已經佔據了市場近80%的份額。
而優刻得的公有云市場份額也持續呈現下滑的態勢。
據數據機構IDC統計,2015到2018這三年間,優刻得的市場份額從4.9%、4.6%、4.3%一路下跌至3.4%,市場排位從第6位下滑至第8位,位列華為雲(3.8%)之後。而今,優刻得被歸類於“其他”項當中,降至第二梯隊,且面臨來自京東雲、浪潮雲、紫光雲等同行的競爭。
2022年2月1日,據IDC發佈的最新《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2021第三季度)跟蹤報告》顯示,阿里雲「公有云 IaaS+PaaS」市場份額為39.01%,收入137.34億元,位列第一。騰訊雲市場份額為 10.92%,收入 39.24 億元,位列第二。華為雲市場份額為10.74%,收入 38.58 億元;位列第三。
而天翼雲市場份額為 8.98%,收入 32.25 億元;位列第四。亞馬遜雲科技市場份額為 7.23%,收入 25.98 億元;位列第五。百度智能雲市場份額為 3.97%,收入 14.27 億元;位列第六。移動雲市場份額為 3.22%,收入 11.58 億元;位列第七。金山雲市場份額為 2.89%,收入 10.37 億元;位列第八。
UCloud則繼續被歸類為其他。
綜合來看,儘管入局較早,但在巨頭林立的雲服務市場,UCloud作為獨立背景的中小云服務商的生存環境依然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