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豐:碳中和將重塑地緣政治格局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與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克里日前在上海會談,雙方就應對氣候危機發表聯合聲明。兩國這一共識的達成,將會推動全球碳中和的進程。

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化石燃料的獲取和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大國的興衰。英國因為擁有豐富的煤礦,併發明能夠高效使用煤炭的蒸汽機等機械,成為工業革命的發祥地和“日不落帝國”。第二次工業革命對石油和天然氣的利用,塑造了“美國世紀”。未來世界各國的脱碳轉型,也將成為21世紀重塑地緣政治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過,歷史並不會簡單重複。美國威爾遜中心的兩位專家認為,與以往相比,碳中和不僅僅是一種能源補充,而是能源替代,多數化石燃料將不能再繼續使用。能源歷史學家瓦茨拉夫·斯米爾認為,在以前的轉變中,主要是市場“看不見的手”在起作用,一種新能源一般需要50多年的時間才能達到“廣泛滲透”。而今天向清潔、綠色能源的轉型是任務驅動的,因為人類必須在未來30年左右實現碳中和,才能避免氣候變化引起的災難和衝擊。

人類沒有經歷過這麼短時間內的能源大調整。如此快速地發展清潔和可再生能源,將改變很多國家和地區的權力和影響力。蘭德公司用地緣政治模擬工具包分析了未來碳中和競賽中的國家,大致分成三類:第一類是冰島這樣已經完成轉型的國家,向可再生能源轉型對其已幾乎沒有負面影響。第二類是依賴石油出口的國家,它們損失最大。第三類國家既是化石燃料的生產國,又是消費國。這些國家在努力使本國經濟脱碳,同時又希望化石燃料出口收入最大化。這類國家如果不能堅定地走碳中和之路,也有可能成為轉型失敗國家。

碳中和既為世界和平與穩定提供新的途徑,也可能使國際秩序變得不穩定。目前大量進口化石燃料的國家將減少對出口國的依賴,改善其貿易平衡。如果能抓住主動權,發展好清潔與可再生能源系統,在新的國際格局中將成為領導者。而化石燃料需求的下降,可能嚴重衝擊那些沒有做充分準備的國家。那些未能提前轉型實現經濟多樣化的化石燃料生產國,可能會陷入不穩定。

碳中和轉型將重新定義21世紀的大國競爭。英國智庫“碳追蹤”預測,40個依賴化石燃料的國家收入將平均下降51%。作為油氣時代“能源超級大國”的俄羅斯將會受到挑戰。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預測,美國的頁岩氣產業可能崩潰,其在中東建立的聯盟和軍事基地重要性將會下降。較早就推出《歐洲綠色新政》,非常重視可持續發展的歐盟和英國,在2050年能夠順利實現氣候中立,為經濟和工業發展創造新的機會,並在未來全球地緣政治格局中處於有利地位。由於目前約60%的太陽能電池板由中國企業生產,憑藉在可再生能源製造業方面佔據的地位,中國未來將獲得巨大的貿易優勢,拓展新發展空間。(作者是中國發展戰略學研究會副理事長,北京交通大學教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20 字。

轉載請註明: 王元豐:碳中和將重塑地緣政治格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