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源創業邦專欄BT財經,作者夢蕭,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瑞幸咖啡自財務造假之後,口碑直線下跌,也留下了一堆大麻煩,但最後一個大麻煩在9月21日被成功解決。
當日晚間瑞幸咖啡連發三則公告,公告大意為瑞幸已與美國集體訴訟原告簽署和解意向書,賠償金額為1.875億美元(即時匯率計算約為12.1億人民幣),同時瑞幸向開曼法院提交2025年到期的4.6億美元0.75%可轉換優先債券有關方案以及2020年的年度報告。這三則公告,預示着瑞幸終於“滿血復活”。
消息公佈後,瑞幸咖啡粉單市場股價漲幅超20%,截止9月23日收盤,股價漲至16.15美元/股,一度達16.20美元/股。總市值為40.88億美元,相比去年6月公司於納斯達克停牌時的3.21億美元,市值暴漲近13倍。12億元的賠償,讓瑞幸“賺”大了。
瑞幸終於擺平了造假風波此前瑞幸的財務造假涉及的金額約為22億元,但造假事件曝出後,瑞幸前後為了消除該事件的影響共計花費約25億元。這筆錢共計分為三大支出。
一是擺平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2020年12月,瑞幸以1.8億美元與SEC就其會計欺詐指控達成和解,該和解是瑞幸復活的第一步,可以爭取不公開部分案件事實從而儘可能減少負面影響,以“既不承認又不否認違法”的模糊態度來應對,一定程度上避免瑞幸在執法過程中被認定違法、而在後續民事訴訟中招致不利的訴訟地位。3個月後的2021年2月,該和解經法院批准未公開和解協議,這是對瑞幸極為有利的一步。
2021年2月,瑞幸咖啡與SEC的和解終於經過法院批准,和解協議並未公開,瑞幸咖啡僅對外宣稱:“這標誌着,公司在補救虛假交易相關問題的持續努力中,又向前邁出了積極的一步。”
二是2020年9月22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還曾對瑞幸的行政處罰,該行政處罰金額並不大,僅為6100萬元,這對瑞幸來説是個完全能接受的“象徵性”處罰。
三是9月21日達成的高達1.875億美元集體訴訟和解。三筆費用摺合人民幣共計25億元左右,和造假事件曝出後普遍預計的112億美元的賠償訴訟相距甚遠。瑞幸的幸福來得有點太突然。
瑞幸,時代變了和解的達成,表明瑞幸咖啡危險已解除,但“復活”後的瑞幸發現“江湖”還是那個江湖,他們卻不是行業的老大,眾多競爭對手的入局,危險解除後,生存依然很困難。
2017年10月,瑞幸“小藍杯”橫空出世,打破了國內現磨咖啡唯星巴克一統天下的市場格局,其憑藉三輪合計5.5億美元融資,狂奔一年半後迅速登陸納斯達克。
瑞幸的造假事件給眾多咖啡賽道的企業帶來了野蠻生長的機會,眾多資本看到瑞幸當年火爆的場景後也紛紛湧入咖啡賽道。除老牌競爭對手星巴克之外,諸多新興品牌如Manner、Seesaw、Mstand將店面開在了瑞幸咖啡“家門口”,如果是同類咖啡品牌的競爭,只是行業競爭,但喜茶等茶飲巨頭跨界咖啡,給瑞幸的恢復元氣帶來巨大的競爭。
雖然奈雪的茶捷足先登搶先一步上市,但喜茶的門店數量和淨利潤都遠高於奈雪的茶,喜茶完成茶類飲品的市場覆蓋後,想在咖啡市場分一杯羹,是瑞幸最不願意看到的一幕。
截止2020年12月31日,喜茶在全國主要61個城市中擁有門店695家,其中304家為2020年新開的門店,以此開店速度,新店規模極有可能突破800家,同期的瑞幸咖啡門店為4507家,從門店數量看,喜茶暫時還不足以威脅瑞幸的地位。
瑞幸咖啡的直接競爭對手星巴克同期的門店數也高達5135家,門店數量上瑞幸並不佔優勢,而星巴克的門店幾乎都集中在城市核心的商業區,門店面積和品種的多樣化是瑞幸咖啡難以企及的。2020年星巴克總營收為75億美元,約合482億元人民幣,同期的瑞幸總營收為40.334億元,約為星巴克的十二分之一。
喜茶的門店數量不及瑞幸,但品類遠超瑞幸,以2020年蜜雪冰城60億元營收尚不及喜茶來估算,喜茶2020年的營收應為80億元左右。瑞幸只有喜茶總營收的一半。喜茶宣佈領投SeesawA輪+的戰略融資,投資金額過億元,對瑞幸來説不是個好消息。
2020是中國咖啡市場高速增長的一年,去年中國咖啡消費量為335萬包,2015年國內咖啡消費量僅為283.3萬包。增長明顯,隨着咖啡消費習慣的增強,2021年國內用户將增加至3.54億人,增長率約為6%。
相關機構預測,中國咖啡市場的規模將持續加大,在2026年之前都會保持每年20%左右的年複合增長率。而中國人均消費咖啡的杯數僅相當於歐洲的1/16,市場發展潛力,艾媒數據預測2025年咖啡市場將達到10000億元的龐大規模。在此背景下,眾多資本蜂擁進入咖啡賽道,2021年,新興咖啡品牌迎來投資元年。
其中與瑞幸咖啡經營模式比較相似的Manner,分別拿下美團和字節跳動的數億美元的融資,騰訊投資蘇州的Algebraist代數學家咖啡等。烯牛數據顯示,自4月1日以來,咖啡賽道就有多達9起的融資,這些資本大鱷的入局必將在咖啡市場上掀起更為殘酷的競爭。
面對激烈競爭,瑞幸咖啡於今年5月宣佈實現集團整體盈利。但財報顯示,2020年瑞幸經營費用為66.207億元,其中4.753億的支出和此前宣佈的調查和重組有關,其中虧損26億元,淨虧損(非通用會計準則)為19.7億元。對比2018年和2019年的淨虧損16億以及27億,淨虧損相比較2019年的27億,同比收窄了27%。但從淨虧損近20億元,到2021年5月整體盈利,瑞幸這扭虧為盈的能力令人難以置信。
究其原因,或許是瑞幸打法的改變。儘管新任CEO郭謹一也出身“神州系”,且做過陸正耀的助手,但他的模式卻和陸正耀有所不同,既然在門店數量以及“檔次”上無法“硬槓”星巴克,就及時地將重點鎖定在白領休閒市場,這是一個比較龐大的市場,而瑞幸和星巴克相比,價格和配送速度成為巨大的優勢,眾多白領在工作之餘的飲品中,瑞幸逐漸成為首選,覆蓋了眾多的白領辦公區域,成為瑞幸扭虧為盈的重要轉變。
咖啡溢價和市場下沉瑞幸和星巴克的暗戰一直在進行,2019年,瑞幸的門店數量一度超過星巴克,但隨着造假事件被曝出,門店數又被星巴克反超。但這兩家均無力形成對咖啡市場的壟斷,在全國11萬家咖啡館中瑞幸和星巴克的門店綜合也不到1萬家,每家市場佔有率均不超過5%,這就給了Manner等咖啡品牌較大的機會。
中國的現實是臨街店鋪的租金異常昂貴,餐飲界有種説法“所有餐飲店,都是為房東打工。”這對別人來説可能是,對星巴克而言卻反而是個優勢。星巴克憑藉自身強大的品牌效應和優勢,在入駐之時掌握絕對的話語權,在進駐大型商業中心能拿到最低的租金優惠,還可能拿到一定時間的免租期,這一點上瑞幸是無可比擬的,瑞幸在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門店大多在臨街店的背後位置,租金雖然偏低,卻無法給與品牌價值以外的支持。在這方面的對比中,星巴克享受到咖啡溢價的紅利,星巴克成為一個商務、休閒甚至約會的場所,而位置不佳的瑞幸多以外送為主,客户的粘性明顯弱於星巴克。
一二線城市的市場逐漸飽和之後,瑞幸和星巴克不得不轉向三四線城市,在這些地方,星巴克未必再有咖啡溢價的優勢,反而瑞幸的較低價格更有競爭力,瑞幸開疆拓土的重心也很可能由一二線城市下沉至三四線甚至五六線城市,在這些市場,裝修豪華的星巴克很難競爭得過瑞幸。所以瑞幸復活後依然有機會衝擊市場第一。
知名投資人、博通聯創創始人史寶剛認為目前那些咖啡新品,雖然眾多,卻很難誕生下一個“瑞幸”。史寶剛指出:“瑞幸起步的時候,咖啡消費整體人羣並不太大,瑞幸搞補貼搶佔了大量市場,消費者滲透率已經很高,加上瑞幸近5000家的門店和龐大的用户基數,瑞幸復活的可能性更大。其他咖啡品牌想要複製瑞希已經幾乎不可能了。”
資本的堅持2021年4月15日,瑞幸宣佈了2.5億美元的融資。當時在業內引發了巨大反響。在財務造假不到一年,惡劣影響並未消除的情況下,誰敢投給瑞幸這麼多錢?查詢投資機構後才恍然大悟,投資的是大鉦資本和愉悦資本,這是瑞幸的A輪和B輪的那個投資的大鉦資本和愉悦資本。
在經歷財務造假風波後,這兩個投資機構為何還敢投資瑞幸?但事實是大鉦資本和愉悦資本真的又投了瑞幸2.5億美元,是救自己還是救瑞幸?可能兩者都有。
這裏不得不提的是大正資本黎輝和愉悦資本的劉二海,在瑞幸創立最初,此二人和陸正耀形成瑞幸咖啡背後的“神州鐵三角”。從神州租車上市至今,五年多的時間市值跌去近9成,然後再7月9日被私有化退市,公司股價糟糕,但陸正耀及他的鐵三角卻總能在股價高點準確增發、減持,大額套現,成為資本圈內的“神話”。
為了更加清晰和形象地解讀這一資本邏輯,舉例來説明其背後的投資模式。創始人L投資1000萬元,估值1000萬元,持股100%。然後發展的還不錯,門店擴張很快,資方A輪進,投1000萬元,估值1億元,佔股10%,有了這1000萬元的投資,擴張的更快,營收數據也不錯,吸引到資方B輪進入,投1億元,估值10億元,佔股10%。有了這1億元,可以更加肆無忌憚地燒錢,門店迅速增加,營收數據喜人。以此類推,吸引到資方C輪進入,投5億元,估值50億元,佔股10%,最後資方D輪進入,投資10億元,佔股10%,此時估值高達100億元。這時可以赴美國上市,散户接盤,市值一度高達130億美元。投資1000萬,弄出了一個市值最高達130億的企業,而自己1000萬投資可以佔股40%。
我們舉例説明了這一投資邏輯,再來看看瑞幸。
在瑞幸的造假事件中不得不提的是,就在事件曝出的幾天前,瑞幸幕後推手之一愉悦資本創始及執行合夥人劉二海辭去了審計委員會委員職位,黎輝及大鉦資本則通過兩次減持大額套現,持股由14.06%暴降到8.59%,不僅收回了投資成本還成功套現。這也許只是巧合,也許不是。
從瑞幸的成立至今,大鉦資本和愉悦資本就和瑞幸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像是一條繩上螞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如今大鉦資本和愉悦資本再次入局,除去他們對瑞幸董事會的信任之外,還有資本的逐利本性,也可以看出資本對好品牌的堅持。正是這些資本對瑞幸的堅持,才有2.5億美元真金白銀的進賬,才能讓瑞幸不僅沒被“罰跨”,還在激烈的咖啡市場競爭中東山再起。
9月21日的那三則公告,徹底打開了瑞幸身上的“枷鎖”,開啓了“滿血復活”模式,儘管新式茶飲網紅品牌喜茶、奈雪的茶陸續推出咖啡飲品,甚至農夫山泉、可口可樂、維他奶等飲料巨頭,也紛紛搶灘登陸咖啡市場,但在咖啡市場上除了星巴克能對瑞幸構成威脅,其他的品類短期內都不會對瑞幸形成直接威脅。
瑞幸的復活驗證了餐飲業一個亙古不變的真理:只有被顧客拋棄的餐飲品牌,才是真正的死亡。瑞幸作為一個在消費者心目中印象良好的品牌,即便出現造假事件,污點也只是企業管理者,而不是他們味道不錯的咖啡,這是瑞幸復活的根本。
或許瑞幸離再次上市並不遙遠了。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